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句话里面又涉及到了非常重要的几个概念,自省、忠、信、习。
很多人对儒家有误解,就是因为他们不去读书,而是想当然的拍脑袋,完全凭一己好恶去臆测这些概念,结果当然是南辕北辙。
现在我们一个一个看看这几个概念究竟是什么意思。
省,甲骨文上面是个生,下面是个眼睛,意思是通过观察实现成长。
大家注意,省和察不一样,省是有目的的察,不是发现问题就完了,发现问题还要改进问题,最终是要实现成长的,这才是省。
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什么要三省吾身?
为什么一定要自省,而不去盯着别人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人心隔肚皮,我们无法理解他人。
如果连理解都理解不了,又怎么可能去控制他人呢?
所以,别人做什么,我们说了不算。
但是,我们可以理解自己,这虽然也不容易,需要格物的方法,但总归还是有可能的。
什么是格物?
我建议大家先读一下《道心三维》那一篇,他是“心”的完整模型,我们会反复用到。
读了之后再读这些,事半功倍。
我们理解了自己,就可以控制自己。
有人说我控制不了自己,这当然也是有可能的,格物功夫不到,任性使气,小人嘴脸。
你看小孩子是不是经常哭哭闹闹,甚至满地打滚,就是因为他们还不会格物,还弄不明白自己的欲情念,也就无法控制。
大人也一样,不是个子长高了、体重大了就是大人,格物功夫做不好,长得再高也是巨婴。
退一步说,如果你连自己都控制不好,还试图去理解他人、影响他人、控制他人,这岂不是痴人说梦?
所以,古今中外,所有的古圣先贤都不约而同的把修行的方式指向了自己。
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现在就可以铁口直断,凡是让你向外求的人,不论是外求于人还是外求于物,那么他不是蠢就是坏。
或者说,他就是想利用我们发财出名而已,人家做的是生意。
例如让你捐功德的,可以现金,可以刷卡,还可以扫码支付。
我始终觉得很可笑,如果我捐100元就能买到功德,刨除中间商赚的差价,佛祖能收到多少?
假如收到10元吧。
那我就想知道,功德的成本是多少?
总不能赔本了吧?
所以,功德肯定还不值10元。
如果功德这么不值钱,我留着那100元不好吗?买它做什么呢?
又例如那些宣扬内卷的,整日的在网上鬼哭狼嚎,仿佛自己一身的本领都被埋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