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佳音:重振电影市场,仅仅靠经典重映?

文摘   2024-10-16 12:12   上海  

重映至多只是一味开胃小菜,创作更多捕捉生活真实、反映时代风貌的作品,才是叫市场复苏的真正良药。

自10月11日起,《哈利·波特》全系列陆续在内地院线展开重映,从10月中到11月末,一周上映一部。截至记者发稿时,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已经收获近5000万元票房,不仅连日稳居票房亚军,更在上座率上领先所有新片。那么,重振电影市场,经典重映是最合适的一种方式吗?

并非新鲜事物

事实上,《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早在2020年8月就曾重映,当时以1天3小时破亿,7天破两亿的票房佳绩,在电影行业复苏伊始,起到了为市场预热的作用。再往前数,2012年《泰坦尼克号》通过技术修复转制出3D版,在中国内地重映后创造了9.46亿元的票房纪录,让行业看到了经典影片重映的巨大市场空间。

重映从来也不是新鲜事物。只是2020年以前,中国电影市场上的重映影片绝大多数是中外经典电影,每年数量有限,且重映时间与首次上映的间隔长则几十年,短则三四年。而近几年,重映影片的数量大幅增加,早已不局限于经典力作,只要是首轮上映取得较高票房的影片,就有可能择日重映,重映影片与首轮上映时间的间隔大幅缩短。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今年已有《人生大事》《白蛇:缘起》《邓小平小道》《孤注一掷》《食神》《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流浪地球2》《我是哪吒之英雄归来》等国产电影和《沙丘》《奥本海默》《你的名字。》《灌篮高手》等引进片重映。

大多票房平平

尤其前不久的中秋档,就有《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流浪地球2》《我是哪吒之英雄归来》三部重映影片。只可惜,除了《流浪地球2》勉强在这轮重映收获了1455万元票房;《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刚刚踉跄地摸到了六位数的门槛,不到12万元的重映票房与首轮近12亿元的数字天差地别。《我是哪吒之英雄归来》首映与重映的差距倒没有那么大,不过是因为该片首映也仅收获了1759万元票房,重映16.6万元着实不足为奇。

往前数算,此前被市场寄予厚望的首次内地公映的周星驰电影《食神》8月31日上映,最终仅取得了644万元的票房,两周后的日票房就跌到了四位数。8月10日,追光动画“新传说”系列第三部《白蛇:浮生》上映,之前一个多月,该系列第一部《白蛇:缘起》于6月29日重映,1755万元的票房不算少,但相比系列两部均取得的4亿元以上的首映成绩,还是不值一提。如果说系列电影首作重映多为他人作嫁衣,那么首映票房火爆的电影,重映也未必就能坐收渔利。《人生大事》首映票房17亿元,重映132万元;《孤注一掷》首映票房38亿元,重映100万元。《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重映所获得的超高票房,似乎已经成了遥远的传说。

如何才能破局?

那么,重映能否真正激发市场潜能?又要选择什么样的影片重映,才能吸引观众走进影院?

首先,要认识到,重映的影片选择须谨慎,否则投入不菲的修复费用和版权费用,只能是赔本赚吆喝。经典电影的重制版本,或是经过数字修复或是转成3D格式,抑或是补足了此前删减的部分或增添了新的内容,对观众来说才有足够的动力,重新走进影院。比如《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1995年在中国香港首次上映时票房惨淡,观众难以接受影片无厘头搞笑的风格,但影片后来在互联网上受到亿万年轻网友追捧,其艺术价值被重新发现,2017年重映时还强调增添了11分钟的新画面,当时在中国内地票房就超1.75亿元;1961年上映的国产经典动画片《大闹天宫》经修复和3D转制后,2012年重映也取得了5000万元票房。

其次,无论对发行方还是对院线来说,虽然经典电影不需要像新电影那样花费时间宣传,但重映电影的排片和宣发,也都需要有更精细化的考量。此次《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每周重映一部的策略就可以借鉴。又或许,重映的策划和统筹不必局限于某一系列,院线也可以策划以某个演员或导演为主题的放映活动,挑出其几部代表作隔周上映以形成营销事件。

最后,重映影片是一个成熟电影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对于当下的中国电影市场来说,重映至多只是一味开胃小菜,无法成为左右整个市场走向的主菜、大菜、硬菜,创作更多捕捉生活真实、反映时代风貌的作品,才是市场复苏的真正良药。

作者:孙佳音

图片:网络图

编辑:钱 卫

责任编辑:吴南瑶

栏目主编:朱 光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新民艺评高不冷 低有格

《新民晚报》的新民艺评,是上海首创力推青年文艺家和评论家的平台,同时兼具艺术导赏与普及的社会责任。

新民艺评
新民晚报出品,让艺术评论高不冷,低有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