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慧文: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 面向未来

文摘   2024-10-30 10:05   上海  

编者按



为进一步弘扬教育家精神,华东师范大学校友会即日起推出“躬耕教坛 为国育才”校友系列专访,聚焦华东师大15位教育领域杰出校友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践行与传承,让教育家精神成为照亮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精神力量,让教育工作者在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实践中逐步成长为担当时代重任的大国良师。




卢慧文: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  面向未来

卢慧文,1992级对外汉语系校友,上海协和教育集团总校长。现任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爱丁堡公爵国际奖中国区“奖项咨询委员会”委员。2021年入选上海市统一战线(工作)先进个人名单,2022年被授予“上海市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 曾获“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荣誉称号。著有《重塑“跨文化办学理念”》《坚守价值导向,走优质特色发展的办学道路》等专著。



不忘来时路  一步一欢喜


进入教育领域,似乎是卢慧文校友命运长河里注定的航迹。中学时的她,成绩优异,以帮助同学攻克学业难题为乐,这与她大学时期在教育理论书籍中读到的“教会别人是更好的学习”不谋而合。她的母亲作为教师的言传身教,也让她领悟到教师这个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谈及高考后的志愿选择,卢慧文自述:“到了高中升大学,我当时就是要去读华师大。这是我目光所及中最符合我需要的高等学府。其他高校当然也很好,但那时我不愿意去其他学校。可能有些人比较适合多元发展,但是有些人就比较适合在一个专业、一个领域里发展。我们不要去随波逐流,还是要听从一下自己内心的召唤。”

卢慧文在国际汉语文华学院2020届毕业典礼上致辞

选择华东师大,是卢慧文的心之所向,也是卢慧文步入教育领域的开端。华东师大也没有辜负她的期望,为卢慧文的生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在华东师大对外汉语系的学习,是卢慧文融合中西理念的思想滥觞。“华师大在90 年代初期就设立了对外汉语专业,这是十分具有前瞻性的。它并不是为了就业或者专业排名而设置,而是在人们看到了跨文化交流学习的必要性和国际交流人才的必须性后才出现的。”华东师大对外汉语系对学生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培养,使卢慧文具备了包容、悦纳、融合的思考方式和沟通能力,也让她产生了对于中西融合的优势与必要性的思考。

除了基础的技能培养,华东师大还为卢慧文的职业发展“牵线搭桥”。大三时,团市委到学校招募一名在校生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务是陪同专家做一场大会的翻译。优秀的卢慧文在众多的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因公出国的机会,也在这场会议上与协和教育集团结缘。在卢慧文看来,这次宝贵的机会与华东师大对每一位学生的细致和体贴是分不开的,“当时我出国需要办理的手续很复杂,要政审,还要学校各种盖章、签字。哪怕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本科学生,学校还是尽心尽力地帮我准备好了一切。”

因此契机,与协和教育集团结下的缘分,为卢慧文的教育家生涯埋下了一颗种子。毕业后她并未直接踏足教育领域,而是先进入外企工作了一段时间,但是在了解到协和即将创办第一所双语学校的消息后,她毅然决定进入教育行业,决心要以自己的力量开辟一番新天地。对卢慧文而言,这次选择不是转行,也不是跳槽,而是回归——回归到儿时的理想,回归到热爱的赛道。不忘来时路,她希望在自己深爱的教育领域里潜心耕耘,一步一欢喜。



守本融中西  和谐共发展


当谈及自己教育事业的核心理念时,卢慧文校友选择用“融合中西,和谐发展”八个字来概括自己以及协和教育集团的核心价值观。协和教育发展的三十年,每一步都追随着时代发展瞬息万变的脚步,又始终做到两个“坚守”——坚守非营利社会组织的定位,坚守中西文化融合的底线。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作为一位拥有开放包容心态的新一代中国教育者,卢慧文以其卓越的专业素养和前瞻性的国际视野,让中国教育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对外汉语科班出身的她,深谙中西教育之精髓。她深知国际教育并非简单的模式复制,而是需要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深度的融合与创新。她带领团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不断探索、尝试,最终形成了协和教育独特的中西融合教育模式。这一模式既保留了中国教育的深厚人文底蕴和扎实的理科基础教育功底,又吸收了国外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有效方法,形成了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特色的教育品牌。

她认为,所谓融合中西,就是着眼于学习不同的语言、文化,利用国外教育体系中的优势,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拥有开放包容心态的新一代,让中国“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从理论到实践,回望已走过的万水千山,中西融合并非一帆风顺。在回忆起步时的场景时,卢慧文幽默地形容:“我们一开始连‘和谐相处’都很难做到。学校里有国际部和国内部,平时各司其职,缺乏合作,经常会产生一些冲突。我们那个时候叫‘鸡鸭同笼’——把鸡和鸭关在一个笼子里面,吃不同的东西,难免会产生冲突。但是后来习惯了,逐渐可以待在一起,慢慢地也就能够和谐共处了。”经过卢慧文持之以恒的努力,以及双方间不断的磨合,协和教育的中西双方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最后形成一个配合紧密、能够共同发力的团队。得益于此,协和教育如今已成为国际教育领域的“领头羊”,精深的国际教育专业化程度让它获得了海内外的高度认可。

卢慧文校友始终坚守文化自信,她认为融合中西,既需借鉴国外教育的优势,也不能忘中国教育的“本”,要扎根中国实际,彰显中国特色,并致力于鼓励更多海外留学的学子回国投身国内建设。卢慧文提到,国内教育体制蕴含巨大的优势,这让国外优质教育方式的引入无比顺利。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理科基础教育功底,班主任和教研员等优秀的教育管理制度,还有中国家庭对教育的高重视、高投入,在卢慧文眼中都是中国教育不可丢失的“本”。“别人也在向我们学习,那我们自己更不应该把它丢了。”卢慧文坚守文化自信的立场,带领协和立足本来、借鉴外来、面向未来。



砥砺趁时进  知行促成长


命运总是眷顾勇敢的人。卢慧文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抓住了发展的机遇,敢闯敢拼,勇敢地接住了命运抛出的橄榄枝。回忆起与协和教育集团结缘的那次教育研讨会,卢慧文至今仍记忆犹新:“当时有翻译因为堵车没法到场,会议就出现了一段空档,而会场是必须有人在场上翻译的。主办方的工作人员冲进茶水间,问有谁能临时上场翻译。我当时胆子比较大就上去了。在场的都是东南亚的教育专家,英语的口音比较重。但因为是教育会议,很多内容也是我的专业内容,所以我大概知道他们在讲什么方向的话题,也能听懂几个单词,最后完成任务。后来原定的翻译到场,他给主办方递了张条子,说台上这个小姑娘翻得错误百出,但是孺子可教。大概也因为这一句评语,后来协和主场的会议,他们就请我去做翻译。”命运不负勇者,机遇来临时卢慧文选择大胆地迎接新挑战,专业知识的厚积薄发也使她能在关键的时刻展现才能、大放光彩。

卢慧文(前排右一)本科时期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场论坛中担任会务翻译

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卢慧文不仅抓住了机遇,而且格外珍惜立足的发展平台,砥砺前行、奔赴未来。从外企回归自己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她说:“我们正好赶上了国际教育双语学校的发展,而且我也特别热爱教育行业。我觉得人要抓住自己期待的机会,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踏实诚恳,在自己选择的领域里认真地、持续地做下去,不断沉淀。

卢慧文不仅是教育理念的践行者,更是教育实践的推动者。她始终坚持以实践为导向,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完善教育理念。她认为,只有真正投入到实践中去,才能真正理解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才能真正成长为成熟可靠的教育者。专注于实践,既是卢慧文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交出的最好答卷,也是她对将要进入教育领域的学弟学妹们的建议。卢慧文认为,许多教育理论只靠读书是无法理解的,未来的教师们应当积极地投身于实习、实践中,行知合一;在实践中吸收理论并成长为成熟可靠的职业教师,用鲜活的热情和专业的知识,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采访、文|沈扬
排版 | 丁玉蓉


华东师大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