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犯,正在围猎港漂生

企业   2024-11-09 22:25   中国香港  

做一个10W+港漂都爱看的智媒体

阿聪是位18岁的内地来港大学生,刚开始新的学业旅程,满怀憧憬。
然而,正当他沉浸在繁忙的课业和香港的多彩生活中时,一场骗局悄悄逼近了他。
10月初,他接到一个陌生的视像通话,屏幕上出现了一位自称公安的男子,身穿公安制服,态度严肃。
还展示了一份似模似样的拘捕令,宣称阿聪牵涉一宗内地的重大案件,必须配合调查,否则将会面临限制出入境的惩罚。
最初,阿聪也有些疑虑,但男子的每一步都显得那么“专业”:
制服、口吻、文件,甚至还提供了一个仿真度极高的“检察院”网站,让他可以查询所谓的“起诉令”。
这些证据让阿聪渐渐放下戒备。

即便有同学曾善意提醒他这可能是骗局,但男子从未向他提钱,而是反复强调案件的“严重性”,以及保密的重要性。

阿聪开始陷入一个错综复杂的骗局,心里也笃信自己真的是卷入了跨境案件。
骗徒手段逐步升级,先是要求阿聪录制一些视频,声称要作为“洗脱嫌疑”的证据。
这些视频包括阿聪假装被禁锢,表情惊恐地请求“释放”的片段,骗徒坚称这是必要的“流程”。

与此同时,骗徒反复提醒他要严格遵守保密原则,甚至要求他断绝与亲友的联系,以免“惹祸上身”。

为了不连累家人,阿聪默默忍受着恐惧,完全听从指示。
几天后,他带着生活必需品前往西贡一个偏僻的郊区营地,切断了与外界的所有联系,彷佛人间蒸发。
然而,这一切只是骗局的序幕。
与此同时,骗徒利用阿聪的微信账户联系上了他在内地的父亲,向其发出禁锢视频,附带恐吓信息,要求赎金600万元,否则将对阿聪不利。
阿聪的父亲收到消息后,心急如焚,反复尝试联系儿子无果。
尽管六神无主,父亲仍保持了一丝清醒,最终选择报警求助。
警方迅速介入,通过追踪大量闭路电视画面,动员多个部门重案探员,逐一排查阿聪的去向。
经过数十个小时的紧急搜寻,终于在西贡湾仔南营地找到阿聪。
见到父亲的笑容,阿聪忍不住泪流满面。

他才意识到,自己正是被诈骗集团利用的目标,而这一切几乎让他的家庭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有失去亲人的风险。

事后,警方总结了此类案件的几个典型特点。
骗徒首先会利用令人信服的假证件与伪装,将受害人一步步引入陷阱。
他们会要求受害人“隐瞒”事件,让其独立应对,使受害人不敢向他人求助,深陷孤立无援的状态。
此外,这些诈骗集团手段越来越高明,不惜花费大量精力制作道具和伪装,以增加骗局的可信度。
假公安制服、伪造拘捕令、甚至仿真官网,都是骗徒的常用伎俩。
警方再次呼吁,接到陌生来电时要保持冷静,即便是自称为“公安”或“检察官”的陌生人也不能轻信,尤其是当对方要求进行“保密”时,务必警惕。
真正的执法机关若有严重案件,不会通过电话方式处理,更不会要求拍摄“证明清白”的影片。
在这场骗局后,阿聪深刻地反思,感叹自己平时对诈骗案例的轻视。

或许因为觉得自己离这些案件很遥远,他从未真正了解过其中的细节。

这次经历让他意识到,即便是在安全的香港,也并非可以掉以轻心。
他提醒其他港漂学生,千万不要随便接听陌生电话,更不要轻信对方的任何威胁之词。
更重要的是,诈骗教育对年轻人尤其重要。
每一个被虚构的“案件”背后,都是精心设计的骗局,不少骗徒就是看中了内地学生初来香港,缺乏本地生活经验,便用假冒官方身份对他们下手。
阿聪的父亲也呼吁更多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诈骗防范教育,让他们有意识地去辨别真假。
若接到类似电话,最好直接联系当地警方求证,避免孤立无援的状况。
诈骗不是只存在于新闻中的现象,它就在你我身边。
即便电话那头自称是警察或其他执法人员,也要保持警觉,通过公开的官方渠道核实信息。
对于内地来港的学生们来说,随着人流的增加,他们已成为诈骗团伙的重点对象,遇到可疑电话时一定要多方求证,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官方”口吻。
家长也要与孩子们进行反诈骗教育,学生们更不应轻信任何陌生人的说辞,谨防落入陷阱,唯有如此,方能在异地求学的旅程中多一份保障。
- END -

为了账号的可持续发展,
爱港漂还差一个好广告。
如果你是做中港跨境生意,
欢迎联系我们投放banner广告。
做一个10W+港漂都爱看的智媒体

爱港漂
爱,让你在港不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