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
不论是在工作或生活中,有时候我们在面对朋友、同事、领导、亲人的时候,有可能觉得他们的一些行为使你很不理解,甚至是很讨厌,虽然你已经强调过很多次,可是在某个时候他们这些行为还是会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以为他们是故意的,随机你的情绪爆发(即便性格再温和的人,面对这种情况都可能会爆发)。
然而,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内容,就是帮助你了解为什么他们会这样!不是他们不想、不愿改变,很有可能是一些人格障碍,而他们自己根本意识不到。
什么是人格障碍?
在前天我们讲如何提升一个人的人格魅力时,曾详细的讲过什么是人格,在这样就不再赘述(不清楚什么是“人格”的朋友,可以在“如何提升自信”公众号搜索“一个不自信的人,如何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来了解。
人格障碍,是指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因先天基因遗传因素与后天社会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先天基因遗传的是对于某个障碍的“易感情”,后天环境决定可能会发展成哪种障碍】,造成个体在生活或工作中(待人处事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与行为方面持久性的、固定性的、习惯性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会给自己或他人造成一定程度的痛苦感受,或给个人与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有人格障碍的人,他们在一些行为表现的特点是:是极端的、顽固的和适应不良的。
现在你应该明白为什么有些人的问题,虽然你说过很多次,但是他就是改不掉了吧!
但是,也许你又会问,怎么才能知道一个人是不是人格障碍?
那接下来我们就来讨论:
人都会产生哪些方面的人格障碍,具体的表现又是什么呢?
根据DSM-5,将人格障碍分为6大类,分别是:强迫型、自恋型、分裂型、回避型、反社会、边缘型(注:DSM-4中分为10类,在DSM-5中取消了偏执型、精神分裂、表演与依赖)。
为了使大家能够初步识别每种人格障碍的具体表现,下面我们来详细讨论每种人格障碍的特点。
1、强迫型人格障碍
我猜当你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心里马上就会想:”这个我知道,就是强迫症!”
如果你这样认为,那就是对强迫型人格障碍与强迫症搞混了。从临床心理学上来讲,这两者是不同的。
我们常说的强迫症,就是指某个人经常会在大脑中思考某个问题,而且挥之不去(这叫强迫观念);或者是经常去不由自主的做某个动作或行为,如一天要洗手100次,还觉得洗不干净,或已经下楼了,还要再上楼检查一下门锁好没有,往返好几次(这叫作强迫行为)。
然而,这两个方面在强迫型人格障碍当中是没有的。这是两者最大的区别,即便在其他方面有相似之处。
特点:
这样的人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做事的时候会过度关注细节,强调规则并提前做详细的计划。如果只是这样的话,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比较负责任的人。
可是,之所以说是过度追求细节,是因为他们通常会花大多的精力在细节上,以至于根本不能完成计划。在需要做出某个决策的时候,也会考虑的非常多,最主要的是不会要做哪个选择,都害怕犯错;在计划方面,唯恐把时间花在错误的事情上。也就是说,在做事的过程中要求每件事情都要按正确的方式做,按他们的方式来做。
他们做事严肃、刻板、拘谨、不灵活,尤其是在道德问题上。
自恋型人格障碍
所谓的自恋,就是自己认为自己很好、很优秀。但绝不是仅此而已。
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很厉害,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夸大自己某些方面的能力(比如有些人经常会在社交中说:我认某某领导,我们一起喝过酒,实际上别人根本不认识他)。
而且他们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在社交过程中需要别人对其持续的关注 和赞美。如果别人没能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赞美,就会不高兴,甚至会愤怒。缺少共情(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总是会因为自己的能力而骄傲,如果别人比他还优秀,又会产生嫉妒心理,习惯利用他们并期望得到特殊的待遇。
他们更倾向于结交那些被他们理想化后拥有更高地位的人,可是当这些人达不到他们的预期或达不到他们不切实际的期望时,他们就会生气或拒绝继续交往。
只要有机会结交到地位更高的人,他们马上会换掉现在的同伴。
通过上面的特点可以发现,自恋型人格的人,他们在与人互动时,首要的目标就是为了支撑自己的自尊,因为经常的表现就是“吹嘘”。
分裂型人格障碍
同样的,分裂型人格障碍并不等同说“精神分裂症”。它们的区别在于:分裂型人格障碍的症状比较轻微,而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比较严重。
分裂型人格障碍是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想法和行为(精神病性的,正常人难以理解,也不可能那样去做)处理人际关系,经常以怀疑为典型特征。他们在行为方面经常表现的很古怪,认知失调(比如他们可能会自言自语,自己提问题,然后自己又去回答)和知觉失调(穿着奇怪或脏乱的衣服),经常有不同寻常的信念和体验(反复的出现幻觉,感到某种力量在操纵着自己或操纵别人),且习惯性的避开人群,对人冷淡,对生活缺乏热情和兴趣。
回避型人格障碍
回避型人格障碍和社交焦虑障碍通常共病,就是说有这个障碍的人,通过也会有另一个障碍。
他们的表现是非常害怕被批评、被拒绝和被否认,通过回避工作和人际关系来保护自己,以避免得到消极的反馈。
比如:在课堂上老师对一个有些想犯困的孩子说了句“你坐端正一些。”结果这个孩子居然不愿意再去学样上学。
在社交的场合中,因为极端的害怕自己说出愚蠢的话,使交际陷入尴尬的氛围,或者是担心自己与异性、领导讲话脸会红、表现出一些焦虑症状(心跳加快、手心出汗、抖动等)而刻意的去回避类似的社交活动。除非是他们认为是安全的环境,才愿意交流。
认为自己在社交方面是无能的,缺乏个人吸引力或觉得自己地位低人一等,不愿意尝试新的活动。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表现为一种无视或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模式。这样的人有典型的特症:以攻击性、冲动性和冷酷无情。
这一障碍始于儿童或青少年早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比如在青少年时期逃学、离家出走、经常撒谎、盗窃、毁坏他人或公共财产。他们所表现出的行为,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与社会道德规范不符。
他们似乎没有是非观(道德感缺失),做事不考虑对错。只考虑想不想(表现为冲动性)。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同情心,对他人的痛苦无动于衷(情商很低)。经常表现出傲慢自大,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还非常武断专横。
出现问题以后,不反思自己的错误行为产生的消极后果,也不从中吸取教训。
反社会型人格特征通常出现在年轻人身上,而且有一些人的症状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他们并没有接收医院治疗。与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共病是物质滥用障碍(酒精、毒品等)。
边缘型人格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核心特征是:关系和心境的冲动性和不稳定性。
那这个特征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他们对人的态度变化的非常快,一冲动就对你好了,再一冲动就生你的气了。情感方面也一样,极富戏剧性,他们的变化令人难以理解的快,特别是以充满激情的理想化状态变为厌恶、愤怒。
说到这里,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认为女孩子在恋爱时期态度和情感变化快,其实不是所有女孩子都这样,而是具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女孩子变化快。
情绪的不稳定方面的表现在于,即体验到一种空虚和不安全感,缺乏自尊,又体验到一种与上述情况向对立的兴奋感和全能感。
在遭遇到应急性事件时或在较强的情感压力下,患者极易出现情绪不稳,易激惹、紧张、焦虑、惊恐、绝望和愤怒。
最后
由于我们在这里不是对一些障碍进行诊断,只是为了帮助大家在遇到一些不可理喻的人时,用于区分他是偶尔表现出来的,还是人格障碍,使我们用理性的方法去对待这些人。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这些方面,或者您觉得自己有类似的问题想深入探讨,也可以给我留言或添加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