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2024年度国自然基金即将放榜之际

文摘   2024-08-19 22:33   上海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1

又到了一年一度国自然放榜的季节了,按照历年的惯例,国自然基金的放榜时间基本会在本周稍晚的时候,网上有人说会在8月22日,我想即使不是22日,也会与这个日子相差不会太远。而到了基金放榜,自然会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拿到基金的,自然会很开心,但即使今年没有那么幸运拿到基金的朋友,其实也大可不必这么在意,毕竟,基金的中与不中,真的不是您努力就可以了,毕竟资助率这么低,纵然是直接抽签,您也不一定能“中奖”啊。这也不由得使我们想起杜甫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们也真诚地希望基金委能在资助比例上能有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青年基金的资助比例能提高再提高一些,这样可以帮助年轻的学者尽早走到自主科研的轨道上来。但是,这种对“外人”的要求,毕竟不是一种我们自己能够左右得了的,所以在此,我倒更愿意给年轻的朋友们支支招,看看这些方法,是否能帮到您。

2

几点建议

假如您今年可能也和我一样不幸没有“中奖”(拿到基金),那么首先希望您也能放平心态,不要气馁,更不要怨天尤人。要相信绝大部分的基金评审专家还是相当不错的,之所以没中,可能与自己基金本子写得还不够好有关。因此,可以心平气和地看看基金委给我们的反馈意见,再结合自己的本子,看看评委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是否正确、合理?是否有可借鉴之处。当下,由于基金申请量巨大,因此我们的基金本子很有可能送到了大同行、而不是小同行的手中,因此评审专家的意见有时可能不一定准确,即使是这样,我们也要调整好我们的心态,为明年再战做准备。虽然基金委也有让您反馈意见进行申诉的条例,但可以这么说:这些申诉对于基金委完善评审可能有帮助,但对您基金评审的结果一定是没用的,即您说的再有道理,评审的结果也不会被改变,所以您还是认真做好下一年度再战的准备。但我们更希望您是在认真总结中提高下一年度成功的几率,这样的事才是最值得做的。因此,等基金放榜后,首先值得我们做的,就是认真阅读各个评审专家的评阅意见,然后思考这些评委的意见是否合理?如果评委讲得对的,那就为您完善本子提供了很重要的帮助了。如果评审专家给的意见,有误解的成分,那么您也要反思:是否您在表达上没那么准确,容易让人产生“歧义”了?所以这样的反馈意见也仍然是有用的,可以为您更好地完善本子提供了线索。如果真的很不幸碰到了恶意评审意见,那么这种是低概率事件,因此你可以这样想:明年您再碰到这种低素质评审专家的概率就更低了,因此明年成功的概率必然会提高。

其次,放榜之后,除了重视评审意见外,因为哪些同事获得资助也有了了解,可以借机向这些同事、朋友学习。如果您跟这些同事关系好,不妨将他们的基金本子要过来研读研读,看看他们的写法中有哪些是值得借鉴的。通过对比,您可以找出差距。即使有些同事不太愿意借给您看他的本子,其实这也很正常,毕竟他的基金还未开始研究,可能他也不愿意过早公开他们的研究内容。但我觉得您仍可以跟他当面交流,或者请他/她帮您看看您本子存在哪些不足,“三人行必有我师”,何况成功的人总有他们成功的经验。即使同事中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也可以向更广大的朋友圈求助,请今年中基金的朋友给您提供意见和建议。当然,我们也欢迎朋友们借助我们公众号进行广泛的交流和讨论。欢迎朋友们把评审意见发给我们,我们可以借助公众号,来征求更广大范围内的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我觉得也可以自己帮助自己。通过今年的评审没有获得资助,表明我们的申请书可能更多的概率存在一些瑕疵/不足,或者至少没有别的本子那么足以吸引评审专家的兴趣。因此,我们可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对本子进行反复打磨,认真梳理。以下是小编给您的几点建议:

一是,认真梳理您的本子,在拟立项研究的科学问题的梳理上,是否有足够的创新性?自然基金要求有创新,同时您研究的科学问题,其科学意义是否足以打动人?有的朋友喜欢追逐研究热点,比如听说“微塑料”热门,就也去跟风研究微塑料,您想想,当您去跟风的时候,您的研究思路就不一定很新,而您的评委很可能比您走在更前面,因此他们一看就知道您基金的问题出在那里。因此在选题的时候,一定要立足在自己长期研究或者有较好研究基础的领域。只有您自己有足够的、坚实的研究基础,您才是这个领域的真正专家,您才可能是走在别人前面的“那个人”。在自己很有基础的领域提出科学问题,通常会比较准确,毕竟您在您熟悉的领域里,通过大量阅读国内外的文献,对研究的现状和进展还是比较了解的。当然有的朋友可能觉得因为自己研究的这个领域,感觉“早就”被人家研究透了,没什么可研究的了。曾经本人团队想引进一个国内比较著名的教授团队的博士(博士后),他就跟我说,他觉得在这个领域,他导师早就把该研究的都研究过了,他来到我的实验室也没啥好再研究的了。我想这样的想法,在研究生阶段(无论是硕士或是博士)都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作为学生,站位还不可能很高。但我想跟年轻的朋友说,研究是无止境的,任何人、任何实验室团队,都不可能把某个领域的研究都能穷尽的。本人实验室主要研究:湖泊的渔业生态学和稻田的养殖生态学两个方向。无论是研究湖泊的渔业生态方向还是稻田的养殖生态学方向,其实都有着大量可研究的课题。为了帮助年轻的朋友们更好地选题,我就“现身说法”地给你们介绍我是如何选题的,希望能给您有所启迪。由于湖泊渔业生态学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领域,我举这方面的例子,也许没有说服力,我就拿稻田养鱼来举例子,因为这个方向看上去范围更窄,有点让人感觉到”山穷水尽疑无路“了。因为,如果您是从事类似这方面的研究的都知道,国内在这方面做的好的实验室很多,尤其是浙江大学的101实验室,那真是全国的楷模:两篇PNAS发表,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取经的。同时,由于本人研究的又是稻田养殖鲤鱼,而对于鲤鱼,国内更是有很多大牛:如厦大徐鹏教授等等,我也不多一一列出了。那么我们能否继续在这样的夹缝中找到我们的研究课题呢?很幸运,我们的上一个基金就是在这样的夹缝中幸运地找到了突围的方向。我们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尽管浙江大学对稻田养殖生态学(特别是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做出了非常杰出的研究,厦大也对鲤鱼的研究有了非常了不起的研究,但是对于我们要研究的稻田鲤鱼的起源、对稻田环境的适应性进化等科学问题,我们发现大牛们尚未涉及,于是我们就选择这个方向开展研究,果然幸运地拿到了基金。当然我们拿到基金自然有幸运的成分,但我仍然要告诉年轻的朋友,每个学科方向,当您深入下去的时候,仍然可以发现很多未知的科学问题是值得去研究的。在此,我再给您透露一下我们接下来还要申请的课题。当然希望以后评审我们这个项目的专家能高抬贵手。我们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是打算研究鲤鱼体色的进化机制。尽管在这个方向上,已经有一些老师,找到了鲤鱼体色相关的基因,但我发现,没有一个老师是从生态学进化角度来研究鲤鱼体色的,即即使鲤鱼的体色真的是某个基因决定的,那么是什么样的生态因素决定了这个基因的进化起源呢?更具体地来说,大家都看到过青色鲤鱼和红色鲤鱼,而且从以前的研究来看,黑色是显性基因,红色是隐性基因,但为什么有红黑相间的体色的鲤鱼呢?是什么环境因素导致鲤鱼体色会分化出不同的体色呢?您看,即使体色,我们仍可以有很多问题可以去思考。因此科学研究是没有止境的。二,除了选题和确立科学问题外,还要仔细思考您的科学假说、技术路线。对您要研究的科学问题,您要善于提出可能的科学假说。科学研究就是验证科学假设的过程。针对您的科学假设,提出可能的研究技术路线。同时,针对您的科学假设,您是否有一些初步的科学研究予以初步的验证,或者通过理论和其他研究提供佐证。即所谓的可行性和研究基础。您的科学问题的研究,既要有良好的研究基础,也要有较好的可行性,这些都需要您在申请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在明年申请前,您不妨苦练内功,把这些准备工作尽可能做的充分。三,是通过广泛的文献阅读和与国内外的朋友交流,了解在今年是否又有新的技术问世,可以帮助您更好的解答您的科学问题,这样您研究更容易取得突破。所以从了解掌握新技术的角度为您明年的申请做准备。因此,通过从不同的角度去准备您明年的基金,那么您明年的成功率就必将大大提高,最后的建议是,提前开始准备您的基金本子,在写作上也要好好下一番功夫,把您基金的本子打磨得再好一点,让明年的评委拿到您的本子时确实能眼前一亮,不得不为您的科学问题、研究基础和技术路线以及您的创新性所打动,那么您离成功就真的不远了。不知道我的这些建议,是否对您有帮助呢。欢迎留言评论,也欢迎大牛专家们批评指正。


指点米津
为您介绍我国淡水生态(环境)保护、农业、渔业发展的最新成就、介绍全国各地的特色高品质农产品和水产品、为您介绍全国有特色的农业、渔业旅游,帮您规划相关的农旅路线,为您提供大健康方面的知识等各种有参考价值的相关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