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作为临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许多先前的研究表明,房颤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和治疗结果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基于此,本次邀请到陕西省人民医院寿锡凌教授,就“女性房颤的性别差异及诊治建议”话题进行分享。
2016年JAMA发表的ORBIT-AF研究2年随访结果发现,在房颤患者中与男性相比女性出现症状的可能性更高,卒中风险更高。此后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女性房颤具有发病年龄更大、临床合并症更多、不易接受节律控制治疗、导管消融并发症更多、预后更差等特点,上述性别差异的确切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但存在一些理论假设,如男性相比女性左心房更大,女性房颤患者具有更高的心房纤维化负荷以及雌激素相关的电生理学差异等。无论机制如何,上述性别差异提示针对女性房颤应额外关注,个体化治疗。
关于女性房颤的诊治,《2016 ESC/EACTS心房颤动指南》中首次提出临床医师必须向女性患者提供与男性相同的有效诊断工具和治疗管理措施,以预防卒中和死亡风险(Ⅰ级推荐)。
针对抗凝治疗,指南推荐女性房颤患者≥1个卒中危险因素(如CHA2DS2-VASc积分≥2)时,应当考虑口服抗凝剂,推荐新型口服抗凝剂优于维生素K拮抗剂。由于随着女性月经周期、妊娠、绝经等生理状态的变化,体内凝血状态不断变化,在抗凝治疗中需尤其关注育龄期女性,在服用抗凝剂时必须能够提供有效的避孕手段、孕前、哺乳和孕期监测咨询。对于非瓣膜性房颤且未怀孕或哺乳的女性,直接口服抗凝剂是首选抗凝剂,育龄期女性患者服用华法林后出现月经量过多说明存在出血倾向,在经期可将华法林的剂量减少1/4片或更多,月经结束后再恢复至原来的剂量。制定妊娠期抗栓方案时需考虑药物对母亲、胎儿的影响。研究显示低分子肝素不通过胎盘,在乳汁中的浓度低,妊娠期女性使用低分子肝素安全有效。华法林可通过胎盘屏障,有潜在致畸并可能引起胎儿出血。新型口服抗凝剂可通过胎盘屏障,而哺乳期女性服药后乳汁中可检测到药物,尚无妊娠和哺乳期女性服用新型口服抗凝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不推荐妊娠期女性服用。
针对节律控制,指南建议医疗情况允许时,女性症状性阵发性房颤或持续性房颤患者均应被及时提供包括房颤消融在内节律控制管理策略,及时接受和男性相同的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