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者》——一部女人的百年孤独
一
前不久,韩国作家韩江的小说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一时让《素食者》卷起了一股火热的飓风。
在微信里看了开头一章后,虽然我一贯不喜欢比较沉郁的文字风格,但因为好奇,还是买来了该书。不成想,却一拿起来就放不下了。一口气读完,深深感受到了有关女性的孤独。
韩江表示,自己在写作时,经常会思考这些问题:“人类的暴力能达到什么程度;如何界定理智和疯狂;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别人。”
她希望《素食者》可以回答这些问题,想要通过该小说刻画一个誓死不愿加入人类群体的女性。
小说中的主人公英慧在做了一场噩梦之后,再也不想吃肉了。她变成了一个素食者,并且扔掉了家里所有的肉食,拒绝为丈夫做肉菜。
直到最后,她精神渐渐与人类群体脱离。她拒绝自己的“人类”身份,把自己当成了一株植物,一株只需要阳光和水,谢绝任何食物和交流的植物。
她为什么会突然不吃肉?
没有一个人会理解或者是试图理解她。所有的人对她的素食,不管是处于困惑的心理,或者是以爱的名义,都对她施加了不同程度的暴力,强迫她吃肉,强迫她融入世俗,强迫她行为与常人无异。
她变成素食者的前因是她做了一个血淋淋的梦。
做噩梦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一个孩子在羞愧中成长,他们则无法自尊自爱,外界给他们种下的,只有仇恨自己的种子,于是痛恨自己变得跟地心引力一样自然。”
她一直生活在噩梦里。
英慧在童年时期,旁观了自己的宠物——一只美丽可爱的小白狗被虐杀和分食,并且被迫吃狗肉。这是她长大后厌恶肉食的隐秘根源。
在原生家庭,经常遭受父亲的家暴,给她造成了深深的心理创伤。
这种伤只能用爱来治愈。而结婚后,丈夫的冷暴力对她精神的摧残,却是雪上加霜。
小说以英慧的视角叙述夫妻相处的情景:
做那场梦的前一天早晨,我切了冷冻的肉。你气急败坏地催促我:
“妈的,怎么这么磨蹭啊?”
你知道的,每当你要着急出门时,我就会手忙脚乱。我越是想快点,事情越是会变得乱七八糟,我慌张得仿佛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从她对丈夫的这段自白中,可以看出,她在婚姻中有多无奈、有多压抑!
她想快点,再快点,却于慌乱中切到了手指,同时刀刃也掉了一块碴。
她为丈夫做饭受伤了,也只是默默地把手指含在口中,自我疗愈。
一个女人在疼痛难忍时,却在丈夫面前如此隐忍,如此沉默,这表明她知道自己根本不会被重视,不会得到疼爱。
而她的丈夫在吃烤肉时,吃到了那块掉了的刀刃碴,立刻表现得一脸狰狞、大发雷霆,暴跳如雷地喊:“我要是吞下去了可怎么办?你差点害死我!”
没有爱的两个人在一起,反而更加孤独。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孤独?——
她愣愣地看着他,“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我一点也不吃惊,反而变得更沉着冷静了,就像有一只冰冷的手放在了我的额头上。周围的一切如同退潮般离我而去,餐桌、你、厨房里的所有家具。只有我和我坐的椅子留在了无限的空间里。”
这既是英慧的性格特点,也暗示了她在婚姻中的被动地位。
家对于她来说,无时不刻都是暗夜的寒意:“我在无数个夜里醒来,赤脚徘徊的夜晚,整个房间冷得就跟凉掉的饭和汤一样。”
无论有没有那个人,她都会默默承受来自于一个女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恐惧与绝望。
关于英慧的婚姻,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你很难确切地知道一段婚姻到底是怎么开始的。”
这直接表明他们的婚姻并不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而是出于一种现实的考量。
一个自以为是、市侩、虚伪的男人,在他的婚姻观中,直接透露了他的冷漠与自私。他对她的感情,开始就是疏离的——
“我之所以会跟这样的女人结婚,是因为她没有什么特别的魅力,同时也找不出什么特别的缺点。”
因为他眼里的她是如此平凡,所以他不会因为自己的缺陷而有压力,不会有什么不自在。而且可以在精神上凌驾于她,可以心安理得地无视于她,可以大言不惭地要求于她。
而婚后——“正如我期待的那样,她轻松地胜任了平凡妻子的角色。”
“坦白讲,跟这样的女人生活一点意思也没有。”
他眼里的她是如此平凡,毫无光彩可言,他只是觉得这样的女人可以毫不费力地去操控罢了。
他带她去参加公司的聚会,他在意她的穿着打扮,为她不喜欢穿胸罩而尴尬;在意她会不会让自己失去面子;为她在人前素食、不能融入世俗而恼怒。
而当他的“身穿单薄大衣的妻子站在晚风中瑟瑟发抖”,他却不会在意。这不仅表现了作为丈夫的冷漠,也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偏见。
“除了有意回避与我同床这件事——她干脆穿着牛仔裤睡觉了。在外人眼里,我们还算是正常的夫妻。有别于从前,她的身体日渐消瘦。每天清晨,我关掉闹钟起床时,都会看到她睁着双眼直挺挺地躺在那儿。”在这里,从丈夫的视角侧面烘托了英慧的孤独。
他不但对她的精神世界漠不关心,还这样疏离地看待婚姻中的另一半:“像这样跟奇怪的女人生活也没有什么不好。权当她是个外人,不,看成为我洗衣煮饭、打扫房间的姐姐,或是保姆也不错。”
对他的强暴,英慧无力反抗,只能隐忍。对现实世界的绝望和对自由的渴望,使得她通过不吃肉的消极方式来表达对社会准则的拒绝和暴力的反抗——
“吃肉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同时也代表着对于社会准则的认可与服从。而与吃肉相对,吃素则成了某种实现消极自由的方式。”
此时,丈夫觉得已不能控制她——“但直觉告诉我,此时不管我做什么都毫无意义。任何愤怒和劝解都不可能动摇她,事态已经发展到了令我束手无策的地步。”
于是,他打电话求助于岳父岳母、大姨子。
在英惠的家人眼中,她的行为也是疯狂和不可理解的。他们试图用暴力和强迫的方式让英惠回归“正常”,但这种方式只是让英惠的精神状态更加恶化。
她的娘家人为了劝说英慧吃肉,而举办了一场家庭聚会。大家轮番劝说无效,于是,她的父亲嘶吼着斥责,又接连打了她耳光,使得英慧愤而割腕。
在医院里,他们还是强迫她吃肉,内心压抑的她觉得“某种咆哮和呼喊层层重叠在一起,它们充斥着我的内心。”
“我想大喊,哪怕只有一次。我想冲出窗外的黑暗。……
没有人可以帮我。
没有人可以救我。
没有人可以让我呼吸。”
之后,沉默寡言、表面上温顺的她,出现了旁若无人袒胸露背的怪异行为。于是,丈夫就以理所当然的态度抛弃了她,就跟随手丢掉的手表或家电一样。她的父母也放弃了她。
最终,英惠被诊断为精神疾病,住进了精神医院。
“她面色苍白,一动不动,臣服于失眠与噩梦,活得犹如一个植物。”
困于医院,被迫治疗,她所追求的自由,不过是臆想中认为自己变成了一棵树,只需要阳光和水就能生存。于是,她由拒绝肉食变为拒绝吃饭。
“我现在不是动物了。我不用再吃饭了,只要有阳光,我就能活下去。”
这种荒诞的想法背后,是英惠对现实世界的彻底绝望和对自由的极致渴望。
二
相比英慧,我更同情她的姐姐仁慧,相比妹妹,做了母亲的她,无所依靠,让一个人活成了千军万马。
从小她和妹妹就遭受父亲的家暴,使她产生保护好妹妹的责任感,所以所有人都抛弃妹妹的时候,只有她义无反顾,因为必须有人支付住院费,做她的监护人。
婚姻中,她贤惠、温柔、善良、沉着,有着作为一个好女人的所有美德。在生活中,她又坚强地独自挑起了一切重担,只为了让那个没有家庭责任感的丈夫得以休息。
而仁慧的丈夫,作为一个美术学院出身的艺术生,把时间与精力都放在艺术上,却始终没有取得任何成果,只是一个吃软饭的家伙,也完全没有家庭责任感。
“他始终忙于自己的工作,偶尔回到家的时候也像投宿的旅客一样让人感到陌生。特别是工作不顺利的时候,他的沉默就跟橡胶一样韧性十足,又沉重无比得像岩石一样。”
当她的丈夫无法面对自己的过错,逃离家庭后,她独自承担着抚养儿子、照管妹妹的责任,疲惫不堪地拼命生活,每日只能睡一个小时……
其实在这家里,丈夫有与没有都没有什么不同。他离家前,她的儿子也会经常问她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家有爸爸吗?”
自始至终,她的回答都是:“没有爸爸!”
她有时候也会崩溃——
“她突然意识到,‘活着’本身对她来说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而眼前这个疯癫的妹妹,也许正是自己即将奔向的终点。”
在这样的时候,她和妹妹产生了强烈共鸣。这种共鸣揭示了女人在社会中的共同命运,也是对生活的无奈与绝望。
但是坚强的她不会选择逃避,因为她是母亲,是姐姐,强烈的责任感会让她努力支撑,义无反顾地独自在肉食者的群体里继续搏击。
她是坚强的,却也孤独到了极致。
“素食者的力量来自陨灭。她们不得不失去所有,乃至于自身的存在,才能重获‘自由’。”
这种陨灭式的反抗,悲壮而又无奈,让人看到女性的孤独深入骨髓。
虽然处在韩国的社会背景,女性的社会与家庭地位较低。但在这个世界上,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孤独又何止尽在一部韩国的《素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