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锅卖铁”与“屁股端端”
文摘
社会
2024-12-02 23:00
江苏
▲文|邹成效,全文共计1603字,阅读完毕约需8分钟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成立了“砸锅卖铁”工作专班,德令哈市人民政府发文要严格落实“砸锅卖铁”要求,永宁县政府、泉州市泉港区政府、通州区政府都纷纷在政府的文件中表述要“砸锅卖铁”。一时之间,以砸锅卖铁的决心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已然成了各地的风向标,说好的“稳中有升”、“形形势一片大好”?怎么一夜之间变得要“砸锅卖铁”了呢?“砸锅卖铁”这种俚语出现在政府的公文和正式机构的名称中,总觉得有些不太适应,这都是什么情况。由此可见,“砸锅卖铁”已经是当今各地各级政府广泛使用的流行词,主要用在“处置资产、化解地方债风险”上,具体含义是卖掉闲置资产,包括土地、房屋、低效率地方国企。而“砸锅卖铁”能成为行政流行词,据说来源于这份文件:《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国办发〔2023〕47号文,以下简称47号文)在这份2023年的文件中,据说其中就明确有“砸锅卖铁全力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要求。既然中央文件中特别使用了“砸锅卖铁”这样的俚语,那在各级政府的公文和名称中使用,就不足为奇了。
说到这个,笔者不禁又想到了另一个词语“屁股端端”。
这些俚语出现在政府、法院的正式文件中,乍一看有些不适应,但看久了倒也觉得生动形象,活泼可人。1. 增强亲和力和可读性:在政府文件中使用“砸锅卖铁”、“屁股端端”这样的俚语,可以使文件内容更生动、亲民,拉近与群众的距离,特别是当文件的受众是普通民众或特定的社会群体时。这种表达方式可能让读者感到文件更贴近他们的日常生活和语言习惯,从而增加亲和力。2.传递情感或态度:俚语常带有情感色彩或特定的态度,在某些情况下,使用俚语可以更直接、鲜明地表达政府的立场或观点,特别是在需要表现亲和、关怀或坚定立场的场合。3.加强信息的记忆点:俚语通常简洁、形象、生动,容易让人记住。在政府文件中,使用俚语可以增强文件的宣传效果,使信息更易被公众接受和记忆。“砸锅卖铁”就让群众看出了政府的决心,“屁股端端”就让人知道人民法院为人民的坚定立场。总之,在政府文件中使用俚语,是一种很好很先进的行政公文写作方式。那么,也有人认为,在政府文件中使用俚语会有些问题。政府文件通常具有正式性、权威性和严谨性,而俚语往往是口语化的表达,可能含有地方性或文化性的隐喻,可能不具有普适的理解性和正式性。1. 理解困难:俚语可能并不为所有人所熟知,特别是在跨地域、跨文化或跨语言的情况下,这可能导致理解上的障碍。例如,“砸锅卖铁”这种语言表述,对于外国人来说,可能觉得难以理解,认为是不是各级政府要全力提升钢铁产量。2. 不够正式:政府文件通常代表官方立场,使用俚语可能会让文件显得不够严肃或权威,影响其公信力。3.引发误解和歧义:政府公文的传播目的最主要的要求是准确,而俚语的含义通常因上下文或使用者而异,可能引发误解或歧义,影响信息的准确传达。总之,有人认为,政府文件要尽量保持语言的正式和中立,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普遍的可理解性。如果有必要使用俚语等非正式表达,一定要确保其意义明确且适当。那么问题来了,哪些俚语可以在政府的正式文件中使用呢?
从现有的政府文件对俚语的使用情况,可以看出几个标准。1、政府文件中俚语的使用一般是在中央文件使用后,各级政府再加以使用。2、政府文件中俚语的使用一般是采用的引用方式,也就是必然有原文原话使用了该俚语。3、原文原话使用了该俚语的,必然是代表了中央的决策和精神。4、能使用俚语来生动活泼表达中央决策和精神的人,就是有资格代表中央表达中央决策和精神的人。说到这里,俚语在中央文件中使用的标准已经很明确了吧?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在政府的正式文件中使用俚语,可以增强亲和力和可读性,有效传递情感或态度,强化信息的记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