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杭经方汇 第4期 医案视频集】“一肤两病 合诊分治”的体会

文摘   科学   2024-12-26 07:45   浙江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

今年7月20日,我侄女联系我,说男友小熊最近皮肤病很严重,到医院看了,但疗效不明显。她发来小熊的胸、背、四肢等患处照片。



照片很有冲击力:小熊全身都是大片大片花斑样的荨麻疹,一圈连着一圈,红红的,有凸出感;而四肢的肘部、手腕、手背与脚跟,是黄豆至啤酒瓶盖大小的水肿性红斑,形状不规则,呈虹膜状,局部可见水疱,压之褪色。


小熊今年29岁,身高1.68米,68公斤。肤色较白,眼睑红,唇红,舌红,苔黄腻偏干。身上的荨麻疹又痒又热,平时不容易出汗。睡眠时好时坏,痒得厉害时根本睡不着。二便正常。经常健身,体质不错。


继续了解,小熊告诉我,他的荨麻疹有17年病史,多形红斑也有3年多。跑遍浙江大小医院,做了各种免疫系统的检测,也试了很多土洋办法,效果不明显。只要作息不规律、抵抗力下降、情绪波动、压力大,身上斑疹就发作。


2个月前,多形红斑发作,服了西药,有所控制;荨麻疹发作3天,以往一般用氯雷他定就能压住,但这次毫无效果,眼睛都肿了。


我看小熊的荨麻疹红、痒、热,又不易出汗,口唇与眼睑红,想到桂枝麻黄各半汤的条文:“热多寒少”“面色反有热色者”“身必痒”。想到经方家黄仕沛对“面色反有热色者”的解读:一是皮疹色红,二是阳邪不能发越,故面潮红。


于是,建议先用此方:桂枝20克,赤芍15克,炙甘草15克,生姜15克,大枣 15克,麻黄15克,杏仁10克。5剂 。


3天后,侄女反馈:服汤药当晚荨麻疹就没新发,第二天早上基本退去,第三天完全退了。



侄女说,“和小熊打电话,都听到他哼歌了”“感觉他人都活回来了,真的神了!


是呀,正如黄教授在《五苓散》讲座中说的:对证下药以后,经方就是神方。


急性荨麻疹不发了,但多形红斑却改善不大,瘙痒还明显,面积也有增大的趋势,边缘破皮会有液体渗出。


据其皮损有渗液,我按照以往的诊治经验,推荐了皮肤病常用方:荆防柴苓汤,原方,3贴。


一贴下去,皮损颜色变淡,大便变稀。但第二贴,却没有了效果,皮损向外延扩大,并且红肿痒。



“一定还有方证漏掉了”,联想到他的舌红苔黄腻,这是湿热之象,我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会不会是狐惑病呢?”


“你有口腔溃疡吗?”我马上微信小熊。


小熊秒回:“刚开始时有的,吃了几天医院配的西药,口腔溃疡就没有了,多形红斑也就淡了些。”“多形红斑发的时候,口腔溃疡也是伴随着一起发的。”


我当机立断,调整用方:投以甘草泻心汤加石膏,3剂。服1剂,外延红肿明显消退,瘙痒也明显减轻。看患处潮红脱屑,第4贴开始加上生地黄。


前后共服15剂,只剩下右手腕与左手背,各有一小块硬币大小的红斑。至此,“一肤两癣”之役初步告捷。



诊治下来,四点体会


体会一:急病慢不得,顽症急不得


小熊“一肤两病”,病史很长(荨麻疹17年病史,多形红斑3年),对其治疗的艰巨性、复杂性,我心里还是有估计的。但到底怎么治呢?这次荨麻疹发病3天,多形红斑2个月。两病是一起治呢?还是分开治?分开治,哪个先治?


我想起了两句话,一句是“急则治表,缓则治里”,一句是“药不虚发”。


经方大家刘渡舟老先生有个观点,叫“药不虚发”,他说:研究这一行,你要知道一个原则,不论什么病,有多种病集中在一身,复杂多样,要先治好一种病,先针对一种病用方,这叫“药不虚发”。


小熊这两种皮肤病,应该是表里同病,表有小寒,诱发急性荨麻疹;里有湿热,导致多形红斑。我想,急则治表,缓则治里。


要根据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病痛,或急需要解决的病证,抓其一证,单刀直入,处以一方,先解决一个问题,不能面面俱到。荨麻疹这次发作时间较短,3天,但来势凶猛,患处面积大,又红又肿又痒,所以先治。3贴药就痊愈。


而多形红斑发作2个月,患处面积相对小。放在第二步治疗。15贴才收工。


这次治疗,我的第一个体会是:一肤两病,可以综合研判,分而治之。既慢不得,也急不得。急则治表、缓则治里,急病急治、慢病慢治,做到“药不虚发”。


体会二:服药方法很关键,可以事半功倍


服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期间,为保证出汗与安全,我学习包老师的方法,对小熊提了5条服药要求:一是药汤要稍烫些喝。二是服后十几分钟内喝碗热粥。三是要穿长衣长裤。四是服药后一两小时内,不能开空调。五是不要空腹服,不要睡前服,服后不要剧烈运动。7月底的杭州,持续晴热高温,小熊竟然坚持了两天不开空调,还穿着长衣长裤,这的确需要毅力,更需对医者的信任。


我的第二个体会是:万物皆有方法,方开出去了,还要交代好服药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体会三:信息收集很重要,可以少走弯路


《朱木通经方医案》中讲:“先生认为中医临床治疗疾病,必须依据四诊为基础,而在四诊之中特别注意问诊,不厌其详。”复盘反思,我发现自己有3个错漏:


一是粗心大意。初诊时,小熊发来了好几年的西医就诊记录,我当时只查看了今年的记录,以前的医院记录只粗粗翻了下,没有仔细看。后来才发现,其中有张就诊单上,就记着“唇部和下身有红斑糜烂”。一条黄金方证,就这么眼睁睁的因为粗心漏掉。


二是经验主义。那段时间,我曾用柴苓汤治好几位亲友的手上湿疹。二诊时,就犯了经验主义,没有再细细的问诊。


三是读书不细。黄师的《经方方证》甘草泻心汤这一章,适用病症中,就讲到多形红斑。



黄师的讲座和文章,字字有深意,句句经典,每学一遍、每用一次,都会有新的收获,也总有一些以往忽视的小细节能释当下的疑惑。


体会四:不畏洋名遮望眼,只缘心中有方证


为什么一名普普通通的经方爱好者,能治好大医院的挫手案?最关键的,就是方证相应。


小熊此前做过各种免疫系统的检测,试了很多土洋办法,效果都不明显。我感到,有不少疾病,不是病名有多么的洋气,也不是用多少高端设备作了检查,不是把那病机病理讲得多高深,它就能医好的。而是要紧紧盯住方证,用心识证辨证抓主证,有是证用是方。方证对应,效验必彰。


特别是,面对那些没有器质性病变、患者却又疼痛难受的疾病,与其坐而论道,在理法病机上咬文嚼字,在检查手段上精益求精,还不如回归方证,回归常情、常理、常识,用方证相应和日常生活经验来明察。


最后,用黄师微信转发的一篇文章中一句话,结束今天汇报


刚接触经方时,大家觉得它是一门技术。后来,一再被惊艳,觉得它像魔术。再后来,常常被感动,觉得它就是仁术。


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随时随地为身边亲友带来安心与惊喜,就是我们学习经方的全部意义。


学习经方,我们永远在路上。


请教一个问题:如果初诊时,我们就发现小熊的多形红斑与口腔溃疡的关系。那么这两张方(桂枝麻黄各半汤与甘草泻心汤),可以合起来用吗?还是上午服1号方,晚上服2号方?或者像现在一样,分步治疗?哪种方式更好?


包老师点评提的问题非常精准,方证鉴别能力很强。要做好一名经方医生,首先要学会提问,如果问题都不会问,或问的问题不着边际,就会给抓方证带来困扰。刘渡舟老先生提出的“药不虚发”,也就是黄教授经常强调的有是证用是方。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里,说说容易,临床是很难的。这则医案对轻重缓急把握很恰当。课件中引用很多名家经典,也是到位的。


关于合方问题,我更赞同分开用,黄教授也经常这样,尤其对两张不同类型的、不同功效的方,黄教授倡导分开使用,这样有利于对疗效的观察、评价,以及总结经验。对这样两种不同的病,有急症,还有顽症的,分开比合用会更好。


崔老师点评:这个问题,我和包老师看法一样,桂麻各半汤和甘草泻心汤不要合起来用。这两个病怎么治的问题,处理的也非常好,急则治其标,既然出现桂枝麻黄各半汤证,而且它是主要矛盾,就先处理它。另外一个,我看到他的肤色、舌苔后,第一印象他是个半夏泻心汤人。这种体形中等,肤色比较白,嘴唇比较红,一般有内热,不是半夏泻心汤人,就是黄芩汤人。他的舌苔是典型的半夏泻心汤舌。舌苔有三种:一种是V型舌,内热明显;一种是U型舌,水比较多;这一种在中间,说瘦不太瘦,说胖不太胖,中间有条沟,苔比较腻,是半夏泻心汤舌。他出现桂枝麻黄各半汤证,很正常。关于人与病的问题,就是要权衡,到底以人为主,还是以病为主,不要被框住,要有是证用是方,当下最主要矛盾是什么,就解决什么。


崔主任还分享了自己在临床中,大柴胡人手术后出现真武汤证、桂枝加附子汤证的医案。


本案已于周日沪杭经方汇做分享,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观看下面的回放


学员简介:


林文先,经方爱好者。从2021年开始接触黄师经方,2022年跟诊于包斐丰主任。


免责声明

Disclaimer

文中医案和方药仅供医学专业人员研究讨论之用,患者和家属不可冒险使用,因疾病复杂、病情多变,诊断和治疗要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THE END--

推荐阅读:

1.  包斐丰医生的经方之路

2.  包斐丰主任2024年坐诊时间

3.  扫个码,就能预约包斐丰主任经方门诊,最简洁的挂号流程来啦!

4.【沪杭经方汇 第4期 医案视频集】大柴胡汤加味治验2则


特别声明:

1.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经方用药更注重个体差异,重视望闻问切。文中所涉及药物处方仅供中医人士参考学习,请勿自行依样抓药,请在中医师专业指导下使用。
2.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文请勿用于未经授权的商业用途。


点赞”是喜欢,“分享、收藏、在看”是真爱。我们一起让经方惠及更多人!

包斐丰经方中医
经方行者包斐丰,师从著名中医经方大家黄煌教授。在西子湖畔,读仲景书,做一名经方大夫,用黄煌经方践行经方惠民的初心,治病救人,服务百姓,不亦乐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