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美学的当代诠释——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演出舞剧《李清照》

文摘   2024-10-18 13:36   上海  

昨晚,作为第23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演出的舞剧《李清照》正式首演,该剧以纯粹的舞剧语汇,呈现出叙事清晰、浓淡有致、审美细腻的风骨。

远山如黛,云气氤氲。如山形一般的男性林立,呼喝得气壮山河。一群男性中,“突围”出一个伶仃女性,仿佛在奋楫“争渡”。2小时后,同一个舞台上,一群男性与一位女性的群舞,换成了一群女性同频共振的群舞。舞台上的2小时,在现实生活里过了近千年才实现。昨晚,舞剧《李清照》作为第23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演出在文化广场首演——这不仅仅是上海出品的守正创新之作,也是传统文化时尚表达的细腻审美之作。
选择“千古词宗”李清照作为选题,不仅仅折射出的是文人风骨、官场沉浮和家国抱负,更是要以当代的价值取向来定义来反思何为社会幸福。选择舞剧的方式呈现李清照,则必须脱胎于中国传统美学基调,创新出符合当前时尚表达的美学体系——从演员肢体塑造的或动或静的线条,到舞美色调与形态的创意,以及音乐是否中西合璧且又能“代言”男女主人公的内心戏……可喜的是,舞剧《李清照》以纯粹的舞剧语汇,呈现出叙事如此清晰、色调浓淡有致、审美高级细腻的风骨之作。

词牌统领  篇章叙事
全剧分两幕,均以词牌名统领每一个叙事篇章。序幕“如梦令·惊鹭”展现了李清照的伶仃“争渡”。接着,“永遇乐·上元”铺陈出节日里贩夫走卒簪花卖货耍滚灯的图景,引出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相遇。“点绛唇·相悦”可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唯美动态图解。两人的手啊,自不经意间碰触后仿佛浑身过电,却依然粘连永牵——无论两人如何行云流水于万水千山之间,手手相连不变……随后,“诉衷情·入梦”呈现两人大婚场景,旋即进入“青玉案·赌书”只有文人夫妻之间才有的雅趣,俏皮而温情,与第二幕的“渔家傲·梦醒”共同凸显无论是赵明诚在还是不在,李清照坚持修著《金石录》及《金石录后续》——这套收录了大量传世的钟鼎碑版铭文的金石学专著,与欧阳修所著的《集石录》齐名,世称“欧赵之学”,宋刻本更有“一叶宋版,一两黄金”之称——上海图书馆就藏有这套古籍鉴藏史上最负盛名的宋本之一……李清照之“才”不局限于诗词,更凸显于《金石录》。第二幕中,她与武将中的文官张汝舟的主要矛盾,就在于他觊觎的不仅是她更是她收藏的金石与《金石录》,遂以当时凡女性与丈夫离婚必须坐牢两年的规定,也要揭发他曾经科举舞弊的重罪从而重获自由身……

舞蹈语汇  象征贯穿
值得鼓掌击节的是舞剧肢体和细节道具及其象征意义的贯穿,充满想象力和艺术性。手,就是其中典型的爱或失爱的象征。当赵明诚与李清照初遇,两人自手指微触到手掌相握就不曾分开。这段“手舞”出自戏曲“小五花”也是古典舞中的基础训练。到了第二幕开场“行香子·水诀”,赵明诚离世,一身素衣的李清照站在同样素白的条幕前,幕布空当处,伸出一个个真人的手掌,做落叶状自上而下滑落象征秋风萧瑟落叶凉。随后又有一双手臂自后裹住李清照——这是她的内心外化,期待拥抱,却不见赵郎。
衣服的穿上与脱下也是舞剧的贯穿手法。当两情相悦之际,赵、李被群舞套上大红、大绿的婚服,瞬间进入大婚场景。当又有一群男舞者戴着一件外蓝内红的官袍,硬是要套上赵之际,暗示当时官场要“同化”赵进入声色酒席。这里有个绝妙的设计,所有男群舞的宽袍大袖均被打了结扣,舞动起来不管哪个个体想“脱离”,均不得,必须“同手同脚”“沆瀣一气”。在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身后的条幕里,挣脱出一个个李清照的“分身”——她们内里与李清照的素衣同色,外披的却是赵明诚初遇她时身穿的蓝色外袍,象征着李清照对亡夫的深切思念,披上他的外套感受他的温度却依然孤身孑然。

浓淡色调  审美细腻
舞剧在艺术上的首要任务是美,《李清照》做到了复原中国传统色调之清雅、对撞,也呈现出当下舞台艺术的审美追求。“汝瓷”天青色是李清照的主色调,也是全剧色泽的主基调。全剧开场时,就是淡淡的青黛色;当她与赵明诚初遇时,天幕也为天青色。编导还相当注重浓与淡。序幕“如梦令·惊鹭”整体淡淡的,紧接着“永乐遇·上元”就浓烈地以靛蓝与土黄的天幕“对撞”出节日的氛围。旋即进入“点绛唇·相悦”郎情妾意,天幕又转为李清照独有的天青色。一淡一浓,间或交替,也显示出李清照外表淡雅,内心浓烈,从而形成剧情与人物的张力。全场最浓或者说最暗色调的就是“南歌子·南渡”——著名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就在这里呈现。当她目睹山河破碎、饿殍遍地时,视觉冲击力骤增、情感冲击力澎湃……

舞美整体颇具巧思。苏州园林及其“移步换景”的特质被运用得宜。婚后,以婢女几番更换花瓶里的花草,以及天幕后移动的苏州园的门、窗外的雪景等,暗示四季更替。窗,也因“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等,成为一个道具,套在李清照身上,成为情枷——与先前,窗前月下见赵郎形成鲜明对比……
视觉审美在基于传统的同时符合时尚表达,该剧在音乐方面也颇具中西合璧的苦心。赵明诚、张汝舟出场的主旋律由中提琴或大提琴表现——弱男的音调相对委婉;渣男的音调相对乖张。李清照的出场音乐主要立足于古筝等民族乐器,偶尔出现小提琴用于深切地抒情,两者均为弦乐,故而在质感上相通,色彩上各异……

选择一位不曾在艺术创作上有“集体共识”的角色,作为相对抽象的舞剧艺术的主角,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每个人对她的具象化各有各的理解与想象,甚至可能男性视角与女性视角都可能相悖。在此基础上,舞剧《李清照》在艺术表达上的中西合璧、古今贯通,可谓从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了中华现代文明的进步过程。

作者:朱 光

图片:王 凯(摄)

编辑:钱 卫

责任编辑:吴南瑶

栏目主编:朱 光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新民艺评高不冷 低有格

《新民晚报》的新民艺评,是上海首创力推青年文艺家和评论家的平台,同时兼具艺术导赏与普及的社会责任。

新民艺评
新民晚报出品,让艺术评论高不冷,低有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