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是我离不开他

文摘   2024-10-28 21:48   山东  

 

  

     其实是我离不开他


从儿子小学到初三这八九年中,每个晚间都是我围着写作业的他,老母鸡般咕咕咕地转来转去的时光。其中有母慈子孝也有鸡飞狗跳。


无论欢笑还是烦躁,陪伴已成习惯。所以,他的学校开始晚自习已经两周有余了,我还是感到不适应。这张咕咕惯了的嘴、这颗空落落的心一时都无处安放。


从上学期听闻他们学校开始建食堂,我就有些纠结,怕性格拘谨的他不接受、不适应。想着不知道可不可以选择,如果能够自主安排的话,尽量要他回家吃饭。


没想到他听说之后,竟然对在学校就餐表示出了期待。


十月一之后,他回来说,老师让自己报名,如果在校吃饭,学校规定就得午餐晚餐都吃。


老母亲一听,马上说那咱不在学校吃了,上午回来可以休息休息。他却不乐意了:“我又从来不睡午觉,在学校吃还不一样吗?再说,晚自习时间紧,下午回家吃饭会不赶趟。”


我计划下午做好饭,带到学校附近,他可以出来在车上吃。


他一听急了,那你不太忙了嘛,我在学校吃多省事。


“你还是回家吃吧,这一整天的,你不回来鼓(气)我,我试着不得劲呢!”


“哎哟妈妈,你要是不得劲,就把姐姐留在家里鼓你,还不行嘛!”


母子俩竟然互相哀求,对相陪的时光,一个要抓住,一个要放手。


为此,我呼来他爹,郑重地召开家庭会议。那位名誉正家长拍板做出了如下决议:既然他一心在校,就吃一个月试试吧,也锻炼锻炼他。


我却感觉这是在锻炼我。


十四岁零两个月的他,长这么大,我一直都把参与他的一日三餐看成是最重要的事业。


本着“食不厌精,烩不厌细”的做饭原则,精心准备饭菜,这是我日常一贯的精力投注。在对他十几年的养育中,这是作为胸无大志的老母鸡型妈妈,唯一有成就感的所在。


如此,不就代表失业了吗?想想就失落。


看来,不是孩子的适应力差,是做母亲的离不开他。


后来学校又调整了方案,在校就餐可以自己选择,于是,改成他在学校吃晚餐。


这一餐也是惦念。每次晚自习接到他,老母鸡妈妈都免不了咕咕咕询问一番,她问的不是学习情况,也不是作业写得怎么样,而是晚饭吃了什么。


第一日他很高兴地汇报就餐情况,认真地报上菜谱。


“好吃不?”


“还行,就是有点凉了。”


老母亲一听急了,这往后天冷了吃凉菜怎么能行?


“哎哟妈妈。”他说,“人家食堂这是第一次安排饭,全校那么多学生,又不是一批吃,肯定会有些凉。你再看看,等以后肯定就不会了。”


次日,他一见到妈妈就主动汇报:“我就说嘛,你还不信,今天的饭菜不就热乎一些了嘛!”


第三日,我又抱怨说,怎么天天吃馒头?就不变个花样吗?


他说,以后就会变花样了,你要相信人家。


我的这个过分纯良的男孩,他从不抱怨,从不怀疑,从不八卦,从不小心眼,从没说过别人的坏话。在校生活中,不管老师还是同学,他从来都没表示过对谁有成见,从没和谁闹过意见。


老母鸡型的妈妈面对这样的憨瓜儿子,却总是纠结大于欣慰。


再一日,还是问,今晚又吃的什么?这混帐小子竟只吐一个字:“饭!”


“什么饭?”


“晚饭!”


看老母亲有些恼了,他才笑嘻嘻地说,哎哟妈妈,吃什么还不一样,不就一顿饭嘛!


他对在学校吃饭是这么接受,这么向往,是不是一心想摆脱老母亲的控制魔掌?


我竟然还自作多情地怕他不习惯离开妈妈。


孩子大了,对于他的意志,做母亲的只能屈从,否则就会遭到排斥。


美国心理学家西尔维娅,克莱尔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要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力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他还说,放手是早晚的事情。


柳暗花又明
话有点俗,但很真。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文为心声,愿与同频者共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