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耕方能致远
赋能方可前行
静宁路片区“问思辨”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展示活动
2024年11月25日,静宁路片区“问思辨”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展示活动在正宁路小学进行。分别由来自华侨实验学校国馨月老师执教建模课《陶罐和铁罐》,正宁路小学霍仙花老师执教迁模课《池子与河流》《鹿角和鹿腿》,静宁路小学苟晓琰老师执教运模课《守株待兔》。
第一节课华侨实验学校国馨月老师执教建模课《陶罐和铁罐》,国老师能够从大单元整合入手,紧扣教材,把孩子一下就带入了课堂当中。通过孩子们的提问与解决问题,一步步的深入。又利用自己创设的小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对于文章当中的两个人物有了更加真切的了解。与此同时,国老师也提出了“寓言有哪些特点?”这个问题,孩子边回答边总结,也为接下来的两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节课正宁路小学霍仙花老师运执迁模课《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巩固上节课老师总结的寓言故事的几个要点来和学生一起学习课文。两篇课文一起上,既是一种大胆创新,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从整体入手,再分别谈论,学习。学生理解文章主旨的同时,对于寓言故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第三节课由静宁路小学苟晓琰老师执教的运模课《守株待兔》。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上,学生对于寓言故事有了初步的认识,再上这文言文的课文,苟老师做了更加大胆尝试。上课之初,苟老师就让学生快速的学习了这篇课文,用上了上两节课学习到的方法。接下来,苟老师出示了一篇新的文言文,领着学生一起学习,一起领会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孩子们在领悟学习的同时,更加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三节课结束后,由静宁路小学徐江校长组织评课。先由三位授课教师浅谈了备课的想法,在一起碰撞的过程,以及这三节课呈现出来的一些亮点和收获。今天的这三节课立足于九大概念中的“观点”进行教学,确立了一个辨点。围绕这一辨点,展开了一系列的教学环节。当然,三位老师也有反思:在陶罐和铁罐最后见面时,这个场景能否在设计巧妙一些。在脚和腿的使用和美观方面,能否让孩子们联系生活的同时,怎样举一反三?再引出新的文言文的时候,是不是需要做一些更好的铺垫?
紧接着静宁路小学徐江校长做了发言:“问思辨”已经在各联盟校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今天所呈现出来的三节课,是三位老师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很多休息时间,对此表示肯定。在肯定的同时,也要做出一些改变,强调只有不断学习,不断交流,不断融合,才能在问思辨道路上大步向前。
每一次教研,都是一次思维的碰撞,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更是一次成长的成长的基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会在“问思辨”引领下,不断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提升,让语文课堂成为有思考的课堂,有活力的课堂,有智慧的课堂。
END
扫码关注
更多精彩
撰稿|冯 斌
审核|王万来
签发|颜平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