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T 2024丨徐绍鹏教授:INFINITY-SWEDEHEART研究:DynamX和DES在复杂病变人群中的比较

学术   2024-11-02 20:01   浙江  

2024年第36届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年会(TCT 2024)在美国华盛顿隆重举行,并吸引了来自全球的心血管领域专家。北京时间10月29日,来自瑞典的David Erlinge教授展示了一项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治疗中评估DynamX生物适配器与当代Onyx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 DES)间非劣效性的研究结果[1]

徐绍鹏教授点评


随着心血管疾病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DES自2002年首次投入临床使用以来,已经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主流方法。DES的发展历程中,科研人员不断探索如何优化支架的药物释放方式及其生物相容性,以降低术后并发症(支架内再狭窄、晚期血栓形成等),但仍无法避免1年后支架相关不良事件的累积风险。并且生物可吸收支架的开发依旧无法改善患者的短期或长期临床预后。在此背景下,DynamX生物适配器的开发代表着支架技术的一次重要创新,基于其独特的“不锁定”设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以期减少因传统支架固定性设计导致的血管僵硬和不适应性收缩等问题。DynamX生物适配器的设计理念为实现支架与血管壁更加和谐的动态适应,支持血管的自然搏动。

BIOADAPTOR-RCT研究作为首次评估新型DynamX生物适配器与当代DES之间疗效差异的临床试验,证明了DynamX生物适配器在植入后的1-2年内具备安全性和有效性[2]。但由于BIOADAPTOR-RCT研究排除了急性心肌梗死人群,无法评估DynamX生物适配器在ACS和高风险病变患者中的效果及安全性。由此INFINITY-SWEDEHEART研究的开展,具体评估了DynamX生物适配器在病变类型和复杂度上的临床效果。基于特定人群中的支架优化设计是实现未来PCI治疗长期效果提升的重要手段。未来,DynamX生物适配器的长期效果和在更广泛人群中的应用将是研究的重点。此外,随着个体化医疗的发展,未来研究可能需要探索不同患者亚群对支架的反应差异,以及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理条件定制支架的设计和药物配置。在此过程中,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临床试验将是推动心血管介入治疗进步的关键因素。

研究背景


TCT 2024

随着冠状动脉疾病的患病率持续上升,寻找更有效的介入治疗方式和植入材料成为了全球心血管医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尽管DES的引入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预后,降低了再狭窄的风险。但在支架(裸金属支架、一代和二代DES)植入一年后,支架相关的不良事件仍以约2-3%的速率增加,不同支架间的趋势一致。引入生物可吸收支架术并不能显著改善临床短期及远期预后,如何减少支架相关不良事件仍是临床上亟需解决的问题。DynamX生物适配器作为一种新型支架系统,设计上融入了动态支持技术,旨在随着血管的自然搏动进行扩展和收缩,恢复血管的血流动力学调节,预计能在改善血管重建方面展现出优越性。

研究方法

TCT 2024

INFINITY-SWEDEHEART研究为一项在瑞典20家研究中心开展的前瞻性、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试验,旨在评估DynamX生物适配器在处理冠状动脉病变方面相对于Onyx DE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特别是非劣效性表现[3]。研究排除预期寿命少于2年、目标血管在过去12个月内接受过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Killip分类III/IV级或慢性心力衰竭且左室射血分数小于30%、重度肾功能不全或正在接受肾透析治疗、特定部位病变(左主冠状动脉病变、静脉或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完全慢性闭塞)、近端病变(距离血管起始部小于3毫米的病变)的患者。研究最终共纳入2400例18至85岁需PCI治疗的稳定型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DynamX生物适配器组和当代Onyx DES组。研究利用瑞典的全国医疗数据库追踪患者的临床结果,研究主要终点是12个月时的靶病变失败(target lesions failure, TLF),安全性评估采用界标分析对6-12月的TLF、靶血管失败(target vessel failure, TVF)、ACS患者的TLF。

图1. 研究流程图
研究结果

TCT 2024

人群基线特征:INFINITY-SWEDEHEART研究中受试者的平均年龄约为68岁,女性占比约24%,有高血压和高血脂症的患者比例较高,约60%的患者有高血压,超过40%的患者有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病史显示,在两组中约12%的患者有心肌梗死既往史,14%左右的患者既往接受过PCI治疗。从临床表现来看,超75%患者适应症为ACS,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图2)。

图2. 研究人群的基线临床特征
在基线血管特征方面,目标病变的位置主要集中在左前降支,两组中各有约51%的患者。病变的类型以B1和B2/C为主,占比均超过40%;单支病变为主,占比超80%。此外,DynamX组和Onyx组的平均病变长度约为24 mm,PCI后,两组的成血管狭窄程度由87%降至1%(图3)。

图3. 研究人群的基线血管特征
非劣效终点分析:DynamX生物适配器组与Onyx DES组的TLF比例分别为2.4%与2.8%,DynamX生物适配器组显示出了良好的非劣效性(P<0.0001)。在心血管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缺血驱动的靶血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事件上,DynamX生物适配器的发生率均与Onyx DES组相近(图4)。

图4. 研究12月内的主要终点
界标分析(6-12个月):次要终点分析表明,相比于Onyx DES组,DynamX生物适配器组的患者在6至12个月的时间段内TLF和TVF发生率显著降低(Log-Rank P 分别为0.0079和0.011)。在ACS患者中,DynamX生物适配器组在6-12月的TLF风险低于Onyx DES组。此外,在高风险病变的亚组分析中,相较于Onyx DES组,使用DynamX生物适配器处理左前降支病变和小血管病变(直径小于2.75毫米)的患者后,有更低的TLF发生风险(图5-图7)。6-12月随访期间,两组间的TLF风险差异与界标分析结果一致,DynamX生物适配器组的风险更低(图8)。

图5. 研究6-12月的TLF和TVF风险

图6. 研究6-12月期间ACS患者的TLF风险

图7. 研究6-12月期间高风险病变的TLF风险

图8. 研究6-12月期间TLF风险的亚组分析
研究结论

TCT 2024

DynamX生物适配器在瑞典的常规临床实践中显示出与当代Onyx DES相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尤其是ACS患者及高风险病变亚组中的6-12月随访获益。



参考文献:

1.Erlinge D, Andersson J, Fröbert O, et al. Bioadaptor implant versus contemporary drug-eluting stent i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 in Sweden (INFINITY-SWEDEHEART): a single-blind, non-inferiority, registry-based,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The Lancet. 2024. DOI: 10.1016/S0140-6736(24)02227-X. [Publish Online October 28, 2024] 
2.Saito S, Bennett J, Nef HM, et al. First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the sirolimus-eluting bioadaptor with the zotarolimus-eluting drug-eluting stent in patients with de novo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12-month clinical and imaging data from the multi-centre, international, BIODAPTOR-RCT. EClinicalMedicine. 2023;65:102304.
3.Erlinge D, Andersson J, Fröbert O, et al. Rationale and design of INFINITY-SWEDEHEART: A registry-base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comparing clinical outcomes of the sirolimus-eluting DynamX bioadaptor to the zotarolimus-eluting Resolute Onyx stent. Am Heart J. 2024;277:1-10.


点评专家

徐绍鹏 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第一、二届)青年委员,天津市心脏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学组成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痛分会青年委员。获卫生部颁发全国卫生工作先进个人一次。参与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科研一项,主持市级课题2项,参加国自然课题两项。国内外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论著2部。2014年韩国高丽大学九老医院心血管中心,2015年11月美国克利夫兰心脏中心进修。

王宙明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内科医师,医学硕士。2016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临床七年制,主要从事结构性心脏病工作。

刘航宽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 “5+3”一体化研究生在读。
团队介绍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是天津市医学中心,综合实力居国内前列。心血管病学专业历经石毓澍、周金台、石嘉玲、万征、孙跃民等几代科主任不懈努力,学术水平始终居国内前列。在现任科主任杨清领导下,目前学科亚专业完备,包括冠心病介入治疗、起搏与电生理、先心病与肺血管病学、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各亚专业均在国内有较大学术影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内科目前是卫健委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和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高血压中心、中国房颤中心、房颤中心示范基地、心内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

梅斯心血管新前沿
心血管新前沿是梅斯医学子频道,致力于为心血管医生提供前沿资讯、研究进展和最新临床指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