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蟹有讲究

创业   2024-09-20 16:00   北京  

  秋风起,蟹脚痒,又到了一年一度品蟹的好时节。螃蟹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那么,螃蟹有什么营养价值?如何挑选新鲜的螃蟹?在食用螃蟹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食蟹是美事

  自古以来,在书册典籍里,食蟹便是美事,诗人们将食物的味道都化成优美的文字。

  唐朝代人陆龟蒙和皮日休是好朋友,皮日休送螃蟹给陆龟蒙,陆龟蒙写了一首诗《酬袭美见寄海蟹》表示感谢,袭美即皮日休的字,其中两句为:“骨清犹似含春霭,沫白还疑带海霜”,陆龟蒙说,螃蟹的壳上似乎还带着春日的露水,吐出的白沫好像是海水的霜花,视之晶莹透彻,鲜活喜人。南宋进士徐似道生活窘迫,唯对螃蟹钟爱有加,有诗《游庐山得蟹》,其中“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尤为传诵。

  大量诗人都表达了对螃蟹味道的赞美。唐代唐彦谦有诗“充盘煮熟堆琳琅,橙膏酱渫调堪尝。一斗擘开红玉满,双螯哕出琼酥香。”既写了吃丰富的佐料,又写了蟹肉的饱满和香味,栩栩如生,情趣盎然。苏轼诗《丁公默送蝤蛑》中有“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斫雪劝加餐”,蝤蛑即梭子蟹,打开蝤蛑的背壳,澄黄澄黄的;斫出大螯的肉,雪白雪白的,都似乎在催人喝酒、劝人加餐。北宋刘攽的诗“壳薄胭脂染,膏腴琥珀凝”,赞美壳如染上胭脂,肉质如同琥珀;北宋苏舜钦的诗“霜柑糖蟹新醅美,醉觉人生万事非”,是说人生万事都不比把酒持螯的享受;南宋杨万里的诗“酥片满螯凝作玉,金穰熔腹未成沙”,赞美螯肉片片似白玉、蟹黄油亮如黄金;陆游的诗“蟹肥暂擘馋涎堕,酒绿初倾老眼明”,以肥蟹作下酒之物,昏花的老眼也顿觉明亮起来。

选蟹有诀窍

  目前,我国蟹的种类就有600种,螃蟹可分为淡水蟹和海水蟹两大类。淡水蟹最有名的属“大闸蟹”,俗称河蟹、毛蟹、清水蟹,一般在9—10月成熟,正值每年的秋分时节。市场上常见的梭子蟹、花蟹等都是海水蟹,由于海蟹分布广泛,各地海蟹的成熟季节不同,一般从南到北3—5月和9—10月为生产旺季。吃蟹要选对季节,秋分正是蟹成熟的季节,吃起来蟹肥味香;其他季节瘦而无味。

  那么,消费者如何挑选螃蟹呢?

  消费者尽量不选购死螃蟹或濒临死亡的螃蟹,注意从“眼、嘴、爪、腿”等方面判断其鲜活度。即用手触动其眼睛,眼柄会灵活闪动,反应敏捷;把捆绑好的螃蟹放入水中,其嘴巴会吐气泡;把最细小的蟹爪拉直,其有弹力且能很快自然弯曲;解开捆绑好的螃蟹,能爬行且爬行时腹部离地,将其翻转后,可迅速用腿弹转翻回。

  消费者要注意从“看、掂、掐、剥”四个方面挑选优质螃蟹。螃蟹背甲呈青泥色,光滑有光泽,腹部晶莹洁白无墨色斑点,蟹腿丛生黄毛,色泽光亮,蟹爪金黄,坚实有力,脐部圆润,向外隆起,双螯腾空;拿起来用手掂量,外观看来大小相近的螃蟹,有分量手感重的螃蟹较为肥美;用食指及拇指用力掐蟹腿,非常硬,无空洞感;剥开螃蟹的脐盖,壳内蟹黄多而整齐,凝聚成形的蟹品质更优。如蟹膏鲜艳,蟹脐两旁会透出红色。

  值得注意的是,选购好的螃蟹如不能立即食用,保存前忌用急流水冲洗。应将螃蟹放入冰箱冷藏室,盖上拧干的湿毛巾,可保存3—5天,食用前可通过触碰蟹眼的方法检测螃蟹的活力。

吃蟹需注意

  “螃蟹营养丰富,相比畜肉类蛋白质更易于消化。”业内人士介绍,螃蟹每100克可食用部分,含蛋白质17.5克,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且结构合理,其中谷氨酸、半胱氨酸、甲硫氨酸等呈味氨基酸对独特风味形成十分重要。

  螃蟹虽味美、营养高,但如果吃得不当,可能会给健康带来损害。吃螃蟹要注意些什么?湖南省胸科医院一级主任医师唐细良作出提醒。

  一是不吃死蟹。螃蟹死后,体内的细菌会迅速繁殖,导致肉质腐败,食用死螃蟹可能会引发呕吐、腹泻等肠胃问题,甚至引起食物中毒。

  二是不吃生蟹。生螃蟹未经煮熟,可能携带有细菌、病毒等致病性微生物。食用生螃蟹容易感染寄生虫,对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三是过敏不吃蟹。部分人群可能对螃蟹过敏,轻则出现皮疹、瘙痒等皮肤症状,重则引起呼吸困难、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若已知自己对螃蟹过敏,应尽量避免食用。若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就医治疗。

  四是不吃过量蟹。螃蟹虽然美味,但过量食用也可能会给身体带来负担。螃蟹中的高胆固醇含量容易导致血脂异常,引发心血管疾病。同时螃蟹性寒,过量食用容易导致肠胃不适。人们要适量食用螃蟹,切勿贪多。

  “对于一般人群来说,一餐食用螃蟹不要超过2只比较合适,最多不要超过3只。”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儿童及老年人则需要酌情减量,同时注意烧熟煮透避免潜在的食物过敏风险。建议吃螃蟹时应减少其他肉类、内脏、蛋类的摄入量,同时食用富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水果等),可以起到减少胆固醇吸收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喜欢一边吃螃蟹一边喝啤酒,这两种含有高嘌呤的食物同时食用会产生过多的尿酸,而尿酸过多就会沉积在关节或者软组织中。对于痛风患者来说会增加体内嘌呤含量,从而加重病情。

来源 | 中国食品报网



推荐阅读
天然色素要颜值也要健康
小西瓜日益受欢迎
天价粽子再现,端午粽香里的文化迷失与价值回归
“在看”一下


中国食品网
中国食品资讯隶属于《中国食品报》。以专业的报道、前沿的资讯,解读中国食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