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T 2024丨周欣教授:收缩性心力衰竭合并中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UNLOAD试验

学术   2024-11-03 20:00   浙江  

2024年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年会(TCT2024)会议在美国华盛顿拉开帷幕。来自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医学中心Nicolas M Van Mieghem教授公布了TAVR UNLOAD试验的主要结果。TAVR UNLOAD试验显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在中度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 AS)合并收缩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HFrEF)患者中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在主要复合临床终点上并未表现出显著优于临床主动脉狭窄监测(clinical aortic stenosis surveillance, CASS)的效果。尽管如此,TAVR作为早期干预手段在该患者群体中的潜在获益为未来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方向。

周欣教授点评


TAVR UNLOAD试验是针对AS合并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患者进行的一项创新性研究,为该特定人群的治疗选择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中度AS患者的管理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尤其是在症状较重且合并HFrEF的情况下,治疗策略更加复杂。本研究验证了在该患者人群中进行TAVR的安全性,并在一年随访中发现TAVR组患者在生活质量方面的显著改善。这一结果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改善生活质量对于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至关重要。

然而,本研究也暴露了一些局限性。首先,样本量不足和入组速度缓慢导致了研究的统计效能受限,使得在较长随访时间内主要复合终点的显著性不足。虽然TAVR在一年随访内表现出明显的生活质量改善,但在中位随访23个月时未能在全因死亡率、卒中和心力衰竭相关住院方面显示出显著优势,这一现象提示TAVR在长期结局上可能需要更大样本和更长时间的观察来进一步证实其效果。其次,CASS组中有43%的患者最终接受了TAVR干预,反映了中度AS在HFrEF患者中的快速进展特性,这一情况增加了两组间的交叉干扰,可能削弱了研究结果的对比性。此外,指南导向药物治疗(GDMT)随时间的变化(如SGLT2抑制剂的应用)也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本研究提出了心脏损伤分期模型(cardiac damage framework)在患者筛选中的潜力。心脏损伤分期模型或能识别出一类具备早期干预获益的中度AS患者,这一模型在未来有可能成为指导TAVR适应症选择的有力工具。基于这一概念的PROGRESS和EXPAND TAVR II试验正处于研究中,未来或可进一步验证心脏损伤分期模型在优化患者筛选方面的实际效果。
总体而言,TAVR UNLOAD试验为中度AS合并HFrEF患者提供了TAVR治疗的早期证据,尤其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显示了积极作用。尽管研究在统计效能和设计上存在局限,但其为未来的临床研究方向提供了重要启示,提示临床医师在选择治疗策略时需关注患者的症状、生活质量和病程进展,并合理使用心脏损伤分期模型进行风险分层。

研究背景


TCT 2024

TAVR UNLOAD研究是一项探讨AS患者在收缩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HFrEF)伴随下,应用TAVR是否有助于改善临床结局和生活质量的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出发点在于,中度AS在HFrEF患者中的进展可能会导致心肌肥厚及纤维化,从而影响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目前的研究显示,中度AS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较低,且伴随较高的死亡率和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住院率。TAVR作为一种微创替代治疗方式已被应用于重度AS患者,TAVR UNLOAD试验旨在验证TAVR在HFrEF伴中度AS患者中是否可以提供更多临床获益。

研究方法

TCT 2024

研究采用开放标签的优效性设计(图1),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配到TAVR治疗组和临床AS监测组(clinical aortic stenosis surveillance, CASS),分别接受TAVR治疗或当AS进展为重度时接受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AVR)。

试验组和对照组:共178例患者参与了试验,其中89例接受了TAVR(经股动脉途径,transfemoral TAVR, TF TAVR),89例接受了CASS监测。
主要终点:主要终点采用层次分析,包括以下四项事件的发生顺序,1.全因死亡(all-cause death);2.致残性卒中(disabling stroke);3.住院事件及等同情况(hospitalizations and equivalents);4.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Kansas City Cardiomyopathy Questionnaire, KCCQ)评分的变化。这些事件的分析采用了Finkelstein Schoenfeld方法,以获胜比的形式呈现。
关键次要终点:次要终点为时间至事件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复合事件(主要不良心血管或脑血管事件,MACCE)的首次发生:全因死亡,所有类型的卒中,住院事件及等同情况。

图1. 研究设计
研究结果

TCT 2024

在TAVR UNLOAD试验中,178例中AS合并HFrEF患者被随机分配至TAVR组和CASS组,每组各89例。患者平均年龄为77.4岁,女性占比20.8%。大多数患者属于NYHA III / IV级。患者的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39.0%,平均主动脉瓣面积(AVA)为1.2 cm²,主动脉瓣压差为18.8 mmHg,符合中度AS的标准。此外,76.4%的患者患有冠状动脉疾病,50.8%有房颤病史,42%在过去一年中因心力衰竭入院(图2)。

图2. 基线特征
TAVR术后30天内安全性良好,无死亡和重大血管并发症,但少数患者出现卒中、急性肾损伤及需新置入起搏器的情况(图3)。

图3 TAVR组术后30天的临床结局
在TAVR UNLOAD试验的主要终点分析中,研究团队对比了TAVR组和CASS组在最长随访时间和一年随访时间内的获胜率。最长随访分析显示,TAVR组和CASS组的患者分别为89例,形成了7,921个配对,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估了全因死亡、致残性卒中、心力衰竭相关住院事件及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KCCQ)评分的变化。结果显示,TAVR组的总体胜出率为47.6%,而CASS组为36.3%,TAVR组在住院事件及生活质量(KCCQ评分)方面表现优于CASS组。然而,尽管TAVR组的胜出比为1.31,但P值为0.143,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因此未能证明TAVR在最长随访时间内显著优于临床监测(图4)。
在一年随访的分析中,结果则显示出TAVR的显著优势。通过同样的层次分析方法,研究发现TAVR组在一年时的总体胜出率达到48.0%,而CASS组为30.9%。TAVR组在心力衰竭住院率和KCCQ评分改善方面的胜出率分别为17.1%和16.9%,均显著优于CASS组。总体胜出比为1.55,P值为0.032,达到了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图4)。

图4. 最长随访时间及一年随访的主要终点
研究团队通过KM曲线对比了TAVR组和CASS组在MACCE及全因死亡率方面的长期随访结果。在最长随访时间内,TAVR组的MACCE累积发生率为64.6%,低于CASS组的80.5%,风险比(HR)为0.83,但P值为0.36,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表明两组在MACCE上无显著差异。全因死亡率在两组间差异同样不显著,TAVR组累积发生率为61.9%,CASS组为73.8%,HR为0.98,P值为0.92。尽管TAVR组在MACCE和全因死亡率方面均显示出轻微的优势,但结果未达到统计学差异(图5)。

图5. 主要终点
TAVR组在早期(30天和180天)生活质量改善显著优于CASS组(P<0.001和P=0.004),并在一年时保持显著差异(P=0.018)。然而,到两年时,两组间差异不再显著(P=0.48)。最后一次测量显示,虽然整体数据差异无显著性(P=0.20),但排除CASS组接受TAVR后的评分数据后,差异则达显著性(P=0.02)(图6)。

图6. 随时间变化的KCCQ评分变化
(A)显示了所有时间点的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KCCQ)测量结果,(B) 则排除了CASS组在接受TAVR治疗后的KCCQ测量结果。
研究局限性

TCT 2024

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首先,由于入组速度缓慢和样本量不足,导致统计效能较低,研究结果主要用于生成假设。其次,入组速度受限于临床上不愿转诊AS患者的惯性。第三,多次研究设计的调整(例如主要终点评估在1年随访与最长随访的差异)对结果产生了影响。第四,临床主动脉瓣狭窄监测组中对TAVR的需求高于预期,也影响了组间比较。最后,GDMT随时间的变化(如奈飞利肽/缬沙坦和SGLT2抑制剂的应用)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了额外影响。

研究结论

TCT 2024

对于同时患有AS和HFrEF的患者,在遵循GDMT的基础上接受TAVR被证明是安全的,尽管在中位23个月的随访期间,这种治疗方式未能显著改善主要层次复合终点。然而,在一年的随访中,与仅进行CASS的组相比,接受TAVR治疗的组在主要层次复合终点上展现出更高的优势,这主要得益于TAVR组在生活质量方面的显著提升。



点评专家

周欣 教授

医学博士,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血压和冠心病临床诊疗和研究工作,在上述领域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含共同)在Circulation, European Heart Journal, Hypertension, Microbiom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参与科技部十三五及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各一项;主要学术兼职包括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慢病防控专委会委员,Fellow of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Journal of Clinical Hypertension与Cardiology Plus编委等。

王志家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青年医师。

张志强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博士研究生在读。
团队介绍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是天津市医学中心,综合实力居国内前列。心血管病学专业历经石毓澍、周金台、石嘉玲、万征、孙跃民等几代科主任不懈努力,学术水平始终居国内前列。在现任科主任杨清领导下,目前学科亚专业完备,包括冠心病介入治疗、起搏与电生理、先心病与肺血管病学、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各亚专业均在国内有较大学术影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内科目前是卫健委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和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高血压中心、中国房颤中心、房颤中心示范基地、心内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

梅斯心血管新前沿
心血管新前沿是梅斯医学子频道,致力于为心血管医生提供前沿资讯、研究进展和最新临床指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