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孕妈产检没有发现胎儿异常,但新生儿却畸形出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健康   2025-01-28 18:04   山西  


随着产前超声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胎儿畸形得以及时发现,这不仅提高了生育质量,也减轻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但是依靠现有的技术,不是所有的畸形都能被发现。

如果新生儿出生后被发现有像先天性食道闭锁、食管气管瘘、先天性肛门闭锁、先天性会阴漏、先天性心脏病等问题,医院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吗?


今天医视屏为你分享一个关于产妇规律产检,新生儿出生后却被发现畸形的医疗纠纷案例。

我们来看看今天的案例分析:

患者是一名31岁的女性,在怀孕8周时到医院建档,孕12周超声显示:子宫增大,宫腔内有一个成形胎儿,胎心搏动正常,头臀长为61mm,NT值约为1.2mm。胎盘位于宫底,羊水深度是32mm。胎盘胎儿面发现多发裂隙样无回声,宫腔内有多发囊性结构。双侧卵巢和附件区没有看到明显异常。


孕21周时,患者进行了超声筛查,结果显示:双顶径5.2cm,头围18.5cm,腹围16.8cm,股骨长3.3cm,羊水深度5.4cm,胎心率147次/分钟,胎盘在前壁,胎盘0级,脐血管三支,侧脑室宽度是0.76mm,上唇线连续,四腔心结构清晰可见,四肢轮廓正常,脐带与腹壁连接处未见明显异常,脊柱规整,胃泡可见,双肾和膀胱均可见。胎儿颈部皮缘处可见U形压迹,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胎儿颈部横断面可见彩环状血流。脐带横断面呈“吕”字形,膀胱两侧可见一条脐动脉血流,可能为单脐动脉。医生建议进一步检查。

随后,患者到专科医院复查超声,结果显示:胎头位于宫腔上部,颅骨光环可见,脑中线居中;脊柱连续性好,排列整齐;上唇清晰可见;胸腔可见;胎心搏动正常,四腔心结构可见;腹腔可见,胆囊未显示;双肾可见;四肢可见,肱骨长约3.7cm。胎盘位于子宫前上壁,回声均匀。脐血管有2根,最大羊水深度为3.3cm。

超声诊断结果为:宫内中期妊娠,单活胎;胎盘0级;单脐动脉。


孕26周时,做了胎儿心脏超声,结果显示:主动脉内径为4.1mm,卵圆孔内径为4.0mm,四腔心结构清晰可见,肺动脉内径为5.0mm,心轴与心胸比正常,三管征存在,主动脉流速为100cm/s,主动脉弓存在,室间隔未见明显异常,肺动脉流速为81cm/s,动脉导管弓存在,心脏十字交叉结构正常。胎儿心脏位于胸腔内,位置正常,心尖指向左前方,心脏十字交叉结构完好。各房室内径及比例正常。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心室水平未见明显分流信号,卵圆瓣回声和血流正常,所有瓣膜形态和结构未见异常,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也未见异常信号。两心腔各自发出一条大动脉,两者呈交叉走向,主、肺动脉的比值正常

检查过程中,胎心率为139次/分钟,胎心律规整,胎动正常。超声结果提示:胎儿四腔心结构正常,建议复查。

在随后的孕34周,37周,39周超声均提示:单脐动脉可能。

在孕40周时,患者自然分娩一女婴。出生后,新生儿出现间断呕吐和气促,喂食5ml配方奶后呕吐加重。医生给新生儿安排了腹部超声和胸腹部X线检查,结果显示肠管明显扩张。在给新生儿灌肠时,护士发现新生儿无肛门,且会阴处有一瘘道。医生诊断患儿为先天性食管闭锁、先天性肛门闭锁伴直肠外阴瘘,并将患儿转送至专科医院治疗。

随后,患儿还被发现有食管气管瘘。完善相关检查后,医生在全麻下为新生儿进行了胸腔镜食道闭锁吻合术+食管气管瘘修补术。手术顺利完成后,患儿康复出院。待患儿基本情况稳定后,将评估是否能进行先天性肛门闭锁伴直肠会阴瘘的治疗。


以上就是这个病例的全部就诊过程。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新生儿出生后被发现有先天性食道闭锁、气管食管瘘以及先天性肛门闭锁、直肠会阴瘘的情况下,医院是否应承担责任?

首先,在孕21周时,超声检查显示胎儿有单脐动脉,且胆囊未显影。外院进一步复查,也证实影像诊断无误。单脐动脉可能伴随其他畸形,但没有明确指出具体是哪一类畸形。

其次,医院已针对胎儿心脏进行超声心动检查,结果未发现明显异常。医方也已充分告知孕妇关于单脐动脉的可能风险。

最后,先天性食道闭锁、气管食管瘘、先天性肛门闭锁及直肠会阴瘘等畸形,并不是产前筛查的必检项目,而且这些问题在孕期超声检查中也很难被发现。
因此,医院已尽到了合理的诊疗和告知义务,不应承担责任。

通过这个病例,医视屏想提醒所有的医护人员:

当新生儿出现畸形,尤其是那些难以在孕期通过常规超声检查发现的畸形,医患双方都很难接受。

一方面,畸形新生儿的出生往往伴随高昂的治疗费用,给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

另一方面,家属对医院的信任度下降,可能导致无休止的纠缠和冲突,这对医院和医务人员来说也会带来很大的压力。

然而,医院并不能对所有难以检出的畸形承担责任,因为某些畸形在孕期的超声检查中极难发现,这也违背了公平原则。作为医务人员,我们应当在职责范围内,向家属详细说明孕期检查的局限性和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到充分的告知,以帮助家属理解和接受检查结果


如果您对文中的三维视频和图片感兴趣,欢迎关注我们,并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关键词【三维图集】即可领取9套专属高清图片!

END




精彩推荐




END


医视屏
紧贴临床实际,成体系化的医学内容,我们帮你梳理和解读,让你用最短的时间,最高效的学习。让你找得到、看得懂、不用记、用得上。关注我们,让知识成为你的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