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前言——人工增殖放流概说
人工增殖放流,简称人工放流,是指为了使鱼类资源得到补充和修复,通过人工培育目标鱼类的苗种,待其达到一定规格后将其释放到目标自然水体的一种资源养护方式。
狭义上的人工放流,是指放流那些可以在水体达到性成熟和进行繁殖的鱼类,之所以需要通过人工放流,是因为其资源量由于过度捕捞或栖息地破坏等因素造成了资源量下降、特别是繁殖群体数量不足,导致后代补充跟不上而使资源衰退,通过人工放流的目的,就是通过人工放流的手段,弥补群体自然补充的不足,达到修复资源的目标,从而与“人工放养”相区别。人工放养,通常是指向自然水体(如江河湖海)投放不能自然繁殖的鱼类,如我国的鲢鳙苗种被投放到湖泊、水库中后它们长大了并不能达到性成熟并进行自我繁殖,那么这种鱼类苗种的释放,通常应被称为“人工放养”,但因为是向自然水体释放人工苗种,达到资源增殖目标,因此也可以称为广义的“人工放流”,从而与真正的“人工放养”相区别,狭义的人工放养,是向养殖水体(池塘、网箱或其他养殖设施)投放人工苗种,并经人工投饲等照料和管理,达到收获水产品的目标。
人工放流是国内外增殖鱼类资源的一种最常用手段,我国还将每年的6月6日确定为“全国放鱼日”。不仅我国重视鱼类人工放流,欧美国家也非常重视,事实上,他们早在19世纪末就开始了人工放流,历史比我们还悠久。那么同样重视和广泛开展鱼类的人工放流,中美的做法之间是否一样或不同呢?如果不同,又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呢?今天我们就来和朋友们一起探讨一下中美人工放流之间的差异,希望大家能看出两国的理念差异和水平高下。因为小编缺少对美国孵化场(Hatchery)的全面了解,也许我讲的都是一知半解乃至只皮毛的事请,可能并不正确,所以欢迎对这方面有深入了解的朋友能给予补充,对我讲的不对之处,竭诚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中美鱼类人工放流的对比
(1)苗种场/孵化场的位置
美国的孵化场:专门用于人工放流,因此基本都是建在放流水体的附近;且一个水系可能有非常多的孵化场(图1);
我国人工放流用鱼苗的鱼类原良种场,可能主要用于人工养殖,兼顾人工放流。或者一些原种场,可能主要解决人工放流,也或者一些非养殖经济鱼类,如濒危鱼类的原种场,可能主要用于人工放流。与美国的情况不同,我国人工放流的原种场(苗种场)是比较有限的,例如,我国长江四大家鱼的原种场,国家级的目前主要好像是4个(湖北石首、江西瑞昌、江苏邗江和浙江嘉兴四家,可能还有别的,我还不太了解),当然即使多于四个,也一定比美国salmon孵化场数量(图1)少得多得多。
图1 美国Straits of Georgia的三文鱼孵化场
点评:(1)孵化场(鱼种场/原种场)的数量决定着人工放流苗种的亲本数量,孵化场越多,繁殖所用的亲本数越多,其携带/代表的鱼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就越高。(2)美国孵化场的苗种本地放流,我国的四大家鱼原种场,可以在国内(长江流域)大范围内人工放流。但实际上,不同地区的群体之间,仍有一定的地理格局,大范围利用同一种鱼类苗种,进化形成的地理格局/遗传格局被打乱。
(2)亲鱼来源
美国:必须来自放流水体;
我国:虽然也曾提到要“来自本土”、“本水系”,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对“产地”没有严格管理,也不具可操作性,原因是并非每个水系都有人工繁殖用亲本和苗种场;如钱塘江水系目前只有鲂有人工繁殖,那么其他鱼类的苗种,只能来自其他水系的亲鱼繁殖出来的苗种,钱塘江流域人工放流的苗种,如千岛湖人工放流的苗种,大多来自于太湖流域。我国的很多水系(如汉江等)都还没有建立水系的原种场,因此该水系人工放流的苗种,只能来自其他水系。
点评:跨远距离的运送苗种,改变了鱼类的地理格局;跨不同水系之间进行人工放流,对遗传多样性和地理格局都是一种破坏。
(3)人工繁殖 vs. 自然繁殖
美国:虽然他们也研究很多鱼类的人工繁殖,最终都会回归到鱼类的自然繁殖,孵化场主要为鱼类的繁殖创造条件;
我国:几乎所有鱼类都以人工催产为技术手段,只要繁殖出苗种为目标。
点评:靠人工催产促性腺成熟的方法,对鱼类长远影响尚待评估,但可能会使其在自然环境中的发育过程受到干扰,例如不利于其性腺发育等,当然真实情况如何,有待研究揭示。
(4)人工孵化
美国:人工孵化,多采用多层的托盘,非常集约化和节水(图2)。
我国:普遍采用孵化环道、孵化桶/缸等,用水量大。
图2 美国常用的鱼卵孵化器
(5)放流规格
美国:帝王鲑三种规格,鱼苗fry2-4g/尾;当年鱼种subyearling5-8g/尾;1龄变态期鱼种yearling smolts11-20g/尾。银鲑:鱼苗fry 2-5g/尾;1龄鱼种14-25g/尾
我国:四大家鱼,普遍大规格鱼种13.3cm(可能在40-50g)。
点评:我国放大规格鱼种的优点是,放流鱼类的存活率高。缺点是:培养成本高;且鱼类在人工环境中培养时间过长,容易削弱它们在野生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6)放流效果评价
美国:美国对放流多大规格、什么时间放流、放流后种群变化(成活率、生长等)、放流鱼类对野生种群有哪些影响等等都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图3)。
图3 美国对不同放流规格和放流时间的研究情况
我国:早期对四大家鱼的放流规格开展过大量研究,并最终根据我国湖库翘嘴鲌常见规格的口裂,确立了放养13.3cm的大规格鱼种。但是,目前我国对大量开展的人工放流,虽然也有一些评估工作,但总体上淡水鱼类方面好的评估不多,工作非常缺乏。
总之,中美两国都非常重视和都在广泛开展鱼类的人工放流,但在人工放流的策略上仍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两国的人工放流策略,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评论。若您对我们的内容感兴趣,欢迎点赞、转发分享。对我们文章的不足,欢迎提出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