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游客从扶手梯滚落,港人竟然这样说

企业   2024-11-18 13:21   中国香港  

做一个10W+港漂都爱看的智媒体

尖沙咀扶手电梯的“骨牌效应”事件一出,迅速成为城中热话,香港网友们的评论也让人啼笑皆非。

事发11月17日下午5时许,来自湖北的旅行团在尖沙咀文化中心观光后,沿行人隧道准备搭乘扶手电梯离开。

然而,在尖东站L6出口扶手电梯上,一位年长的女团员失去平衡,继而触发“骨牌效应”,导致多人摔倒。

视频中可见,鞋子帽子散落一地,一位男士小腿流血不止,染满裤管。

伤者中,有人被轮椅推送上救护车,但也有团友在得知急症室收费高达1,230港元后,选择拒绝送院,简单包扎后继续行程。

这场意外并非首例。

就在数日前,长沙湾站也发生过类似事件。

当时,一名男子失足跌倒,撞倒后方三名途人,造成多人受伤。

两起事件虽发生在不同地点,但都暴露了一个共性问题:

扶手电梯上的安全意识和行为规范。

从数据来看,香港每年因扶手电梯意外送院的人数并不少。

根据运输署资料,仅2023年上半年,全港就记录了超过300宗涉及扶手电梯的意外。

问题的症结不止在于扶手电梯的技术安全,还包括使用者的行为规范。

这次事件引发了大量“左右企定”的争论,甚至成了网友阴阳怪气的靶子。

“内地人惯了左右企定啦,米系仆晒落黎。”

类似的评论在社交媒体上层出不穷,满是对游客的不屑。

有人直言:“乡下出城未搭过电梯”,甚至有人怪罪旅行团未能妥善安排老人乘坐升降机。

然而,试问一句,扶手电梯上的意外真是因为“左右企定”吗?

事故的根源或许更加复杂。

事实上,香港的扶手电梯文化长期以来都是“左行右企”。

这个规则在本地人口中已形成默契,但对于初来乍到的内地游客来说,这种默契未必显而易见。

试想,旅行团多为中老年游客,有人身体欠佳,有人可能对扶手电梯本身就不熟悉,再加上行李等障碍,摔倒并非不可能。

然而,正是因为文化的差异,让某些本地人抓住机会,对内地游客的行为大加嘲讽,仿佛他们的一切举动都能成为笑柄。

而最令人心寒的,或许是部分香港人的幸灾乐祸。

有人直呼“希望条扶手电梯冇事啦”,将人命置于设备之下;

还有人戏谑“今日笑料一则”,将受伤者的痛楚当作饭后谈资。

评论区中对湖北团的挖苦充斥成见,甚至连事件的收费问题也成了攻击的素材。

对急症室收费的敏感反映出游客对香港医疗体系的陌生。

在内地,公立医院的急诊费用通常只需几十元人民币,而香港非居民的收费高达1,230港元,这样的落差确实令一些游客望而却步

有人嘲笑“成班老人都好心买旅游保,伤晒都唔肯去医院”,却忘了很多跟团游客本就囊中羞涩,旅途中省吃俭用。

事件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旅游服务与扶手电梯文化的矛盾,更是两地民众心态的差异。

近年来,内地游客在香港屡遭指责:

从随地吐痰到抢购奶粉,从大声喧哗到“左右企定”,似乎他们的每一个举动都成了众矢之的。

两地的情感裂痕不因扶手电梯事件而起,却在这些微不足道的琐事中逐渐加深。

扶手电梯上的“骨牌效应”,更像是两地关系的一个隐喻。

香港人对内地游客的一次次“阴阳怪气”,像滚落的阶梯一般,让矛盾一再叠加。

而当我们细想,内地人在香港无论是左行右企,还是遵守规则,都难逃指责。

为何做什么都是错的?

或许,问题的核心并非在“他们”身上,而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彼此的差异与共性。

两地本应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却因偏见与误解而渐行渐远。

这起扶手电梯事故提醒我们,是否应放下成见,以更包容的心态面对彼此?

毕竟,每一个擦肩而过的游客,都可能是打开友谊大门的钥匙,而不是制造摩擦的借口。

- END -

为了账号的可持续发展,
爱港漂还差一个好广告。
如果你是做中港跨境生意,
欢迎联系我们投放banner广告。
做一个10W+港漂都爱看的智媒体

爱港漂
爱,让你在港不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