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我而言,经常翻阅的书恐怕只有《论语》。
(有人问为什么没有《道德经》?因为他太短了,不用翻。)
我自己虽然翻阅,可并不推荐所有人这么做。
至少有几种人不适合读这部书:
1、年轻人不要读。
30岁以下,社会阅历太少,读不懂他,读了也是浪费时间。
很多时候自己读不懂,反而要骂人家说不清。
一无所获不说,憋了一肚子气还要骂娘,岂不是得不偿失?
2、想赚钱不要读。
这本书只是在探讨做人,里面的所有“学”字,你都可以理解为“学做人”。
这些君子之道不但不能让你快速致富,反而会给你戴上道德的枷锁,拖累你赚钱的脚步。
想想颜回,箪食瓢饮,你受的了吗?
受不了还读,不是自找没趣?
3、没有古文功底不要读。
因为你读不懂。
你会说,不是有很多翻译吗?
这么说吧,中国古人讲求微言大义,你看就那么几个字,但是内涵却极其丰富。
里面还有一种叫意境的东西在,翻译有这个水平吗?
我没见过。
什么人可以读呢?
一定是在社会上摸爬滚打,遍体鳞伤、无所依偎之时,读来才最受用。
为什么受用?
因为你会通过这本书,穿越2000多年,找到一群志同道合之人。
他们穷极一生、舍生忘死追求为人之道。
有他们在,良师益友便时时在侧,世事变幻无常,但你永远不会孤单。
具体点说,这是一部怎样的书呢?
这可能是中国被误解得最深的一部书。
其误解之深,简直就是南辕北辙、鸡同鸭讲。
为什么会有这么深的误解呢?
第一,因为流传广。
中国人不知道论语的,应该比不知道自己姓什么的还少。
第二,这部书历经千年,被无数朝代的帝王、官吏解读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