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特邀专家岳晓东教授:孩子为什么会“躺平、摆烂”?深度解析背后原因

文摘   育儿   2024-12-04 17:33   山东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很多孩子逐渐出现“躺平”,甚至“摆烂”的现象。


他们拒绝上学,不与外界接触,整日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黑白颠倒,游戏成瘾,这种情况似乎越来越常见。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们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的孩子天天“躺平”在家,不愿意出门?


当孩子沉迷手机时,很多家长都会感到束手无策,觉得是手机导致孩子成绩下滑,但简单地没收手机,往往只会适得其反。


事实上,孩子并不是因为手机而导致厌学、成绩下滑,而是因为“厌学、躺平”所以才会沉迷手机。


手机只是孩子用来解压、寻找存在感和价值感的一个通道。



那为什么孩子会“厌学、躺平”呢?其实最核心的点,在于孩子的内心没有力量去面对学业上的困难。


想想重新给孩子注入力量、让孩子变得主动,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为帮助家长们破解这一困局,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特邀专家岳晓东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专题讲座——《孩子“躺平”在家背后的原因》。岳晓东教授凭借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为家长们深入解读了孩子“躺平、摆烂”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深入剖析了孩子产生抑郁情绪问题的根源。

研究成果:在个人心理健康、创新心理学、幽默心理学和青少年偶像崇拜等方面做出了大量的研究,成绩斐然,并先后在国内外的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影响深远。


01

从心理学角度看,

孩子为什么会“躺平、摆烂”?


首先,是病理性的。也就是器质性病变,特别是抑郁症。


当一个孩子学习压力过大,以至于精神濒临崩溃,这可能是抑郁症的表现。


抑郁症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做任何事情都特别迟缓。


容易厌恶自己,对学习、生活都失去了兴趣,每天无精打采、疲惫不堪。


这些症状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快感缺失”,即感到生活失去了意义。


随着抑郁症的发展,孩子的情绪可能从轻微的不开心逐渐演变成严重的快感缺失。


当快感缺失进一步加剧时,可能就会陷入重度抑郁的状态,表现为精神萎靡,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行动迟缓,甚至麻木。


原本做事麻利的孩子,现在可能会变得慢吞吞,即使再怎么努力也难以完成任务,经常感到有挫败感。


特别是女孩,可能会频繁地、莫名其妙地流泪,甚至感觉自己什么都不行。


在抑郁症的影响下,孩子可能就会变得越来越懒散,容易放弃。


其次,是非病理性的。就是孩子对某些学习科目学的艰辛,非病理性的情况属于功能性障碍。


这通常发生在孩子在某些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觉得学习特别困难,难以继续时,他们的认知可能会变得“灾难化”,过于绝对化和两极化。


在这种状态下,他们可能会感到极度崩溃,甚至不愿面对学习。


这种心态往往是孩子过度泛化了学不下去的科目的感觉,以至于影响到其它原本可以学好的科目,以致于其它科目也受到了影响。 



02

孩子产生“抑郁”情绪的根源?


孩子的抑郁情绪往往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


孩子在成长初期通常都是快乐的。


然而,随着孩子进入小学、初中乃至高中阶段,有些孩子会突然表现出抑郁症状,感到学习困难,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这背后往往隐藏着许多原因,比如低效的学习方式、学习无力感等。


当孩子被迫去做他们不喜欢或做不好的事情,而同时又被禁止去做他们真正喜欢的事情时,这种矛盾和压力会逐渐积累。


特别是在面对一些难度比较大的学习科目时,如果孩子缺乏兴趣和动力,硬着头皮去学习,最终可能会导致学习上的“肌肉拉伤”,就会产生精神上的崩溃和抑郁。


具体来说,在连续两周时间内,如果发现孩子有以下症状,或者在这些症状中的5条或5条以上持续稳定出现时,可能就已经构成了抑郁症。


(1)早晨难以起床,缺乏活力;


(2)工作或学习时难以集中注意力,思维变得迟缓;


(3)对生活失去兴趣,原本热衷的事物变得索然无味;


(4)开始频繁地自我否定,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


(5)甚至出现自杀的念头;


(6)睡眠质量严重下降,频繁失眠或早醒;


(7)做任何事情都容易感到疲倦,容易放弃。


当孩子真正陷入抑郁情绪时,一方面家长要积极地寻求专业的疗愈,另一方面家长还要学会正确接纳和理解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关爱。


通过接纳孩子的感受、理解他们的困境,帮助孩子重新找回生活的乐趣和信心。


如果孩子处于非病理性的,也就是功能性的学习障碍,比如某些科目学习困难,那么家长就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和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关注自己擅长的科目,同时,对于学习困难的科目,家长也要鼓励孩子尽量去尝试和学习,理解并尊重孩子的内驱力。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孩子的内驱力需要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培养。


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可以简单地通过硬性要求或强迫让孩子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


有些家长在对待孩子学习的问题上不够负责任。


他们往往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和需求,只是一味地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而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感受和承受能力。


这样的做法往往就会导致孩子在学习上处于“抑制”状态,感到疲惫不堪,最终可能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导致情绪崩溃。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最初都是希望做好孩子,希望做最好的自己。


但是,随着学习进度的不断加快和压力的增大,他们可能会感到力不从心,逐渐失去信心和动力。


这时,家长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重新找回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因此,家长需要尊重科学,尊重事实,更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家长需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


同时,家长也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所以,面对孩子的种种困境,家长首先要深刻反思:孩子为什么会陷入“抑郁”的情绪,为什么无法重返学校?


孩子所出现的这种表现,绝不仅仅是抑郁那么简单,它背后其实隐藏着更为复杂的原因。


家长需要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探寻他们真正的需求和困扰。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需要找到最适合他们的疗愈或陪伴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有耐心和爱心,因为孩子的状态不可能一蹴而就地得到改善。


要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和理解,孩子一定能逐渐走出阴霾,重新找回生活的色彩。




真实案例

青春期叛逆抑郁焦虑症自卑敏感学辍学沉迷网络

专家访谈

黄杰校长:一招教你解决孩子抑郁焦虑问题!从小优秀的孩子为何长大“躺平”了? 岳晓东教授:抑郁症“不可小觑”,家长要正确认识抑郁症的危害! 张久祥:如何发挥夫妻关系在家庭教育的关键作用

基地简介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是经国家各级政府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12~18岁青少年心理辅导、行为矫正、兴趣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专门机构。基地采取严格的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采用心理引导、行为纠正、强化训练、感恩教育、社会体验、家庭教育指导等措施对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孩子进行疏导和综合教育。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专注12-18岁青少年心理辅导、行为矫正、兴趣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专门机构,采用621筑基计划+(3+2+1)教学模式+双轨动力指导系统等专业指导措施,对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孩子进行疏导和综合教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