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特聘专家李永志博士:化解孩子心理问题的方法:父母做到了,孩子就好了

文摘   2024-12-03 17:34   山东  



这是一位孩子家长的留言:


孩子厌学、拒学,走不进学校,就算进了学校也学不下去,三天两头以各种原因请假;

 

敏感脆弱,胆小,自我封闭,把自己沉浸在手机游戏中,不出门,不和同学、家人交流;

 

想了各种办法把孩子送进学校,但不管怎么做,讲道理、哄骗,奈何孩子就是动不起来。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在这个“内卷时代”确实是越来越多见了。2020年中科院心理所发布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中,初中阶段有四分之一,高中阶段有三分之一的青少年存在抑郁风险(包括轻度抑郁风险、高度抑郁风险)。


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期,很多父母对于孩子的心理问题感到束手无策、焦虑不安。那么,当孩子真正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家长到底该怎么办? 


为帮助家长们更好的认识并应对孩子的心理问题,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特聘专家、中科院管理心理学李永志博士为我们带来一场专题讲座——“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父母应该怎么做”。不仅为家长们深入剖析了孩子心理问题的多元面貌,更为家长们提供了实用且贴心的应对策略。

研究方向:心理学和管理学系统教育、家庭关系指导青少年成长解惑、个人心理问题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关系督导


什么是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指人们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即指所有心理及行为异常的状态。如情绪消沉、心情不好、焦虑、恐惧、人格障碍等都是心理问题。


心理的正常与异常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绝对的界限。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会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存在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从专业角度审视,孩子叛逆、厌学、社交困难的核心不是行为问题,而是心理问题,但这些内在的心理困扰,却常常通过一些行为呈现出来。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家长会不经意间给孩子贴上种种标签,比如:

 

“孩子总是坐不住,好动”,“爱挑战权威,与别人打架”,“性格内向,见到人就害羞、逃避”,更为严重的像“自闭症,难以融入社交圈”等等。


实质上,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其性格特质千差万别,都拥有其独特的个性和魅力,这正是他们宝贵的个性所在。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会有哪些表现?


首先,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正常的心理活动。比如,看到老虎时的自然反应——害怕、紧张与恐惧,这并不是有心理问题的表现。



当这种对老虎的恐惧过度泛化,影响到日常生活,甚至没有直接接触老虎也会感到焦虑,就可能超越了正常范畴,这就是心理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有心理现象”与“心理出现问题”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心理问题往往源于我们认知层面的偏差与扭曲。


对于孩子而言,在步入青春期的阶段,他们会变得不听家长的话,甚至不跟家长沟通。这种表现,是孩子在挑战权威、追求自我,并非出现了心理问题。


同样的,当孩子在学校遭受批评后,回家表现出情绪的低落、拒绝交流等,这是情绪管理不佳的表现,也并非心理问题。



“心理出现问题”与“心理有问题”虽然都涉及心理状态的非正常状态,但实质上它们并不相同。


比如,孩子在青春期阶段,不愿见人、社交回避、自尊心增强,以及对家长和老师的态度转变,这都是成长过程中自我认知与情感发展的正常体现,并不是心理问题。


(1)一般性心理问题:


当正常的心理变化被过度泛化,导致情绪影响日常生活,便可能演化为了心理问题。此类问题,可以称之为“一般性心理问题”。


比如,因为在学校受到批评,或因为一件小事引发的睡眠障碍、情绪不高涨、逃避上学等等。


适度的情绪波动是心理活动的正常表现,但若因此陷入自我怀疑、恐惧社交,甚至影响学业,这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2)严重性心理问题:


严重性心理问题可能表现为持续的学业逃避、与家长发生严重冲突、对老师与家长批评的极端反应以及对自身价值的否定


这类问题往往伴随着不合理信念的固化,即对某一事件或言论有绝对化、灾难化的看法。


(3)神经症心理问题:


如果严重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与缓解,随着问题的不断累积与深化,其心理状态可能逐步演变为神经症。



神经症主要包括四大类:


首先是焦虑情绪。一般会出现一些担忧、恐惧、逃避、内心烦躁不安的情绪;


其次是抑郁情绪。会产生自我怀疑与否定的想法,认为“我做不到”,自我认知显著下降;


再者是强迫症。可能表现为多动症,包括抽搐、小动作等等,都是心理失衡的外在表现。


最后,若病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就会出现更严重的精神类疾病的风险


精神类疾病一般会涉及幻觉、幻听、幻视等感知异常,陷入与现实脱节的虚幻世界,对未发生或不存在的事情产生强烈的恐惧反应,导致知、情、意三者间的严重失调与错乱。


无论是焦虑、抑郁、强迫还是恐惧等神经症症状,都应立即寻求专业机构的指导与支持,采取药物方法、物理疗法、心理疗愈以及家庭陪伴的方式,去帮助孩子应对当下的心理问题。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家长该怎么办?


一般性心理问题是正常情绪的一种表达,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可能经历到的,我们要学会接纳和理解这些情绪反应,而不是简单地否定或忽视它们。


作为家长、同学及老师,我们应当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来面对,避免轻易给孩子贴上“有问题”的标签。



当心理问题达到严重程度时,认知系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紊乱,产生强烈的逃避心理,比如,一些人除自我价值感低下以外,还会出现幻听、幻视等幻觉,进而就会采取回避、退缩等自我保护的方式。


面对此类情况,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多种专业方法,比如叙事疗法、游戏疗法、沙盘游戏,以及团体疗愈等多元化手段,帮助孩子有效疏解心理压力。


此外,家长也需要不断提升自我,学习并掌握科学的方法陪伴孩子成长,积极寻求社会资源,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当家长发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首先要学会鉴别问题的本质,清晰区分是心理问题、行为偏差、性格特质,还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形成并固化下来的习惯。


如果是心理问题,这意味着孩子的认知系统已经形成了压力,甚至可能已经主动发出求助信号。家长需进一步深入分析,凭借对孩子的了解和观察,做出至关重要的判断。


当孩子在生活中遭遇不顺或心理压力时,家长应从自身立场出发,正视并接纳这一事实,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波动,而非单纯拘泥于行为的表现。 



当孩子出现问题,无论是轻微的心理困扰,还是存在焦虑或抑郁情绪,家长都应及时给予孩子最大的支持。


首先,理解并接纳孩子的现状。


保持理性,积极寻求专业的帮助,并做出诊断。这不仅是情感上的共鸣,更是建立信任与沟通的基础。


其次,情感支持。


要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不能仅仅通过批评、指责或埋怨来应对孩子的问题,更不能因为一时的挫败感而选择放弃。


同时,家长要调整好自身的情绪,避免因过度焦虑而影响到孩子。


再者,在接纳与理解的基础上,努力重建与孩子的沟通关系。


家长要尽量改变与孩子的沟通方式,用更加积极、有效的语言和孩子交流,建立一个新的沟通途径。


最后,理解并评估孩子的当前状态。通过观察与沟通,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与困惑,从而给予他们最贴心的支持与帮助。



孩子只是家庭中的一份子,如果孩子出现问题,家长要从孩子所处的家庭关系和环境中进行整体的改变,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们的关爱。


孩子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没有一个鉴别的眼睛,不能及时针对孩子的情况作出合理的支持和帮助。



真实案例

青春期叛逆抑郁焦虑症自卑敏感学辍学沉迷网络

专家访谈

黄杰校长:一招教你解决孩子抑郁焦虑问题!从小优秀的孩子为何长大“躺平”了? 岳晓东教授:抑郁症“不可小觑”,家长要正确认识抑郁症的危害! 张久祥:如何发挥夫妻关系在家庭教育的关键作用

基地简介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是经国家各级政府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12~18岁青少年心理辅导、行为矫正、兴趣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专门机构。基地采取严格的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采用心理引导、行为纠正、强化训练、感恩教育、社会体验、家庭教育指导等措施对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孩子进行疏导和综合教育。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专注12-18岁青少年心理辅导、行为矫正、兴趣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专门机构,采用621筑基计划+(3+2+1)教学模式+双轨动力指导系统等专业指导措施,对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孩子进行疏导和综合教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