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序卦》和《杂卦》了解了《周易》六十四卦的顺序及相互关系之后,下一步《说卦》为你讲解组成这六十四卦的八个基本元素。
也就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这八个八经卦的象征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所有象征意义都仅是比喻,作用是寓言于物,切忌把他们跟现实事物直接关联。
人家说“夏虫不可语冰”,不要以为夏天的虫子成精会说人话了,那是要闹笑话的。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中国文化中的“神明”与希腊诸神以及基督上帝完全是两种存在。
我们的神明指得是一种“不可知”,也就是我们被自身的观察、认知、语言能力所限制而无法描述的存在。
对于这种不可知的存在我们的态度就是孔子所言“敬鬼神而远之”,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的渺小,对于宇宙万物知之甚少。
因为无知所以敬畏,因为敬畏所以求知求美。
否则一个人心中无所敬畏,唯我独尊,他便会肆无忌惮起来,难免要做出许多伤天害理的事,很快会被淘汰。
但对于这种“不可知”我们只要自己心存敬畏就好,不要拿出来到处去说。
既然不可知,多说无益,庄子说“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不是无神论者,也不是简单的不可知论者,而是“不可知且不可论”。
对于我们而言,这种不可知是一个混沌系统,无法解构,对于他我们只能“幽赞”,也就是被他的深邃所折服。
圣人发明了另一套混沌系统希望映射那个不可知,于是有了“蓍”。
蓍草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草,因为杆中空且直,方便用于卜筮,所以被用作了道具,这种卜筮法就叫“蓍”。
参字字源是人仰观天象,头顶有三颗星,指仰观天象,古时这个字与三又通用。
所以“参天”也是一副画,一个人仰观天象,发现头顶有三颗星,闪烁出三道星光,这三道星光彼此平行,组成了乾卦,这可能就是乾卦的由来吧。
两字字源是两轮车行走于地,地上的两排车辙断断续续,是不是很像坤卦的卦象?
而三、两又都是数字,所以说“倚数”。
日为阳,月为阴,圣人观察日升月落,发明了辩证思想——阴阳。
矛盾总是成对出现,有刚就有柔,于是将爻分为阴爻阳爻。
道是人生方向,德是人的价值观,通过完善个人价值观去追求道,自己的价值观认为应该做的事便去做,这是义,义者宜也,就是“应该”。
义指导我们应该做什么,理则告诉我们如何把该做的事情做好,所谓“理”,用今天的话说叫工具理性,狭义的说是逻辑。
这其中又包括了朴素逻辑、辩证法和形式逻辑,这些都是人类与生俱来所能掌握的能力,所以称之为“性”。
掌握工具理性并熟练运用它,使之物尽其用,称之为“尽性”。
至于“尽性”之后能走多远,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很多客观因素,这些客观因素又是一个混沌系统,我们无法掌握它,这个东西称之为“命”。
我们同样需要辩证地看待“命”,只要不死我们就无法对自己盖棺定论。
所以在死之前所谓“知命”,“知”的其实只是我们自己认为的“命”,这种“命”叫做使命。
使命是价值观做出的终极价值判断,我们不懈地追逐使命便是“尽性”,至于最后被迫止于何处,不是我们所能左右的,自然也不需要关心。
所以“以至于命”又是两重相对的意思。
“阳”的方面告诉我们要“尽性”为使命不懈奋斗,“阴”的方面告诉我们确实会存在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