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本公众号给大家分享的是本人工作中的所见所闻、对水产等相关领域的专业思考、本人实验室团队的研究发现和科研故事等。感谢朋友们长期以来的支持、厚爱。
本公众号的宗旨是,坚持原创、坚持为朋友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若您喜欢,欢迎关注、转发和评论留言。
由于水平能力局限,文中不足和错误难免,敬请批评指正。本公众号文章不对外开白,敬请原谅。
引言
自9月8日以来近一周左右的时间,本人跟随访问团从密歇根湖边的芝加哥市沿伊利诺伊河和密西西比河南下,经哈瓦那至圣路易斯,一路所见,全是大片大片的良田和未经充分利用的水域(鱼类)资源,更加真切地意识到,中美两国在土地、水域资源/人口/经济发展程度/人民生活水平或条件/两国人民的饮食习惯与文化等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因此,也充分感觉到,美国对于自然资源的一些管理方式,对我国可能并没有太大的借鉴意义。比如,美国可以有多余的农田,被国家和一些NGO(非政府组织,如The Nature Conservancy, TNC等)购入后,用于抛荒,让土地休耕,或作为自然保护区,这在我国可能做不到;其次,美国的农田,除了南方几个州有一些水产养殖外,几乎都是大片大片的种植园,主要种植大豆、玉米等农作物,很少看到水产养殖池塘;对大多数的内陆水域更重视的是资源保护而非渔业利用等,这些理念、做法对我国这样一个耕地相对有限、但人口众多、百姓喜食水产品的国家而言,可能没有太多的借鉴意义。
美国中央平原的大片农田
尽管如此,美国在对待自然资源的管理理念、做法中也仍有一些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例如,尽管美国的耕地资源如此丰富,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将土地用于大量开发成“空置”的房地产、重复建设的交通用地。这是他们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体现之一。同样,在五大湖的渔业管理中,尽管他们非常重视资源的保护,特别重视防止外来种入侵的管理,但他们也并没有因此而僵化思想,对待五大湖中的不同外来种,采取了不同的对策,如没有经济价值、对生态影响大的外来入侵种鱼类或贝类,和具有较大经济价值的经济种类,其对待方式自然是不同的,其中是作为主要的增殖对象之一加以合理开发和利用。这无疑又反映了他们务实的一面,这也为我解答了前一段时间还摆在我面前的一个疑问,即国内有关部门曾问过我的这个问题:赛里木湖以前没有鱼类,水产部门把高白鲑引入了赛里木湖,这样的渔业利用方式是否合理、科学?当我们了解了美国在五大湖的渔业管理实践后,我们似乎也能对赛里木湖高白鲑增殖有一个合理的看法,即只要渔业利用,不对湖泊生态系统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那么这种渔业利用同样应该可以被接受。我们认为,美国在对待资源的深层次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使社会、经济和生态得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片面强调其中的某一个方面。无疑,这样的理念是具有借鉴意义的。因此,今天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下美国五大湖的渔业管理和利用情况,同时就美国五大湖渔业利用中对我国大水面渔业的发展具有借鉴或启示的一些方面,向朋友们进行介绍。
五大湖渔业概况
北美五大湖是大约在一万年前末次冰期的冰川退化时形成的巨型淡水湖泊(图1),其储藏的水量约占全球地表水的约1/5之多。湖泊中鱼类非常丰富,多达177种(其中139种是五大湖的土著鱼类),五大湖的渔业因此成为该地区历史、文化、环境和经济的一个关键特征。目前五大湖每年的渔业商业价值可以超过70亿美元,并带动了75000多个就业岗位。因此五大湖的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美国和加拿大政府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图1 北美五大湖(从左到右依次为:Superior,Michigan,Huron (Saint Claire), Erie 和Antario等)
五大湖的渔业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即最初的土著人生计渔业阶段(据考古发现,土著人在五大湖的渔业可追溯至2000-3000年前)、19世纪的商业化捕捞和20世纪以来的现代休闲渔业+最低限度的商业捕捞。
在欧洲人殖民新大陆前,当地的土著人就擅长用刺网、夜钓等方式捕鱼。但土著人的捕鱼主要满足生计,而非商业化。
图2 拍摄于1850年密歇根的Chippewa村的渔船(密歇根州档案馆照片)
在19世纪开始的近一个半世纪里,殖民者在五大湖开始了商业化的捕捞。关于五大湖的商业化捕捞,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The Good Years: A History of the Commercial Fishing Industry on Lake Erie等著作。五大湖鱼类资源极其丰富,因此在19世纪初及接下来的150年左右的时间内,五大湖的商业化捕鱼都是一个“big business”。随着商业化捕鱼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沿湖地区城市的兴起,在1850-1900年间,Toronto,Hamilton, Buffalo, Cleveland, Toledo, Rochester, Detroit, Chicago,Duluth, Superior和Milwaukee等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11个城市的人口在50年间也从21.5万 增长到364万。随着人口的增长,各种工业特别是鱼类加工、船舶航运等相关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工业的发展、也加剧了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产生,导致五大湖鱼类资源出现了严重的衰退。因此,20世纪初,随着第一家孵化场(Hatchery)的建立,五大湖渔业进入了一个stock-enhanced (人工增殖放流为补充的)渔业发展新阶段。各种对鱼类资源变动的科学研究逐步建立起来。
图3 俄亥俄州渔民使用的一种Pound nets
而五大湖现代的渔业利用,主要以休闲垂钓+商业化捕捞兼顾的一种渔业利用方式,随着大量Hatchery的兴建,渔业资源的科学管理,很多鱼类资源得到了逐步的恢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垂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也使商业捕捞的规模逐步下降。而之所以能保障五大湖渔业在二十世纪中以来的可持续利用,主要得益于当地对每一种主要经济鱼类的长期系统的科学研究,正是有了对这些鱼类资源的科学评估,使得其捕捞管理非常科学。
五大湖渔业对我国大水面渔业发展的启示
纵览美国五大湖渔业的发展历史,至少可以给我们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1. 美国对发展大湖渔业是极其重视、而不是很多人所认为的不重视。例如,美国为了不让入侵密西西比河的亚洲鲤鱼(即我国的四大家鱼)进入五大湖,以保护五大湖的渔业,不惜拆巨资在密西西比河进入五大湖的河流上建造拦河坝,在我们本次美国考察过程中,从美国同行那里了解到,为了建这个仅仅是为了拦鱼使亚洲鲤鱼不能进入五大湖,以保护五大湖渔业,美国已预算了相当于我国建设三峡大坝的资金,可见其对保护五大湖渔业的重视程度。而且不仅如此,据了解,美国为了保护五大湖渔业,美国已投入了大量资金(62亿美元),用于对入侵美国的亚洲鲤鱼的各种研究与最终的防患措施。
2. 在防止亚洲鲤鱼入侵五大湖的同时,美国并不是就片面反对外来种引入五大湖。前不久国内曾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国新疆赛里木湖原本没有任何鱼类生存,水产部门把高白鲑引入了赛里木湖进行渔业利用,这是否在赛里木湖引入了外来种?会对赛里木湖的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当时我确实不知道如何回答,但通过与美国同行的深入交流后,我们可以认为,在赛里木湖引入高白鲑的行为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或可取的,这与美国把几种太平洋鲑引入到五大湖是一样的。很早以前,为了提高五大湖渔业效益,他们就把帝王鲑、银鲑和虹鳟(硬头鳟)引入到五大湖中,从此成为五大湖中最重要的渔业资源之一,至今仍深受欢迎,对这些鱼类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与五大湖的土著经济种是完全一视同仁,甚至更加重视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对待不同的外来种的态度是不同的。外来种不一定是入侵种,当然,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引入高白鲑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开展评估研究,深入了解鱼类的引入,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既为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也为渔业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系统的管理、保护提供依据,这正是五大湖渔业管理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方面之一。
3.对五大湖渔业的重视,还体现在从事五大湖渔业研究的机构多,有大学,如密歇根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NOAA等,他们对主要鱼类的生物学、生态学研究深入、系统,为五大湖渔业管理、鱼类资源修复与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他们不但对研究鱼类,还围绕影响鱼类种群的各个环节如对鱼类栖息地、产卵场等重要生境、主要饵料生物及其资源、水文动力等与鱼类种群动态的影响和关系开展研究,因此基于这些研究,最终都能建立单种群管理模型,基于模型,能使每一种鱼类的捕捞额度都能较为科学合理地分配到不同的州(和加拿大的有关省),做到了对鱼类资源的最大限度的定量化科学管理。正是有了对渔业重要性的认识,才有了系统的科学研究,又为渔业的科学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使得即使五大湖渔业跨了两个国家,在美国又跨了8个州,但仍能做到科学调度和合理分配鱼类捕捞配额等。而更值得推崇的是,他们有着长期系统的统计和研究记录,从而为渔业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数据支撑。而正是我国对这些基础研究的缺乏,才使得我国的渔业管理、特别跨行政区划的水系上的渔业管理,缺乏支撑,各自为政,从而不利于鱼类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
4.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共享机制,而非对立关系美国在五大湖渔业管理方面,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是不同单位、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和共享机制,而不是各自为政、甚至对立。反观国内,九龙治水现象普遍,多数情况下,大家各自为政,因而很容易产生利益纷争,而不是为了共同目标努力,例如,本来不同的部门都应该为千岛湖水环境保护而协同推进,但国内不同部门的话语权并不相同,有些部门对鱼类、渔业缺乏基本的知识、研究,却可能掌握着更多的话语权,而在缺乏对鱼类资源应有了解的情况下经常制定出一些对鱼类种群、群落结构的不合理管理要求,无视长期的实践成效和科学依据。
5.渔业利用方式的变化:从渔业发展历程来看,五大湖的渔业,经历了从生计渔业、商业捕捞到休闲垂钓为主的三个不同渔业利用阶段的转变。这种变化过程,也将是我国对内陆水域鱼类资源利用的三个阶段。因此,未来我国大水面渔业必将迎来休闲渔业大发展的时代。但休闲渔业的发展,也仍离不开对鱼类资源的科学管理。因此加强对内陆水域鱼类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研究,将是大水面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值得指出的是,纵观美国五大湖渔业的发展历史,尽管也曾出现过环境污染、过度捕捞和外来种入侵等外部因素的冲击,但五大湖的渔业利用从来没有中断过,而之所以能做到了资源的有效修复、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强有力的科学研究是重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