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10W+港漂都爱看的智媒体
最近,香港发生了几起房屋租赁骗局,让许多内地学生在港求学的梦想之路上蒙上了阴影。
从最初抱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到最终被逼离开住所,甚至面临破财、居无定所的困境,这些港漂学生成了房屋租赁纠纷的无辜受害者,而事件背后藏着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
去年,香港01曾报道过一名地产经纪刘帅荣,借“二房东”的名义,利用合约中的灰色地带,向内地学生收取一年租金和按金,却未按合约向业主支付租金,导致学生面临搬迁的窘境。
虽然刘帅荣被警方调查,但他似乎并未真正改邪归正。
今年,他卷土重来,通过社交平台发布虚假招租信息,吸引急需租房的内地学生,并伪装成地产公司的工作人员,自行与学生签约,私吞租金。
案件中,香港理工大学三年级生Layla便是不幸受害者之一。
今年9月,Layla在微信平台上看到“D先生”发布的红磡海滨南岸房间出租信息。
D先生未亲自出面,而是让Layla自行前往大厦参观房屋,还指示她“说探朋友”以便进入单位。
Layla对这种看房方式并未起疑。
看房后,她很快与D先生签署了租约,并按照对方要求,将5.3万港元的租金和管理费用换成人民币后直接转到一个内地银行账户。
她以为自己顺利找到了一间理想的住处,然而入住不久后,便从室友口中得知该房源其实是由一家地产公司管理的。
Layla联系地产公司负责人C先生了解情况,才发现C先生并未收到她的租金。
而在C先生的进一步调查中,发现原来D先生正是刘帅荣,他在微信平台上冒用C先生公司职员的身份,以假名D先生开设账户招租,并在未经地产公司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收取学生租金。
更令人震惊的是,不止Layla一人受骗,还有其他港漂生在大围、红磡等地的租房同样被刘帅荣“食夹棍”(指中间人中饱私囊),他们每人损失的金额从5万到10万不等。
在进一步调查中,地产公司发现刘帅荣还使用多个社交平台,如小红书、花生香港生活平台发布虚假招租信息,借此伪装成地产公司员工。
C先生曾试图通过法律途径追回款项,但最终未果,甚至还让学生“白住”了一个月,损失超过60万港元。
此外,C先生还透露,因被刘帅荣骗去一笔装修费用,他损失近百万,名利双失。
在这场纠纷中,受害者不但经历财产损失,更在精神上遭受了巨大的打击。
Layla谈到自己的经历时情绪激动,表示5万港元并非小数目,且此时正是学业和生活压力并重的阶段,她整夜失眠,深感无助。
而其他受害者也面临同样的困扰,有人甚至在深夜被迫搬离租屋。
这样的骗局为何频频发生?
其背后牵涉了二房东制度的监管空白、租赁市场的过度繁杂以及信息平台的虚假广告等多重问题。
首先,二房东的概念本身便给租赁市场带来了不小的隐患。
二房东往往不是业主,而是从业主手中租下房产再分租给他人。
在这种模式下,租户的权益往往受到损害。
许多学生由于在内地签订合约,难以及时到香港核实二房东的身份,因而在转账给对方时未加以验证,直接汇款至二房东指定的个人账户,而非公司账户。
这给了不法分子钻空子的机会,使得租户很难追查款项的去向。
其次,信息平台缺乏有效监管,让虚假信息得以轻易传播。
无论是小红书还是微信的生活平台,因租房需求旺盛,成了刘帅荣等人发布虚假信息的温床。
学生初来乍到,急需租房,加上租赁价格相对优惠,很容易被吸引。
面对这种诱惑,缺乏对香港租赁市场的了解,便贸然签约转账,结果落入陷阱。
此外,在香港租房市场上,预付租金的做法让学生面临更高的风险。
香港租金高昂,许多租赁要求年付或半年付,导致一旦被骗,损失金额动辄数万乃至数十万港元。
无论是租金、按金还是管理费,内地学生往往在签约后便支付一大笔款项,一旦被“食夹棍”,便难以追回,身处异地,孤立无援的他们更是无从申诉。
针对此类事件的频繁发生,律师指出,涉及假租约的行为属于诈骗,租客应第一时间报警,并向业主求助,确认租约的合法性。
地产代理监管局也提醒租户,签约前应当确保租赁合同是由正规地产公司发出的,若涉及二房东出租,需明确业主是否授权分租,并保留转账记录,以免日后难以追讨。
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城市,吸引了大量内地学生前来求学,租房需求庞大,也由此产生了各类纠纷。
这些事件不仅揭示了租赁市场的隐患,也提醒来港学子务必警惕,签订租约前应当了解承租人的身份,并确保租金直接支付给正规渠道。
随着网络信息的泛滥,虚假广告层出不穷,学生需时刻保持警觉,不要轻信社交媒体上的陌生账户,尤其是涉及资金的事项,务必选择亲自看房、核实对方身份,避免远程签约和支付。
通过此案我们可以看到,租赁市场中的风险不容小觑,尤其是对于初来乍到的学生而言,清晰明了的租赁协议和可靠的租金支付方式,是保障自身权益的必要条件。
远离虚假广告,选择正规中介,是减少被骗概率的关键。
点个在看,希望这次的教训能够警示更多学生,避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