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这特别的饺子
冬至,寒至。刺骨的寒风穿透肌肤。这一天是寒冷冬天的标志。
冬至,是节气与节日的碰撞。“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这个节日的话题离不开饺子二字,也让这俗世因热乎乎的饺子而生暖。
今天读到这样一句话:“百花开而春至,百川汇而夏至,百草黄而秋至,百亲来而冬至。 “百亲来而冬至”,此句透着团圆之喜。我想,冬至的饺子一定要回老家吃。昨天下午,妹妹就来把妈妈接到她家。上午我还没忙完,她就已经把冬至饺子发到群里了。
看到这五彩的饺子,我不由得也心动了。冬至,我也要把饺子包得特别一些。早晨汤圆荷包蛋,中午米饭羊肉汤,正好周六,晚上可以全家人一起回老家吃饺子。我的眼前又出现了那口大铁锅。冬至饺子大锅煮/薄海岚,那才是特别的人间烟火味儿。于是,午饭后马上包起来。咚咚咚咚地剁了萝卜芹菜猪肉馅,面和了好几种颜色,菜绿的、紫薯的、南瓜的,想整出一锅五彩缤纷的特别饺子。忙了一个大中午,个个摆在饺子托盘里,准备晚上带回老家煮。眼前又出现了大铁锅那热气腾腾的情景。今日,白昼最短,夜最长。下午,不等一家人都忙完,就天黑了。六点钟,外面已经漆黑一片。我们带着饺子,在苍茫的夜色中赶往老家。小锅屋里,清冷的感觉。“没生炉子吗?”我打了个寒颤。公公说还没试着冷。大铁锅盖和灶台都已蒙尘。看来一个人在家,不值得动用大锅。我们不回去的时候,这口大铁锅是寂寞的。而老头今晚说他已经吃过饺子了,小叔又送来了一汤碗,他全吃了。“今晚上吃多了。送了那么多,我使使劲都吃了。”他说。早晨我就煮了羊肉汤,让孙同志上班前送回来,顺便告诉老头我们晚上回家吃饺子。竟然没等我们,有点失望。他说,我还寻思这么晚了你们没空回来了,恁小叔又送来饺子,我就先吃了。这真是“百亲来而冬至”。老人家吃的冬至饺子是特别的,应该叫“百亲饺子”。说话间,大铁锅也刷好了,我添上了五舀子水,老头拿来了干草和树枝。浩博赶紧抢先一步到锅门口。他最喜欢烧火了,和爷爷争到了烧火权后,不一会儿,毕毕剥剥响起,锅门口就被熊熊燃烧的火焰映红了。热气升腾,饺子扑腾扑腾跳入大锅,在沸水中翻滚,很是热闹。屋里也暖和起来了。我对这个不知道冷的老头说,你不愿生炉子,就每天晚上都烧烧大铁锅,烧热了炕睡觉多好。他却说晚上不做饭,温温上午剩的菜就够吃的。不做饭就只烧水,还费什么事?真是不知道享福的老头。我们围着小方桌团团坐着。让老头尝尝,他却说一个也吃不进了,只是坐在那里一个劲儿说,你们忙还回来干嘛?没事不用回来呀。“不就没事才能回来的吗?”他孙女对他笑着说,他也笑。回来就是煮饺子、吃饺子的功夫。也只是让老头看着我们吃饺子,但就很满足了。冬至饺子,馅没有什么特别的,却有着特别的香。一边聊天一边炫,把减肥这事都忽略了,一不小心也吃多了。摸着滚圆的肚皮,竟然没有平时生怕长肉的罪恶感。怎么每次回老家就吃的多呀?我说。孩子们表示有同感。可能这最接地气的烟火气催生食欲吧。饭毕,收拾了一袋白菜就回来了。老头站在胡同头目送。“好冷的,快回去吧。”我们向他摆手,他点点头。车开了,回头一看,他还站在那里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