陶健敏:墙内的自然——中国古典园林文化透视 | “中国文化通识及实践”证书项目第二讲

文摘   2024-10-28 22:20   上海  

2024-2025学年“助力K-12中文课堂“



墙内的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透视

“中国文化通识及实践”证书项目第二讲






美东时间10月26日上午10点,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支持,美国华美协进社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举办的2024-2025学年“助力K-12中文课堂:中国文化通识及实践”证书项目的第二场讲座顺利举办。本期主题为“墙内的自然——中国古典园林文化透视”,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陶健敏博士带领学员们走近苏州古典园林,欣赏园林艺术,在亭台楼阁之间参透中国人的独特浪漫情怀。

美国华美协进社教育副社长、华美学苑校长廖申展介绍了证书项目的后续安排并主持了本次讲座,教学讨论环节由新英格兰地区中文教师协会会长孙鸿运主持。


文化讲座



 





作为苏州人,陶健敏博士也是苏州园林文化的资深专家和爱好者。通过对苏州古典园林的详实介绍,陶健敏将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生动地展现在学员面前。陶健敏提到,苏州园林的设计精髓在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其背后的哲学思想源自儒、释、道的深厚积淀,赋予了园林一种独特的自然之美和人文意蕴。通过经典园林的介绍,陶健敏带领在座各位教师感受了中国人独特的园林美学和文化情怀。

在讲座中,陶健敏博士重点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四大构成要素:“叠山”“理水”“莳花艺树”和“建筑”,并深入解读了这些元素通过有机结合,营造出具有空间层次和哲理意境的园林景观。以留园的冠云峰为例,陶健敏讲解了它“瘦、漏、透、皱”四大特点,以及这种奇石如何体现中国文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审美。园林中的水景则通过镜面效应映射天空,给人“天光云影共徘徊”的静谧之感,引导人们思索人与自然的关系。

陶健敏博士还为大家解读了园林中的不同植物意象,比如芭蕉、梅、兰、竹、菊的独特气质和高贵品格,从而上升到古代文人墨客的人生追求。从苏州园林的四种基本元素和三层意境出发引经据典,正如“在方寸咫尺之间造乾坤”的苏州园林一般,陶健敏在线上讲座有限的空间内,为大家创造了对中国园林哲学的无限遐想。最后,陶健敏也向在座的教师推荐了相关读物并发出邀约:“‘读你千遍也不倦’是苏州园林给我们的感觉,欢迎大家再次游览苏州园林!”



教学讨论






学以致用,常用常新。在教学讨论环节,新英格兰地区中文教师协会会长孙鸿运通过三个问题帮助教师打开思路:一、今天的讲座对您有哪些收获与启发;二、作为教师,您会选择哪些角度介绍苏州园林以及理由;三、如果学生的中国文化和哲学的背景知识非常有限,应该如何进行课堂设计,授课语言是中文还是英文。教师们进入分组讨论后,介绍了自己的学校、学生情况和个人思考。一些老师提到了自己带学生参观大都会博物馆中苏式园林“明轩”的经历,老师们表示,虽然学生的语言水平不足以表达他们的内心感受,但是“明轩”作为一个休憩和放松的小角落,给学生们带来了怡然自得的舒适感受。教师们也展望了未来的文化教学,希望再次拜访纽约城里的东方胜景时,能够将今天的内容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园林文化和魅力。




园林之旅告一段落,但教师们的实践热情只增不减,期待在接下来的工作坊中见证更多中国文化主题在美国中文课堂中的活学活用。




  课后 |分享学习心得

2024.10.28



图文 | 张天池

编辑 | 苏孜颖

校对 | 张   蔚

审核 | 陆晓红



华东师大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