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个漏风的小棉袄
一
周日,妹妹回娘家,打电话跟我说,妈妈在家里挂了七天吊瓶了,没有效果,要把她带县城来看看。
我说,行,你带来看看吧,看完把送来我家。
上午去石泉湖,在那山那水之间忘情,又急乎地回来做饭给孩子吃,看着时间吃完饭,又匆匆地去教几个孩子写作文,一直忙到天黑,刚喘口气,妹妹打电话来了,问你忙完了吗?
哎呀,一下子淌汗了——我真是个漏风的小棉袄,这一天真的都把妈妈给忘了!
说到妈妈挂吊瓶,上上周我去,她肚子有点不好,很怨艾的语气,说满看着挂个吊瓶就好了,恁哥哥就给我拿了药,也不带我去,我要是跟早以里似的能已,早就自己去了。
漏风的小棉袄也没表态说带她去。
上周我又去,哥哥有点为难地说,妈妈一心想挂吊瓶。我说,也跟我说了,我没表态,不用给挂呀。
再天我给打电话,妈妈说是哥哥带她去挂吊瓶了。
“挂针中用不?”
“好点了。”她比较欣慰的声音。
漏风的小棉袄就没再过问。习惯依赖哥哥的细心,依赖哥哥的无微不至,依赖哥哥的对妈妈的朝夕相陪。
妈妈对挂吊瓶很迷信,哪里有点不舒服,就想挂吊瓶消消炎。从我们小的时候她就包在药罐子里,但其实去医院检查,都没有什么事。大概就是亚健康状态。
以往冬天里一感冒就挂吊瓶,越是爱感冒。后来哥哥坚持不给挂,体质就好了很多,感冒也很少了。为此哥哥很得意。但感冒药是必备的,稍微有点不得劲了,喝包感冒冲剂就舒服了。挺神奇的感冒药。
说到妈妈的药,真是林林总总。消炎的,打火的,止疼的,活血化瘀的,管心脏的,管胃的,管口苦口干的,管腰腿的,补脾的,健肾的,降压的,管拉稀的也有,管便秘的也有……基本上是从头医到脚,饭桌边就像开药店。
因为每次带她去医院检查,指标都还好。有一次我也一起检查了一下,哥哥对妈妈说,你看你检查的结果指标比妹妹还好。所以不想给她吃药。
“妈妈,有点不得劲挨乎着,你不要吃那么多药。”每次我看到她那么一堆药盒子,就头皮发麻,这副作用还了得。
她每每听这么说,就面露不悦地说,要是得劲谁还爱吃药吗?又不是什么好吃的。
唉,这小棉袄漏的风也太大了,让妈妈心凉。
妈妈从年轻就习惯了药物依赖,久病成医,自己知道要吃什么药:我试着哪里哪里不对劲了,你去给拿什么什么药吧?尤其是挂吊瓶,好像是最好的健身方式。
记得以前有医生对我说,这种情况你就给吃保健品,就说是药。可妈妈还是个上过小学的知识分子,她认得几个字,骗不过她。
去年来我家,她说不舒服挂个吊瓶就好了。我带她去赵洪军那里,他不给挂,说又不发烧打什么针?
于是妈妈对县城的医生很不满意,说这要是在下边的药房,早给挂了,挂针好的多快?
妹妹把妈妈送过来了,说是找中医试了脉,她浑身出火就是脾胃不和的事,属于上热下寒。医生给拿了草药,告诉我怎么熬,还嘱咐家里的常备药,除了降压药,其它都要停了。
“这脾胃和吃有关,你要给妈妈少吃。给做减脂餐吧,减减肥,这么胖越走不动了。”妹妹用密谋的姿势跟我说。
我笑,要掐她的饮食么,好像两个棉袄都漏风。
常备的药不给吃不容易,给妈妈减肥更不容易。
她总是觉得胖了好,瘦了就有病了。并且对我的减肥事业深恶痛绝,她闺女胖成什么样都是“狠好”。瘦了她就害怕,可怜巴巴地说,你别减肥了,你瘦了我试着天天是个心事了。
漏风的小棉袄却想,哎哟妈妈,您太胖也是我们的心事呀。
有次我回去,婶子大娘们见了说,你怎么瘦了?我说不吃饭瘦的。她们说,你也让你妈试试吧。妈妈急忙说,我可不能瘦,瘦了我试着害怕。
她觉得胖才是健康的样子。那年谁见了她说,你比以前瘦了。这应该是新时代的客气话,一般现代人听了这句话应该是高兴的。可她吓得不行,回家老疑虑:“人都说我瘦了,无缘无故地就会瘦了?”
“哎哟妈妈,说您瘦了,不也还是个胖子嘛。”漏风的小棉袄竟然毫不在乎。
二
那天晚上当着妈妈的面和那位同志争执了几句。第二天被妈妈数落了整整一上午。
“你看你,现在怎么变得这户的脾气!以前咱们家你脾气最好了,也有耐心,天天默和默和(安安静静)的,谁不夸你。我看着怎么现在脾气这么急?一句话不来就生气,不就一句话?还跟人家争执什么。”
您当然不知道一句话在她心里的信息量有多大。
说是这么说,漏风的小棉袄有些后悔,不应该当着妈妈的面发生争执,给她造成压力。
想到小时候,父母争执起来我就会有不安全感,大概现在老迈的母亲也是这样的感觉吧。
“人家在外头也不容易,回家你得体谅,别一句话不来就生气。两个人嘛,什么多说一句少说一句的,还不是无所谓的事。。”
我想起以前,父母发生争执,好像妈妈从来也没少说过。漏风的小棉袄心里有点不服。
然后,又把她闺女婿夸成了一朵花,人家多顾家,多勤快,对我多孝顺……对你也还行呀,不就一句话,有什么可生气的?人家在外头累了一天了,回家惹他生气干嘛?
妈妈化身《大话西游》里的唐僧,把这些真经翻来覆去念叨了一上午,要我痛改前非,下次不准再跟“人家”争执。
念叨累了,中午,妈妈睡了。妹妹打电话来,问妈妈跟我说哪里疼了吗?她说不敢给妈妈打电话,怕妈妈跟她嘘乎疼。
妈妈平时一旦停止疼药,就会说腰腿疼得受不了。妹妹说,这次说疼也不要给吃。
一会儿,侄女又打电话,问奶奶上午舒服不?有没有说哪里疼?我说一上午没顾得疼,刚训我就累坏了。
训你干嘛?我跟她复述昨晚的事,有些后悔地说,哎呀,恁奶奶在俺这里,不应该争执。
侄女说,该争执就得争执,为什么要憋着?奶奶在那里你也争执,凭什么不争执?
这一听,腰一下子挺得直直的。这才是真正的贴心小棉袄。
她说记得俺奶奶都从来不让爷爷。俺爷爷真惯着俺奶奶,从来奶奶说怎么就怎么,我记得都是俺奶奶训俺爷爷,俺爷爷还都喜。其实爷爷对奶奶多好。
父亲脾气急,但是争执之后,都是会再三检讨,哄妈妈开心,再挨一顿数落才算完,属于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那种。
“是呀,恁爷爷一辈子对恁奶奶都是讨好的样子。”
记得他们还年轻时,父亲就常常带着妈妈到处寻医问药,她还三四十岁的时候,医生就说是更年期症状。
下午,妈妈开始喊疼了,说不吃止疼药,我怎么试着腿一走路就疼?
疼也挨乎着,吃这个草药就行。漏风的小棉袄说。
“那不行,疼得就不会走路了。”
“不会走路就先别走。”漏风的小棉袄话这么说,心里却咯噔疼了一下。
疼在她身上,到底有多疼,你是体会不到的!也太狠心了,就这样让妈妈疼着!这个漏风的小棉袄。
可到底怎么才是孝?顺才是吗?
“这个医生也说我心脏供血不足。”她说,“可是管心脏的药也没带来。”
要是以前我又急忙要给拿药了。但是这次医生嘱咐不吃别的药,脾胃不和说是她的药有很多属寒性,伤了。
“您吃草药就不用吃了,要是必须吃医生就给拿了,您想人家还能不舍得卖药吗?”
“奥,是不是这草药也有管心脏的?”
是啊。
然后,母亲没再说扯着后背疼了。
又说肚子有点疼,给用艾灸盒捂着,说是好些了。
夜里没睡好。晚上妈妈起夜多,拐棍敲打地板,啪啪作响,每次都被惊醒。
这样不行,楼下的邻居睡觉会受影响。我对妈妈说,去买个坐便器放卧室,夜里就别去卫生间了。
“那不是有味儿吗?那不行,还得你给倒。”她觉得这样很难堪。
人老了,自己没有自主权了,挺无奈的。尽量地暖着她,不要漏风吧。
跟她说,夜里拐棍声音响,会影响楼下邻居的。她说,奥,那也行。
买回来,妈妈又在碎碎念,说那些已经听了不知道多少遍的往事。我又在看《诗说石泉湖》,石泉湖的风又吹到了我心里,听得心不在焉。
打开手机,看采风群里佳作纷呈,表达欲也在心里开始顾涌,手痒了。
听妈妈说,那年,恁奶奶……
“妈,你先别说话。”
“那一回……”
“妈,我要写作文,你先别说话。”
她没想到这么大年纪的孩子还怕被打扰写作业。有点儿尴尬。
她打开手机,看抖音:“哎?我手机里怎么没有网了?”
“妈妈,手机里本来就没有网。”我笑,“得连上网才行。”
给妈妈手机连上网,她看抖音。
这漏风的小棉袄,只顾着满足自己的表达欲,忽略了妈妈的感受,又后悔了。
看了一会儿抖音,妈妈又小心翼翼地问,你写完了吗?
“写完了。”我赶紧说。收起自己的表达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打开手机,偷偷把妈妈的语音发到“相亲相爱一家人”群里,与大家共享。
侄女说,俺奶奶说的这事我应该也听了八百遍了。
要说孝顺就是哥哥,他总能把听了八百遍的故事,当成新故事津津有味地听。妈妈说,恁哥哥从小到大都没犯过仗。他总是顺的那种孝。
哥哥打来电话说,我去把妈妈带回家吧。他好像总是怕小棉袄漏风冻着他妈妈。
不要来接,在这里一段时间我给熬草药。
告诉自己,妈妈在身边的日子,尽量地不要再漏风了,人家还有比棉袄更贴身的皮夹克惦记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