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完的石泉湖——那山、那水、那人

文摘   2024-11-19 17:38   山东  

     


 

    一、想在这里遇见你


石泉湖的风吹到我的心里由来已久,时时地拨动着我的心弦。那山、那水、那人,让我期待已久,向往已久。


虽然已经有过一个人走马观花的成行,但那片热土是一本多么厚重的大书啊,需要你读了又读。


那山、那水、那人,有着隐形的神力,如同磁铁般的吸引,让你去了还想去。


石泉湖的风最先吹到我心里,是来自于“大海乡韵”这个公众号。


作为家乡的代言人,作者王安国用诗文结合的方式,浓墨重彩地书写着石泉湖——其中有那山、那水的地方传说;有时代变迁中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故事的再现;有乡村振兴美景新画卷的唯美镜头;也有对在那片土地上立下丰功伟绩的人们进行的讴歌……


在他的笔下,那山,一处一处都深藏着浪漫的传说故事;那水,一道一道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那人,一代一代都有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


我像追剧一般一篇篇地阅读、学习,默默地赞叹着那山、那水的钟灵毓秀,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王老师对这方山水,对家乡人民所倾注的一份深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满载着一方情。


于是,那山,那水,那人,就那样地牵动了我的心,让我想走得更近、了解得更深。



所以,当接到县散文学会的通知,周日上午要一起赴约石泉湖,开展读书采风活动,并将特邀石泉湖史志研究专家李祥琨老师,还有公众号“大海乡韵”、《诗说石泉湖》一书的作者王安国老师,来给我们解读石泉湖这本大书的时候,我真是喜出望外,内心雀跃不已。


九点集合,不到八点就看到了东道主吴继德老师在群里发的消息,他已经在观佛台下等着了,并告诉大家,如遇到什么问题,可以打电话找他。我知道,对这一次活动他也是期待已久了。


几年来,吴老师多次热情地在我们学会的群里发邀请,希望大家能到他们村一游,届时他将带领大家到村史馆参观学习。


那时候我只觉得他是客气,现在当我走近了这山、这水,才体会到了生于斯长于斯的这方人,对这片热土那份发自内心的自豪!



“想在这里遇见你”,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宣传标语,而是这一方人的一片热诚和深情厚谊。


   

 

 二、何其有幸,你我就在那山下


在石泉湖村南的观佛台前,我们不约而同地注视着那尊天然卧佛。它眉眼生动,神态安详,静静地卧于连绵的青山间,它饱满的面庞,安静、慈祥中透着佛意与慈悲,是如此生动,如此真切,惟妙惟肖。那一眼千年的注目,会让你对大自然的神力肃然起敬,感受到生有佑护的幸运。


你会感到,此时,岁月静好,而生在当下,何其有幸。


何其有幸,此刻,你我就在那山下!


   


三、那水,满载着岁月峥嵘


我们一行以卧佛为背景留影后,走进了石泉湖。


虽然已是初冬,但石泉湖的山水依然动人,如同一幅淡墨山水画,宁静深远而又厚重,她既有辉煌历史的沉淀,处处又显示着新时代建设者的匠心独运。一步一景,一景一画,每一处都是人们目光里的惊艳。


一路行走,一路赞叹。我们在古色古香的“宋朝茶室”摊位前穿越;在“商业一条街”的烟火人间徜徉;在原生态风味的大地乡居民宿区流连;在碧水清幽的牛蹄坝边感叹;在村史馆的黑白照片中缅怀;在花团锦簇的兰花小院里欣赏;在清凌凌的日光湖边忘情……


在以石泉湖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李义丰命名的“义丰河”边,我们不由自主地停住脚步,凝神谛听。在这里,我听到了这涓涓细流中,发出了来自上个世纪的铿锵回声。余音袅袅,响彻云霄。


光是石泉湖那水,就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这小小的村庄有三样“传家宝”:山东水库之母、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李义丰和全国第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板。



山东水库之母—


石泉湖村隐蔽在连绵的群山之间,干旱缺水,解放前却是一座坚固的红色堡垒。


1943年秋,八路军一一五师和山东军区后勤机关180多人在罗荣桓政委率领下进驻石泉湖村,需水量增多,因当时军事保密要求高,不能公开去外村取水,因此人畜用水成为难题。


身为村党支部书记、各救会会长的李义丰苦思冥想,受到牛蹄窝里能存水的启发,修建了一个水坝,从而解决了当时军民人畜用水问题,节余的水还可以浇灌农田,实现了旱涝保收。也成为石泉湖人民以水拥军、整山治水的历史见证。


水坝虽小,却是山东省最早人工修建的水坝。1959年9月,山东省委书记舒同主持召开全省水利建设会议观摩了石泉湖村,并亲笔题词“山东水库之母”。



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李义丰——


在红旗广场,我们又驻足注目,拍照,感叹。这里有李义丰的雕塑,神态中透着战天斗地的斗志昂扬。旁边墙面上的红色字迹闪闪发光,向我们展示了这片山水曾经拥有的无尚荣耀。



李义丰的一生,就是整山治水的一生。早在战争年代他就获得了滨海地区劳动模范的称号,1957年又获得“山东省劳动模范”、“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并多次出席县、地、省和全国劳模会议。先后七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解放后,石泉湖人民继续发扬战争年代的革命精神。1954年,李义丰带领石泉湖村民修建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座水库。1955年和1956年,他们又奋战两个冬天,修建了第二座和第三座水库,被称为“四库连环”,从而使石泉湖村80%的土地变成了水浇田,获得了农业连年大丰收。


全国第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板——


1959年,为了改善居住条件,李义丰带领群众拆除了村里所有的旧房,建起了整齐宽敞的新瓦房,还带领全村村民把478亩山岭薄地全部整成“三合一”梯田。1960年建成了“全国第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板”示范村,受到省委表彰。




我们沿着红色长廊,绕石涧水流逶迤而行,拾级而上,来到“日光湖”(二库)、“思源湖”(三库)等水库前,静立凝眸,领略湖光山色。






那山,线条柔润,温情脉脉;那水,波光潋滟,倒映远山。近水远山皆有情,情溢山水间。


在这里,我们与山水共清欢,感岁月之峥嵘,满怀敬意油然而生。


    四、阡陌书房,共读石泉湖


 “乡创1959”是一个集非遗、书屋、露营、餐饮、品茶、研学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艺术街区,由原来的养猪场改建,因占地八亩,又称“八亩院”。里面环境优雅,屋舍精致,别具一格,赏心悦目。



我们参观了观景台、老茶馆、酌野小酒馆、喜枝烘焙坊、露天剧场、鸡窝咖啡、研学餐厅、宿舍、花馍工坊、匠杺社、手造工坊、莒南好礼等优雅别致的房舍,之后,在书香气息浓郁的阡陌书房落座。



在阡陌书房,歌声嘹亮,书声琅琅。沉浸在“诗书乡村美 ,相约石泉湖”阅读沙龙会的热烈氛围中,我浑然不觉时光的流逝。


此前我就接到了散文学会曹春雷会长的通知,让我准备好在沙龙会上发言,一时颇觉压力山大。


是日,在石泉湖,群贤毕至。论阅历,论学识,说实在的,在其中我是最没有资格发言的小学生。但又一想,我可以在这里向各位领导和老师汇报一下我参加读书会的收获,于是立正回复,表示保证完成任务。


我发言说,“与高人为伍,如沐春风,心灵得以滋养,智慧得以启迪。”在读书会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遇见了优秀的人,走进了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圈子。



是的,在这里,在石泉湖,我又一次被打动,感受到了那人——那些热爱石泉湖的家乡人,对石泉湖的历史研究、新貌建设、未来发展的一片赤诚之心和倾情投入。


王安国老师是石泉湖历史研究的接力者,他不仅为石泉湖写下了大量的文字,还参与了石泉湖新貌的建设与规划工作。他非常骄傲地向大家讲述了打造新农村建设的过程,汇报了石泉湖的建设和水利工程的新成就,以及最近在全市乡村振兴观摩会中所获得的新荣誉,让大家对新时代的石泉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已经八十高龄的李祥琨老师依然精神矍铄,激情澎湃。作为为我们莒南修史的老史志研究专家,他对石泉湖的历史调查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讲起石泉湖,他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尽管老人家对石泉湖的历史了如指掌,但从他手写的笔记和所带的书籍资料中,可看到老先生的发言准备特别的用心,亦可见他做事严谨,对这次读书会非常重视,此情此景令人感动。


从他的娓娓讲述中,我们更加真切地了解了石泉湖过往的光辉历史。


他说自少年时代他就从报纸上了解到石泉湖的光荣事迹,对石泉湖村产生了特别的感情,以及讲到了他后来为了当地史志研究,在石泉湖所做的大量工作。


从抗日战争时期,李义丰和石泉湖人民对八路军机关的保护、工作的支持,以及那些同生死共患难的军民鱼水情的动人故事,讲到解放后李义丰带领村民战天斗地创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感人事迹……


他说,当年八路军机关将士离开石泉湖的时候,那真是难舍难分,洒泪而别;


他说,在上世纪建国初期的大灾之年,全国人民都在饥荒之中煎熬,而石泉湖,这个只有几十户的小山村,却一年为国家上缴了五六万斤的粮食……

他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临沂人民治山治水的成就是全国的一面旗帜。那个时候整山治水工程全靠人力,镢头铁锹是主要的工具,我们临沂为此耗尽了几十吨钢材,而当时全国物资贫乏,钢材稀缺。是李义丰拿着磨秃的镢头,找到周恩来总理,为我们争取到了特批的钢材。

……


一桩桩一件件细细数来,可见他一生对石泉湖村的深厚感情。


那真是说不完的石泉湖……


       听得多么认真哪!



他对石泉湖历史研究的倾情投入,他主编的那本厚厚的书籍——《山东水库之母石泉湖》可以作证。


从他热情洋溢的讲述中,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溢于言表。他语重心长地说到自己年轻时对诗与远方的追求,表示如今廉颇老矣,对家乡文化建设的希望寄托在后辈身上,希望大家写好莒南故事,弘扬红色精神,为我们的家乡留下更多的美好文字。

石泉湖的故事,估计李老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因时间关系,他的讲话被主持人打断。


曹春雷会长总结说,石泉湖是一部宏伟巨著,需要我们慢慢解读,而李老也是一本厚重的大书,里面有家乡说不完的历史。


是的,我还没有听够呢,多希望还能有机会坐在他老人家身边,听他讲述家乡那些过往的故事,读懂那本厚厚的史书。


山水无言,见证着历史;历史,记载着家乡人民的至诚情怀。那山那水永在,那些人,也会在文字里、在后人的心中永恒。


石泉湖,是我们来了还想再来的地方,而我们县的文学大咖徐名印老师却说,对于石泉湖,不仅来一次、两次,我们还应该再来三次、四次、若干次也不够……


啊,这看不够的山水,这说不尽的石泉湖……


  欢迎关注“大海乡韵”,让我们一起看更多的家乡故事。

我的公众号“柳暗花又明”,欢迎关注。

柳暗花又明
话有点俗,但很真。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文为心声,愿与同频者共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