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个妈妈在后台留言说:
自己孩子上初一,平时住校,成绩还不错。
但是这两个月放暑假,孩子彻底躺平摆烂,天天沉迷在网络上,像是在报复性玩一样。
一说让他学习,就开始发脾气、炸毛,难道孩子平时的努力、上进都是假的?
相信有很多孩子,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在学校得过且过,懒得去努力,觉得再怎么努力也就这样了!
这类孩子有厌学的倾向,还没有达到辍学的地步,在学习上更多的是选择躺平、摆烂。
在当下这个教育内卷的时代,父母将孩子的成绩看的比什么都重要,父母替他们忧心如焚。
他们却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对待学习,让父母们头痛不已。
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是厌学的,更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是自暴自弃、不思进取的!
但是,父母可曾想过,为什么孩子一遇到困难就躺平、摆烂呢?孩子从一开始就是这种态度吗?
今天,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特聘专家张久祥教授为大家带来“为什么孩子遇到问题后容易摆烂躺平”专题讲座。
张教授凭借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为家长们深入解读了孩子“躺平摆烂”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走出躺平摆烂的困境。
擅长领域:青少年心理问题咨询与疗愈;家庭整体心理动力调整;矫正改变青少年厌学、人际关系不良;各类焦虑抑郁情绪的调适、疗愈;团体心理疗愈、抑郁症疗愈
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想要解决这些问题,通常需要三大资源:
一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解决问题的资源;
三是解决问题的时机。
成年人之所以能在面对问题时有很强的应对能力,一方面是因为肩负着家庭责任,另一方面是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心理承载力。
然而,对于孩子来说,特别是18岁之前的青少年,他们的人格尚未完全定型,缺乏独立的经济能力和独立的人格,处理困难和问题的能力还在成长中,心理成熟度也比较低。
所以,才使得他们在面对外界压力和打击时,更容易受到冲击,缺乏有效的情绪管控能力,甚至可能导致人格破产,就很容易走向极端,做出冲动的选择。
这也是为什么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根据研究,25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发案率的60%-70%。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格和心态,以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一
孩子为什么会“躺平、摆烂”呢?
从当今社会的角度来看,主要受三大因素的影响。
1、社会内卷现象日益严重
如今,青少年面临的竞争压力巨大,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残酷的竞争。
特别是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的阶段,竞争压力更是达到了顶峰,形成了所谓的“剧场效应”。
这种效应就导致,孩子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不得不提前学习、过度学习。
例如,小学阶段的课程在幼儿园时期就开始学习,中学阶段的课程甚至在孩子小学还未毕业时就已经提前接触。
然而,这种畸形的竞争模式不仅未能培养孩子的抗挫折和抗打击能力,反而让他们在面对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的压力时感到无所适从。
在这种长期高压环境下,他们就会逐渐失去对学习的热情,会选择逃避,而“躺平摆烂”便成为了一种选择。
2、抗挫折教育存在缺失
无论是00后还是10后的青少年,他们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缺乏足够的生命教育和抗挫折教育。
在当今社会,青少年因为学习压力大、人际关系受挫、家庭矛盾等原因,很容易产生极端行为,比如跳楼等一些放弃生命的行为。
在这些事件背后,恰恰反映出孩子在面对压力时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
他们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处理这些负面情绪和压力,因此在遇到挫折时容易选择逃避或采取极端行为。
中国青少年群体中,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发生率高达24.6%,这进一步说明了他们在应对压力和挫折方面的脆弱性。
由于缺乏足够的抗挫折教育,孩子在面对困难时就会感到无助和迷茫,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只能选择躺平。
3、心理上的外攻击与内攻击
心理学中有两种攻击方式:外攻击和内攻击。
挫折攻击理论(或称为挫折反击理论)是在受到挫折或感到不安全时,可能会采取的攻击行为。
当我们遭遇挫折,感受到外界的不安全时,往往会选择反击,这种反击即为外攻击,就是反击那个让我们感到不安全或恐惧的对象。
还有一种攻击方式是内攻击,在青少年群体中,这种攻击尤为明显。
而孩子的“躺平摆烂”、“放弃责任”以及“抑郁焦虑”等状态,都是内攻击的表现。
这些行为实际上是他们在面对无法承受的压力或挫折时,选择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他们无法对外发泄情绪,只能将攻击转向自己,通过放弃承担责任的方式,来减少内心的痛苦和焦虑。
躺平摆烂,作为青少年的一种内攻击方式,看似柔和,却同样具有破坏性,会让他们逐渐失去社会功能,变得消极怠惰。
也可能表现为更极端的形式,如自残、殴打亲人或自杀,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内攻击表现。
4、缺乏锻炼逆商和意志力的机会
这一代青少年的成长环境过于顺利,他们从小便接触到了丰富的物质生活和优越的生活条件,加之父母无微不至的保护,使得他们很少有机会面对挑战和困难。
这样的成长环境,恰恰在无形中剥夺了他们锻炼逆商的机会,还有在逆境中学会坚持与成长的能力,即我们所说的意志力。
意志力,本应是驱动我们去做该做的事,在面临法律、伦理或道德的约束时,能够自我规范,不去触碰那些不应触碰的底线。
但遗憾的是,这一代青少年的意志力水平并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这直接导致了他们心理发展的不健全与心理健康水平的低下。
所以,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时,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难以自如应对。
二
面临这些问题,父母应该如何帮助
孩子走出困境?
1、培养孩子独立承担的能力
我们必须从自我做起,从家庭做起,为孩子树立榜样。
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孩子独立承担责任的能力,教导他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例如,明确告诉孩子,在18岁之前,他们有12年的学习时间,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
要让孩子知道,虽然学习可能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但人生中的苦与甜是相辅相成的。
现在吃的苦,将来都会变成甜;而你现在享受的甜,如果并非通过努力得来,将来可能会变成苦。这里面的因果关系至关重要。
对于孩子来说,学习吃苦是他们的“因”,而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则是他们的“果”。
所以,父母应当明确告知孩子:
第一,不要盲目模仿父母的行为(若父母行为不当);
第二,要全力以赴完成自己的人生任务(努力学习、成长和进步)。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应坦诚相待,既不哄骗,也不诱导,更不欺骗,而是让他们明白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2、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每个人都需要经历一个适应的过程。
特别是对于那些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他们可能在家里享受了过多的关注和呵护,导致他们在人群中难以适应。
父母要向孩子传达这样一个观念:
社会就像一个广阔的海洋,而每个人只是其中的一滴水。
单独的一滴水在太阳下很快就会蒸发消失,但当我们融入这片海洋时,就能持续存在,并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正如一群人可以一起前行,虽然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却能走得更远。
在这个意义上,父母就要鼓励孩子积极融入群体,学会与人相处,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现在的青少年中,存在“躺平”和“摆烂”的现象,这主要源于两大原因:
第一,不适应学习带来的压力;
第二,不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
因此,在这些逻辑关系中,孩子更需要学会成长,不仅要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还要学会如何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3、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个孩子的“躺平摆烂”往往与他的价值观是紧密相连的。
当孩子认为不需要付出就能得到想要的一切,或者总是依赖父母和更大的资源去获取时,这种观念已经偏离了正确的价值观轨道。
父母需要明确告诉孩子,无论是想要的生活还是物品,都不会凭空而来,父母和社会都不会无条件地给予。
要让孩子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才能真正获得想要的东西。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引导孩子认识到,他们现在唯一能做且必须做的事情是战胜自己。
“躺平摆烂”,实际上是对自己的放弃和打败。
相反,站起来,勇敢地走向学校,面对学习的挑战,这才是战胜自己的表现。
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困难,都会有过退缩的念头,打过退堂鼓。
但关键在于,我们不能让自己永远停留在退缩和失败的状态中。躺平摆烂,只是在逃避现实,是在打败自己。
我要告诉大家,对于那些选择“躺平摆烂”的孩子,我们需要更深入地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在一定意义上,他们可能在学习、人际交往、适应压力环境等方面感到困惑和无助,而“躺平摆烂”也并非在逃避,只是没有找到应对问题的方法。
父母要明白,“躺平摆烂”的孩子并没有错,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责任推给孩子,认为他们错了。
父母需要更多地理解孩子,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更重要的是,要陪伴他们成长,和他们共同面对困难,共同寻找解决之道。
最后,我想送给家长一句话:
面对孩子的成长,哪怕他躺倒、摆烂了,父母要做的,就是陪伴加等待。
陪伴是给予孩子温暖和支持的最好方式,而等待则是给予孩子时间和空间去成长和改变。
陪伴是最好的等待,等待是最好的陪伴!
真实案例
专家访谈
黄杰校长:一招教你解决孩子抑郁焦虑问题!|从小优秀的孩子为何长大“躺平”了? |岳晓东教授:抑郁症“不可小觑”,家长要正确认识抑郁症的危害! |张久祥:如何发挥夫妻关系在家庭教育的关键作用
基地简介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是经国家各级政府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12~18岁青少年心理辅导、行为矫正、兴趣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专门机构。基地采取严格的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采用心理引导、行为纠正、强化训练、感恩教育、社会体验、家庭教育指导等措施对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孩子进行疏导和综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