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 | 把握高端化机遇,发掘绿色化亮点——2025年新材料行业展望

财富   2024-11-23 07:05   上海  




新材料,发展趋势,行业展望


2024年新材料行业总体景气度继续下行,2025年或有望底部复苏。新材料行业景气度在2022上半年达高点,2022下半年回落,2023年显著下降,2024年继续下降但趋势渐缓。展望未来,从需求端来看,经济存企稳回升预期,通用类材料需求有望转好,专用类材料需求继续分化;从供给端来看,2024年行业资本支出强度明显下降,大规模新增产能投放逐渐进入尾声,2025年的供给格局有望逐步改善。


在供强需弱的大背景下,有国产替代空间的板块景气度仍较高,绿色化转型也带来部分亮点。国产化率较低、壁垒较高的材料,格局依然较好,国产替代依然是机会主线,重点关注部分先进化工材料、半导体材料等;国产化率高、壁垒较低的材料,特别是过去几年供给大幅扩张的如锂电、光伏材料、可降解材料仍面临压力,机会方面主要看技术迭代带来的结构性亮点。此外,绿色化转型也有不少新的机会亮点,包括使用绿色化工艺、使用绿色原料的产品。


先进化工材料:关注高端聚烯烃、工程塑料、工业气体的国产替代机会,原料、工艺绿色化有亮点。高端聚烯烃:新兴产业需求推动国产替代加速,关注POE、高碳α-烯烃、COC等。通用工程塑料:技术突破推动国产替代稳步进行,关注PC、PA66、光学级PMMA、POM等。特种工程塑料:国产化降本与高端需求双驱动,关注PPS、LCP、PI等。工业气体:大宗气体关注并购整合机会,特种气体关注高壁垒产品的国产替代机会。绿色化转型:原料、工艺绿色化方兴未艾,以聚氨酯原料为例,非光气法TDI/XDI、捕集CO2制备MDI等工艺进入中试、规划投产阶段,这些产品当前经济性或有不足,但未来可能是新增长点。


半导体及显示材料:下游高景气,材料国产替代稳步推进。中长期来看,半导体材料及部分显示材料的国产替代是持续性的机会;短期来看,半导体、显示面板行业当前景气度仍然较高。半导体材料:关注光掩膜版、光刻胶、电子特气、湿电子化学品、CMP材料、溅射靶材等,以及高度依赖进口的上游关键原料,如光刻胶树脂、靶材用高纯金属、掩模版高纯石英基板等。显示材料:关注技术领先的偏光片、OLED材料企业,以及具有成本优势的光学膜企业。AI相关材料:关注PPE/PPO等高频高速树脂、硅油冷却液/氟冷却液等。


高性能纤维:民品竞争激烈,关注成本和应用开发;军品需求旺盛,稳定高盈利。高性能纤维(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在2022年迎来量价其升的高景气行情,也迎来新一轮产能快速扩张,2023年行业供需形势开始扭转、景气度趋弱。民用产品同质化程度高且客户的转换成本低,价格竞争激烈,重点关注具有成本优势以及下游应用开发能力较强的企业。军用产品受益于海外冲突的升级,需求旺盛,且客户转换成本高,相关企业盈利能力强且稳定。


锂电及光伏材料:总量过剩,关注技术迭代带来的结构性亮点。需求端:锂电需求增速自2023年开始显著放缓,光伏需求增速2024年下台阶;供给端:多数锂电及光伏材料产能严重过剩。在总量过剩背景下,成本和技术领先的企业更具竞争力。机会方面,主要由技术迭代带来,关注锂电材料中的硅基负极、复合铜箔、半固态/固态电解质等,光伏材料中的POE树脂、EVA树脂等。


绿色低碳材料:依赖政策,重点关注经济性拐点。生物基材料:关注具有一定经济性的非粮基品种,或衍生品空间大的平台型化合物,比如聚乳酸、FDCA等。可降解材料:禁塑政策执行不及预期导致行业高开低走,PBAT产能过剩。再生纤维:再生涤纶长丝需求稳定增长,竞争格局较好,再生短纤竞争激烈。低碳甲醇:国内蓝色甲醇将逐渐具有经济性,优先选择西北等绿电价格低廉地区的项目。


前沿材料:国家大力支持,产业化有望提速。前沿材料具有先导性、引领性和颠覆性,是构建新的增长引擎的重要切入点。纳米材料:随着生产技术的积累,有望在各新兴产业领域取得更大的应用突破,关注碳纳米管、量子点等。3D打印材料:未来受工业级、消费级需求双驱动,市场规模增长空间大,关注光敏树脂、PLA改性材料、超细粉及优质金属粉末等。


风险提示:(1)已出现阶段性产能过剩的材料,以成本为王,主要品种有:主流的锂电及光伏材料、民用碳纤维、可降解塑料PBAT等;(2)多数国产化率低的材料都存在低端供给过剩、高端供给不足的现状,防范以发展中高端产品的名义扩大低端产品产能的风险,主要品种有:各类高性能材料(树脂、塑料、纤维)、半导体材料等;(3)新产品存在下游导入不及预期的风险,主要品种有:绿色低碳材料、军工及半导体用途的材料等。(4)前沿材料存在技术路径不确定性高以及市场化不及预期的风险。



请登录兴业研究APP查看完整研报

获取更多权限,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点击图片购买 “兴业研究系列丛书”




转 载 声 明

转载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 务 支 持 人 员

对集团外客户

李 璐 琳

13262986013

liliulin@cib.com.cn

对集团内用户

汤    灏

13501713255

tanghao@cib.com.cn


免 责 声 明

兴业经济研究咨询股份有限公司(CIB Research Co.,Ltd.)(中文简称“兴业研究公司”)提供,本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均根据国际和行业通行准则,并以合法渠道获得,但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报告阅读者也不应自认该信息是准确和完整的而加以依赖。


本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均反映本报告初次公开发布时的判断,我司有权随时补充、更正和修订有关信息,但不保证及时发布。本报告内容仅供报告阅读者参考,一切商业决策均将由报告阅读者综合各方信息后自行作出,对于本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后果,我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的相关研判是基于研究员本人的知识和倾向所做出的,应视为研究员的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所在机构。我司可根据客观情况或不同数据来源或分析而发出其它与本报告所提供信息不一致或表达不同观点的报告。研究员本人自认为秉承了客观中立立场,但对报告中的相关信息表达与我司业务利益存在直接或间接关联不做任何保证,相关风险务请报告阅读者独立做出评估,我司和研究员本人不承担由此可能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中的信息及表达的观点并不构成任何要约或投资建议,不能作为任何投资研究决策的依据,我司未采取行动以确保此报告中所指的信息适合个别的投资者或任何的个体,我司也不推荐基于本报告采取任何行动。


报告中的任何表述,均应从严格经济学意义上理解,并不含有任何道德、政治偏见或其他偏见,报告阅读者也不应该从这些角度加以解读,我司和研究员本人对任何基于这些偏见角度理解所可能引起的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并保留采取行动保护自身权益的一切权利。


本报告版权仅为我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表。除非是已被公开出版刊物正式刊登,否则,均应被视为非公开的研讨性分析行为。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兴业经济研究咨询股份有限公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我司对于本免责声明条款具有修改和最终解释权。




兴业研究
兴业经济研究咨询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6月成立于上海,为兴业银行成员机构,是国内首家银行系独立法人研究公司,布局“战略研究、市场研究、行业研究”三大研究板块,围绕宏观市场、绿色金融、金融行业、外汇商品、固定收益、细分行业等领域开展专业研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