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缝补补又一年
一
转瞬间,又到了跨年的这一天。
到这个年纪,对于时光的流失总是怀有许多的不甘。
不甘心就此老去是一个方面,大多是因为怕年底总结说不出个一二三吧。
一年一年地过得也太快了。当县散文学会发出旧年总结与新年展望作业的时候,我有些懵圈:“不是刚刚总结完吗?”好像刚才还在展望2024,这一眨眼,又要展望2025了。
总结这一年,好像也累得不轻,但是所得呢?
旧年一切如常,仍然是从春到秋、花开花落的一年四季,仍然是惯常的开门七件事。却又很抽象,在四季里穿行,开始总有许多具体的期许,可一不留神,旧时光就如烟如雾地飘散无踪。追赶得很累,却找不到休憩的落脚点。
为这转瞬即逝、平平无奇的一年有些伤感,又转念一想:“平平淡淡才是真,一年平安就是福。”日子如常、安然无恙,这就是平凡人的福气。
这一年,经常地这样用“转念一想”来缝缝补补。
在缺衣少食的年代里,“缝缝补补又一年”是指补衣裳。
而在这个物质丰富却盛产焦虑的年代里,需要我缝缝补补的,却是被善感的情绪烧灼得千疮百孔的这颗心。
大作家余华有一句话:“夜深人静,就把心掏出来缝缝补补 ,一觉醒来,又是信心百倍。活着,就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自渡是能力,渡人是格局,睡前原谅一切,醒来便是重生。”
算是鸡汤吧。
从前人们用鸡汤补体,现在需要鸡汤补心。因为现代人大多都是体不累,心太虚。
二
这十多年来,作为一个把全身心扑在家庭中的全职主妇来说,我已经习惯了庸常的居家生活,做一个没有梦想的庸人。
一个没有属于自己的梦的人,已经连自己小小的愿望都没有勇气去实现——“我自己并不重要”,这是我潜意识里的意识。
有句话说,你爱什么就被什么所控制。习惯了以家人的需求为自己的需求,情绪也被他们的喜怒哀乐所牵制,习惯了以别人为中心、让别人满意。所以,这个“我”在自己心里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已经彻头彻尾地成了家奴。
也习惯了享受孤独。是的,是享受。一个骨子里自卑拘谨的人,只有在独处中才能找到安全感,这就像独自生活在鱼缸里的鱼。
寓言故事里的青蛙坐井观天,说来悲哀,而鱼缸里的鱼呢,它连天都没有看一眼的意识。它只是在自己的意识流里随波逐流,怡然自乐。如果把它放倒大海里,它一定会慌张无措毫无安全感。
这样的我注定没有圈子,也不习惯走进人群。脱离了社会多年的我,一直把自己形容成生活在猪圈里的人。
像猪一样简单愚钝,也是不适合走进社会的——自我设限,这也是我习惯的下意识。
幸亏,我喜爱文字。文字是唯一能透进我心里的光。
读书的时候,我会觉得我也是高级动物,我的眼里也有星辰大海;
写作的时候,感受心灵的起舞,会觉得我也有属于自己的思想。
文字的作用,是让我找到了一个有“我”的我。
所以,不管写得好不好,这都是我为自己唯一感到骄傲的所在。
三
2024年算是我自我突破的一年。
首先,突破了觉得自己不适合开车这个心理关之后,这一年,我敢走得远一点了。
再有,五一假期,能够自己报名去参加清华园乒乓球的比赛,怀着必输的信念去参与,这是以前我连想都不会想的。因为假日里我习惯了所有时间陪在孩子身边,即使撤离一会,都会不安,都会有失职的罪恶感。其实,这是常年只一个人看孩子的妈妈形成的病态心理。
2024年,我加入了读书会的圈子,一个让我感受到正能量的圈子,备受启迪与鼓舞。这算是“井底之蛙”跳出井口的观天之举了。
虽然我习惯于不关注社会,但是我很敬佩有情怀的人。
在读书沙龙会中,我感受到了曹春雷会长等“新华·川溪读书会”阅读推广人的“建设书香莒南、书香社会”的情怀,为他们推广读书精神所做的努力而感动。
我喜欢走进读书人这个圈子里。虚度半生的我,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却又文不成武不就,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算是我不敢大声说出来的心愿吧。
我在参加“诗书乡村美,悦读石泉湖”读书活动后,发了这样一个朋友圈,貌似搞笑,实则肺腑之言——
“装成爱读书的模样,装着装着也许就像了,装久了可能也会成为读书人了[呲牙],环境是有力量的。站在石泉湖这片热土上,年岁再老,血也是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