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出绿波》--陈梅珍写意花鸟作品展

文摘   2024-06-17 08:16   江苏  

张继馨 题字 《莲出绿波》

吴冠南 题字 《莲出绿波》

从元代开始,花鸟画开始从写实设色转为水墨写意,文人开始从花鸟画中建构"自我’。

时至明代,吴门画派的沈周、文徵明、唐寅等姑苏文人领袖开始将自由生命注入花鸟创作,重视花鸟画中的内在生命联系。

时光更迭,花鸟画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陈梅珍的写意花鸟是创作者自身精神追求的完美写照,对”形似“的摒弃,对“意”的追逐,具有革新面貌,又深具时代风彩。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2024年6月22日--2024年7月6日

展览开幕时间:2024年6月22日14:00

参展艺术家:陈梅珍

主办单位:苏州彬龙美术馆

协办单位:中国南社文史馆、青藤艺术、苏州徐悲鸿艺术馆、云澜湾艺术馆、三元美术馆

媒体支持:澎湃艺术网、《新民晚报》、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凤凰网、腾讯网、中华艺术网、博华艺术网、中国美术家网、中国文化艺术网、中国艺术品理财网、深度苏州、苏州艺术志。

咨询电话:0512-67292610

展览地址:苏州市姑苏区观前街212号三楼




自说自画

             --陈梅珍 


这几年因为疫情,我一直或宅在家中画室,或去胥江边的香山工坊工作室进行创作,读了更多的书籍,尤其是书画理论,多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我时常处于“神游”状态,一拿起笔准备画,脑中基本是空白,不知道画什么怎么画才好,瞬间又觉得有了一种想法一丝明悟一点灵感,诸多玄妙感悟频生,画起来跟做梦一般,游东游西,忽然警醒始知是“出了神离了窍”,才知道刚刚畅游在内心画的自由世界里,好象仅仅才只是一瞬息,又好象已过了千万年,天人相融,似真似幻,不知是现实还是梦境,想要抓住那一缕亮光,破封而出。


要突破,必须放下,让形象和笔墨遵循自己内心自由驰骋。表现上,我以积墨和线条为主要手法。用墨追求“运墨五色俱”的效果,更丰富的浓淡干湿的水墨层次。先淡后浓,浓破淡,淡破浓,水破墨,墨破水,使墨处显得更亮。


线条讲究律动有韵,抖转辗侧,迂曲刚柔,象有呼吸的活物,如行云流水。强调用笔,中锋、侧锋、逆锋,保持笔墨语言的表现力、穿透力,保证作品厚度、分量和丰富感。设色造型方面,要溢乎已心,彰乎所感,入目有冲击感有震撼力,力求让自己都感动。


书法对中国画是极其重要的,不可或缺,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画的命脉之一。


书画同源相长的说法是针对中国画的,如果没有书法为基础,果然有很多方法可以完成一幅画,唯独成不了中国画。宁可一日不作画,不可一日不练字。积累沉淀,厚积薄发,《道德经》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江南荷塘多,莲蕊相约开。蜻蜓空中嬉戏,蝌蚪水下探头。花朵迎阳光绽放,茎叶顺风雨摇曳。在我心中,荷塘是鲜活的有生命的,荷花就是其精灵其灵魂。荷池是四季留恋写生的圣地,赏形品韵,痴迷流连,不时停足对视,坐地相语,往往忘记了饥渴,忘记了时间。


古人誉荷出污泥而不染,意谓荷花独自高洁,此为荷境。荷之美艳何尝不是污泥与绿波之功,此为荷之最高境界。


这两年,心有所悟,各种求证,勤奋创作,单选莲荷为对象,不意竞积聚了五六百张荷花题材的写意画,其用笔用墨等等书画元素表现,与以前有了诸多变化,现挑选部分准备结集出版,书名《莲出绿波》。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在“追梦逐画”的马拉松长跑途中,本书或将成为一处重要的时空补给点位。


因为喜欢所以坚持,一心相寄,永不离弃。六十年一个甲子轮回,四十多年画画经历漂浮眼前,忽然间泪蒙双眼,胸中充盈喜悦和感慨。


我出生在苏州太湖之滨一个江南小镇胥口,胥口以古吴国大夫伍子胥为相土尝水建吴国苏州城而人工开凿的一条胥江运河得名,已有超二千五百年历史,我家就在胥江南岸的一个小村,不远处就是太湖。


这里依山傍水,景色秀丽,人文荟萃,书法绘画、雕刻木艺在此地一脉相承,流传至今。历史上梁代知名画家张僧繇就出生在胥江南岸,后人称“塑圣”的唐代雕塑家杨惠之也诞生于胥口,还有宋代书法大家米芾、明代宰相书画大家董其昌等名家个个彪炳青史。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山水,大小、高低、远近、前后、疏密、虚实、开合的不同组合,就是一幅幅中国水墨山水画,迷得人心醉。


我在画画路上越走越远,应该是先贤们穿越时空的福泽馈赠吧。



与画结缘,是受到父母和姐姐的影响。


记得小时候,父亲热爱文艺、喜欢音乐和画画,能自拉自弹自吹,还是村里扫盲班老师,当时附近各村房屋白墙上的毛主席画像和语录都出自父亲之手。曾经在父亲工作台抽屉里翻到过一叠素描人物作品,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素描。


我十岁时,父亲订了《江苏画报》杂志,有一期画报刊登介绍了江苏省国画院老前辈画家的作品,有傅抱石、钱松喦、宋文治、亚明、陈之佛等画家,印象最深的是陈之佛的工笔花鸟画《十鹤图》,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中国画。



我把这张《十鹤图》剪下来贴在床头,每天看着。正是那时,点亮了我一生爱画的火种。孩童时,我就跟母亲学习刺绣,后来为母亲和邻居出样稿。母亲心灵手巧,每天坐在家中矮挞门口,在绣棚上绣花,直到现在八十多岁还在绣她心中的花。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了发展外贸经济,胥口开办了中国画工坊,上海画家、苏州画家纷纷前来传艺,本地年轻书画爱好者喜出望外,开开心心拜师学画,其中就有我姐姐。姐姐学的是工笔花鸟画,那年姐姐十八岁,我十六岁还在读高中。


姐姐进步飞快,其作品是省外贸公司收检免检产品。那时画一张工笔花鸟画册页,报酬是三角,一星期能画一百张,是家中一笔不菲收入。



1980年我高中毕业,没有去高考复读,而是直接跟姐姐学画挣钱自立。先是帮着上色分染,然后练习白描、勾线、临摹。


整个八十年代我的青春年华就这样在勾勾画画中度过了。几千上万次的练习,基本功得到千锤百炼,得益于此,后来我有多幅工笔画作品入选全国展览,并有获奖。那时,画商们追着要我画,画单排得满满的,画画的生活是辛苦并快乐的生活。


追梦路上,总有师恩在旁。



八十年代后期,我考上了苏州工艺职大,在校园里踏踏实实进行了二年专业基础训练。并有幸认识了时任校长张继馨先生,得以拜张先生为老师,学习大写意花鸟画至今。


2000年后,胥口办了一条名家街,邀请全国各地一流名家开设工作室。我通过张老师结识了上海国画院的陆一飞老师,认识不久,陆先生对我讲“梅珍你跟我学习山水吧,画山水对花鸟画有益处”,跟随陆先生学习山水画有五六年,2005年陆先生突然仙逝,是我难以弥补的损失。


为了提升自己,我一有机会就外出学习,先后在浙江中国美院、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和北京中国水墨画院等专业机构研修,吴山明、刘万林、满维起等名家亲自授课。在中国美术报主办的宜兴吴冠南大写意高研班上,吴老师指导我明确了下一步的艺术道路与艺术方向。



书法师从葛鸿桢和汪鸣峰二位老师。


感恩我生命中的恩师,正是与他们的相遇,我与中国画便有了更深的缘分。


《莲出绿波》即将付印。感谢恩师张继馨、吴冠南分别题写书名,感谢北京陆虹女士作序。感恩父母把我当男孩放手培养,感恩姐姐的启蒙,感恩哥嫂和家人的支持,感恩师尊的授业传道,感谢培珠、小峰的不断鼓励,感谢所有帮助鼓励过我的人。



我要把本书特别献给逝去三十年的姐姐,她是我的引路人、启蒙老师,是我前行的力量源泉,我取得的成绩是她在上苍的恩赐。


夏至荷风爽,徜徉胥江岸。有几个同道一起画画,一起论道,一起做最喜欢的事,不亦乐乎。






艺术家简介

陈梅珍又名梅贞、苏州吴县人。从小跟随母亲学习刺绣后跟姐姐学习工笔花鸟画。八十年代毕业于苏州工艺职大绘画专业,后师从著名画家张继馨、陆一飞、吴冠南老师学习。书法师从葛鸿桢、汪鸣峰老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墨画院签约画家。


作品入选国展及获奖情况:

2006年6月,作品《渚波春绿荻芽新》入选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并被收藏。

2018年8月,作品《善气多芬》入选首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并获奖(最高奖)。

2018 10月,作品《卷舒有情》入选 "金城流韵—— 21世纪新丝之路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8年12月,作品《南国春晓》入选第三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并获奖(最高获),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并被组委会收藏。

2019年9月,作品《岭南圣地》入选" 2019大美观音山——首届全国山水画作品展"。

2020年10月,作品《金山在望》入选第二届"神圣长白——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



彬龙美术馆
彬龙美术馆是以收藏、展览、研究、公共活动等为一体的私人美术馆。当下我们专注于发掘优秀的艺术家和推动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未来我们将提供多平台艺术策划、美术教育等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