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香港被质疑消费力,该不该生气?

企业   2024-10-12 19:50   中国香港  

做一个10W+港漂都爱看的智媒体

近日,小红书博主“七分温柔”在帖子中描述了她在香港一家餐厅点餐时的遭遇在小红书平台上引发了热议。
尤其是当她用普通话点餐时,服务员的态度迅速转变,并且两次提醒她鹅腿的价格,最终让她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歧视。
根据七分温柔的描述,事件的起因是她在一家朋友推荐的餐厅点了一份109港币的烧鹅腿濑粉。

她表示,在她用普通话点餐后,服务员的态度立刻转变,从笑脸相迎到黑脸对待。
更让她无法接受的是,服务员在她点餐时不但提醒了一次鹅腿的价格,还重复强调了鹅腿的价格“很贵哦”。
作为一位常来香港的游客,七分温柔显然对这种态度感到不满,尤其是价格被重复提醒,这让她感受到了一种“买不起的质疑”。
小红书上的网友对这件事的回应可谓五花八门。
有的网友认为,提醒价格可能是出于善意,但更多人质疑这背后隐藏的歧视性态度。
网友奔跑的cadyamy指出:“一开始笑脸过来一听到说普通话就黑脸,绝对是歧视啊。”

而热带雨林的眼泪则更加直接:“鹅腿很贵哦这还不是歧视?难道是她好心要帮顾客省钱?”

这些评论道出了大部分内地游客在香港消费时可能面临的困惑与愤怒。
其实,提醒价格在服务行业并不算罕见,尤其是在餐厅遇到一些高价菜品时,服务员可能会好意提醒顾客价格。
但问题在于,这种提醒是否有选择性?
如果服务员在对待本地客人时也会这样操作,或许还可以理解为服务意识的问题,但如果只针对讲普通话的顾客,问题就显得复杂得多了。
网友Oh, My 嘎的一句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我相信博主一定有看菜单,不止博主,每个人去吃饭都会先看菜单吧?看了菜单肯定知道价格啊,知道价格还会点就代表接受这个价格啊。”

这一评论直指问题的核心:当顾客已经通过菜单了解价格,为什么还需要重复提醒?
从网友的讨论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几个关键点。
首先,这种提醒可能源于服务员对大陆游客消费能力的质疑,潜在的认为他们“买不起”这些高价菜品。
其次,服务员对讲普通话的游客似乎存在某种刻板印象,认为他们可能不懂香港的物价,或者可能会因为价格而感到意外。
因此,服务员出于“好意”提醒价格,但这种提醒却让顾客感到被冒犯,甚至是歧视。
从数据上看,这家餐厅的鹅腿价格为109港币(约合人民币99元)。
在香港,109港币的烧鹅腿并不算非常昂贵。
根据统计,香港2023年餐饮业的平均消费水平较高,普通茶餐厅的一份午餐大约在60至150港币之间浮动,而烧鹅等菜品作为经典粤式美食,价格通常更高。
因此,109港币的价格在合理范围内,尤其对于常去香港的游客而言,这并不是一个无法接受的价格。
网友崇宁的评论也反映了这一点:“109要她提醒啊?又不是1888一人份。”

可见,这一提醒在很多网友眼中是多余的,甚至是带有冒犯性的。
针对这些细节,网友的反应也显现出香港与内地在服务文化上的差异。
在内地,服务员一般不会对顾客进行价格提醒,除非顾客主动询问。
而在香港,由于多年来受到西方服务行业的影响,一些服务员会在顾客点单时主动提醒价格,尤其是对外地游客。
然而,问题在于,当这种提醒被用来对特定群体,比如内地游客,频繁使用时,就容易让人感到被冒犯。
网友飞哥一针见血地指出:“你见过哪一家饭店服务员会跟顾客说这个菜很贵哦?这不是歧视是啥?”

回到事件的本质,七分温柔感受到的歧视感,实际上并非单一事件。
许多网友分享了他们在香港餐厅、机场等公共场所受到类似对待的经历。
网友半樽寒月敬浮生提到:“我在香港机场被黑脸,四个餐上错三个,我和前台服务员说她瞬间变脸。”

这种因语言差异带来的态度变化似乎并非个例,而是内地游客在香港旅游时时常遇到的问题。
最终,这一事件引发了关于香港服务业的一些深层思考。
如今,大部分游客在消费前都会通过菜单了解价格,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内地游客的消费能力早已今非昔比。
服务员重复强调价格的行为,反而容易让顾客感到被冒犯,甚至质疑其消费能力。
正如网友momo所说:“是觉得人家买不起还是觉得买单看到109会破防而特意提醒?”

这种过度提醒的行为,确实容易让人感到不受尊重。
归根结底,茶餐厅只要明码标价就已经足够,现在几乎没有人会不看价格就随便点菜。
服务员多次强调价格不仅显得多余,还容易引发顾客的不满。
香港的服务人员在这方面的培训显然还有提升的空间,尤其是对待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顾客时,如何在保持礼貌的同时做到真正的尊重,是他们必须改善的问题。
同意请点赞和在看
- END -

为了账号的可持续发展,
爱港漂还差一个好广告。
如果你是做中港跨境生意,
欢迎联系我们投放banner广告。
做一个10W+港漂都爱看的智媒体

爱港漂
爱,让你在港不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