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不在家里
说到家庭地位,上次我写文说到了买猪蹄子,貌似自己比吃瑞士卷家庭主妇的地位高,但其实并不是实现美食自由就称得上家庭地位高了。
不管地位怎么样,我总觉得这个家离了我就乱了套。
今天早饭后有事去临港,寻思能早点儿赶回来,饭也没准备。
家是离不得,雨天孩子放学要按时接,还有老母亲在家,把她一个人留在家里也担心她寂寞。
冬雨潇潇,雾气蒙蒙,疏港路上,跟在大货车后面,一路奔驰,看水汽弥漫,似升起云烟,宛若腾云驾雾。
可是心急不中用,追赶不上时间的飞逝,事情还没办完,不知不觉就到十一点了,看来是赶不上放学时间了,赶紧打电话向第一家长求援。
正好他有空,说可以赶回家。他开车六十几里路奔回家。按说我该放心了,但是这个第一家长属于名誉家长,家庭业务这一块儿他根本不在行。
虽然他会做饭,但是他对吃饭的观念是:“吃点什么还不行?”在这方面容易糊弄工事。
哪像这个专业的家庭主妇,孩子的午餐一定要荤素搭配,花样主食,一周内还不想重复。孩子的事没有小事,这是比写文章还用脑子的事。
于是安排一下工作,要他路上买牛肉汤,家里还有炒菜温温,虽然我从冰箱拿出鸡化冻了,本来想做小剒鸡的,但是他也没有充足时间做了。
办完事情我就要急着回家,哥哥说这么晚了,一起去吃水饺吧。我一看时间已经十二点四十了,就问他接到孩子了吗?怎么吃饭的?
回说还在路上,还气急败坏地说,跟孩子也不说好在哪里等,接漏了。开着车也不方便看,找了半天。问他买了什么饭,说哪里捞着买,回家再说吧,又来了那句话,吃点什么不行!
说到吃点什么不行,他这方面最让人操心。有一次我把饭菜放在锅里,忘了告诉他,带孩子出去了,他回家一看桌子上只有煎饼和一碟虾皮子,人家就吃了这个当了一顿饭。等我回家饭还在锅里,人已经饱了。
这人已经习惯了回家后饭已经舀到碗里,筷子递到手里,凡是不在桌子上的就不知道找着吃。
想起当年,还是他教会了我做饭。婚姻二十余年,现在也不知道怎么整的,他就成了家庭生活低能儿。
说到接孩子,还用着说好在哪里接吗?就他妈妈这独一无二的相貌,随便往马路上一站,在儿子眼里是多么显眼呀!这不靠颜值高、气质出众,是他习惯了一出校门就找妈妈。
这么多孩子,都穿一样的校服,一放学就像泄洪一样,你找孩子往哪里找?就得孩子找你。
因为习惯,孩子当然不会去找爹,所以就走过去了。
说到接孩子,他也不是不爱管,只要在家里就积极地争着去接去送,但是他在家时间太少了。
记得儿子小学时上周末兴趣班,他正好在家要去接,我给老师发微信说,今天他爸爸去接。老师回答是:啊?他爸爸?我说是的。老师竟然回了几个大拇指的表情包。对这个表情我莫名其妙,可能这是大闺女出门子——头一回,人家不知如何表达意外了。
没买饭他们怎么吃?回来的路上我一直惦记。
想起昨晚,那爷俩去理发,我和妹妹说,我不在家他们洗澡怕是找不到换洗的衣服。妹妹说,你别老是操心,人家那还就不找到衣服了!
回来一问,果然说因为没衣服换,只是洗了头。衣服都在各自橱子里,怎么还找不到?人家爷俩异口同声地说,那上哪里找?
这爷俩洗澡,都是先问衣服在哪里,都得我递到手里才能进行。
大海航行靠舵手,维持家庭秩序靠女人。当我一不在家,他们就会乱套。
自恋间,就觉得自己在这个家里从重要性来说,地位至高无上。
但再一想,再重要不也就是个女仆的角色吗?地位再高,也只是干着伺候人的活。
下午回家一看,桌子上盘里剩下鸡肉炒白菜。哎?这人行动这么麻利,竟然这么短时间能做好饭?
一时间竟然有点儿失落,看来这个家并不是离了我就不行了。
妈妈说,他一回来就直奔厨房切鸡腿肉炒大白菜,菜炒熟了,也到时间了,孩子也吃饱了。问孩子吃的什么,说是早晨剩的凉菜卷了块煎饼吃的,还吃了个凉粽子。
他都没顾上吃,只是给妈妈一个人吃了。
孩子早晨吃得匆忙,上午每次放了学都像小饿狼似的,直奔饭桌,哪能等着你再做饭?
回来埋怨他,还是振振有词那句话,吃点就行了,不就一顿饭?
人家轻描淡写,可当我不在家里,为这一顿饭我都百般不安心。这是男人和女人的区别,还是就我自己这样?
晚上接到电话还要去一趟临港。他刚回来,就要去送我,我觉得他太累了,说不用,自己开车去吧。
那不行!白天开车你都开不出好开,晚上大车那么多,不能自己开!
这家伙斩钉截铁、不由分说,从来他说一就是一,他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看他表现出的那种权威,咱哪有地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