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颖达将今本《周易》六十四卦的卦序总结为“非覆即变”,即相邻两卦成对出现,他们之间的关系或者互为变卦。
即每一爻阴阳颠倒,例如乾卦每一爻阳变阴之后成为坤卦,变卦也称错卦,即阴阳相错。
或者互为覆卦,即卦象上下颠倒,例如把比卦掉个就成了师卦,覆即翻转之意,覆卦也称综卦,即上下交织。
为什么有些是“错”有些是“综”呢?
因为存在八个卦象不存在综卦,分别是乾、坤、坎、离、颐、大过、小过、中孚,这八个卦象是轴对称的,翻过来调过去都是他自己。
除“错综”之外卦象之间的关系还有“复杂”,这就是“错综复杂”这个词的由来。
所谓“复”是指卦内包含的卦,把二三四爻拿出来作为内卦,把三四五爻拿出来作为外卦,这样就有了一个新的卦象,原来的卦叫主卦,新的这个叫互卦。
还可以把相邻的五个爻拿出来按照这种方式组成新的卦,称为大互卦。
如果相邻的几爻相同,可以把他们合并看作一爻,从而组成新的卦,叫夹画卦……
这些是主流方式,实际应用起来还会鼓励占卜的人自己找规律,找到一个规律就可以形成一个新的卦。
多一卦就可以多一个角度看问题,这种角度多多益善。
所谓“杂”,就是把“复”出来的卦再进行“错综复”,这样又会产生很多新的卦,称为杂卦。
为什么要搞得如此“错综复杂”呢?
因为这个世界的事物本身就是错综复杂的,用来分析他们的方法怎么能不错综复杂呢?
老祖宗为了说明这个道理可谓用心良苦,他们用这种方式逼着你用不同维度、不同立场、不同角度、不同目标、不同阶段、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等等去灵活动态地分析问题,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找到相对较优的应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