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正是人生中最灿烂的年纪,而我却被一层阴霾笼罩,陷入了深深的抑郁之中。
其实,我只是希望爸妈能多懂我一点,在我需要的时候,能给我一个温暖的拥抱和一句安慰的话。
可是,就连这样简单的愿望,我都觉得难以实现。
有时候,我真的好想逃离这一切。
我不止一次用自伤、喝药的方式来麻痹自己,好让自己忘记那些痛苦。
有时候,我甚至会想,如果就这样结束一切,是不是就能彻底解脱了。
我的人生,在17岁跌入了深渊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发现自己仿佛陷入了焦虑的漩涡,每天都被这种情绪所困扰。
我的脾气开始变得暴躁,就像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有时候连我自己都觉得特别陌生和害怕。
我假装撒娇跟爸妈说,我好像生病了。
他们带我去做了体检,但检查结果却显示一切正常。
我就这么一天天在煎熬中挨着,终于熬过了中考。
虽然成绩勉强让我进入市里的高中,但心里的阴霾却并没有消散。
高一开学没多久,我感觉自己的情况越来越糟糕了。
我开始讨厌学习,一拿起书本就头疼,和同学们的关系也变得十分紧张,常常因为一点事情就争执不休。
在学校,我成了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刺头”。
回到家,爸妈也不理解我,他们都觉得我矫情,责备和打骂成了家常便饭,在他们身上我找不到一丝温暖。
后来,我鼓起勇气,不顾父母的反对,向学校请了假。
那段时间,我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想见任何人,也不想和任何人说话。
就只想一个人守着电脑,玩游戏、刷视频、甚至发呆,从白天到黑夜。
但爸妈却认为我在装病,逃避上学。
在他们眼里,我完全就是一个叛逆的、不可救药的孩子。
一天,我和爸妈因为上学的事情大吵了一架。妈妈把我狠狠地骂一顿:
“你别再装了,你以为我不知道吗?你就是想在家里玩游戏,才不想去学校!”
“我们辛辛苦苦供你读书,你却这样糟蹋自己,你对得起我们吗?”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哪个像你这样?别人能上,为什么你不能!”
妈妈就这么一句接一句的对我破口大骂,一边骂还一边使劲推搡着我。
我试图解释,但我知道,任何解释对他们来说都是徒劳。
他们无法理解我,更不知道我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那天晚上,我失去了理智,拿起那瓶被我偷偷藏起来的安眠药,一股脑吞下去大半瓶。
我只想快点结束这一切的痛苦和挣扎。
我的行为无意间被爸妈发现,他们夺过我手中的药瓶,强行带我去医院洗胃。
我用尽全力挣扎着,不想去医院。他们为了让我去医院,甚至还报了警。
最终,在警察的协助下,我被送进了医院。
躺在病床上的那一刻,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和绝望。
恐惧的开端,源于我的原生家庭
一说到“妈妈”这个词,在很多人的脑海里,她应该是慈爱的、温暖的模样。
然而,在我的记忆里,我的妈妈却是一个性格强势,脾气暴戾,控制欲极强的人。
从小到大,妈妈总是在不停地呵斥我,动不动就是一顿暴打。她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个冷冰冰的机器人。
只要我做的事情不符合她的意愿,她就会特别生气,甚至和我说一些十分刺耳的话。
她几乎从来没有正面鼓励过我,更没有在她那里感觉到一丝温暖和支持。
整天除了批评就是指责,在她面前我总感觉自己一无是处,甚至不相信有“爱”这种感觉。
妈妈平时对我管教特别严,不容许我犯一点错误,尤其是在学习方面,只要稍有疏忽,就会遭到她的严厉训斥和打骂。
晚上写作业,要是被妈妈发现我在偷懒,她就会一脚把房门踹开,直接把我拎出去打一顿。
如果考试考得不好,哪怕只是下降了一两分,妈妈也会毫不留情地对我非打即骂。
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帮妈妈剥蒜,蒜皮不小心掉在了地上。
在我看来,这本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妈妈却莫名其妙地就冲我发了好大一顿火。
妈妈的身体不太好,为了让她高兴,即便我心中有再多的委屈,也会一直隐忍。
我把所有的痛苦都压抑在自己心里,从不敢反驳一句。
但这样的做法并没有让我感到快乐,反而让我更加焦虑和不安。
我开始害怕看到妈妈,害怕自己不小心犯下一点小错误就会让她生气。
以至于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只要一看到妈妈,就会心生恐惧。
在她面前,我觉得自己即便做得再好,学习再努力,都让我感觉自己毫无价值。
每次一想到这些,我就格外地焦虑,整晚整晚的睡不着觉。
即使后来长大了,我的情绪仍没有一丝缓解。
向外索取力量,反而迷失了自己
爸爸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到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也就逢年过节才回家一次。
说起爸爸,村里人都夸他脾气好,说他从来没有跟谁红过脸。可在我看来,他却特别的冷漠。
记得初中时,我报名参加了学校的演讲比赛。
我紧张得不行,在家里反复练习,可爸爸却对我的事情漠不关心,从不过问,更别提给我鼓励了。
比赛当天,我的大脑一片空白,紧张得忘词了,站在台上不知所措。
回到家,我以为能得到爸爸的安慰,但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下次努力吧。”然后,他就转身回了自己的房间。
爸爸的冷漠和疏离,经常让我觉得自己很失败,好像连他都对我失去了信心。
每次妈妈发脾气,家里就像被一层乌云笼罩着,压得我喘不过气。
而爸爸,每次却总是默默地呆在一边,仿佛这一切都和他没有关系。
甚至在妈妈打骂我时,他也总是避而远之。我觉得,我连他最基本的关心都不配拥有。
我每天都努力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但内心的压抑和烦躁却越来越难以控制。
有时候,一些很小的事情就会成为我情绪的导火索。哪怕是同学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可能让我的情绪崩溃。
让我根本没办法集中精力做任何事,只想找个出口发泄。
每当这种时候,我就会默默地躲进房间,用刀片轻轻地划过手臂,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发泄心中的愤怒和不安。
看着鲜血一点点流出,仿佛内心的压力也跟着统统一起消散。
我知道这样做很傻,但我似乎找不到更好的方式来释放内心的压力。
现在,我躺在冰冷的病床上,兜里还揣着剩下的半瓶安眠药。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接受了全面的心理检查。结果我真的生病了,中度抑郁。
医生为我开了药,让我在医院住了一周。
那些药片虽然能暂时缓解我的情绪,但却无法根治我心中的病痛。
出院后,爸妈给我办了休学手续,让我在家休养一段时间。
休学的日子我变得更加孤独和迷茫,每天过得浑浑噩噩,找不到方向。
仿佛只有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我才能找到一丝丝慰藉,抚平我内心的痛苦和不安。
在绝望中,努力寻求一片生机
为了拯救即将坠入深渊的我,爸妈经过多方专业的咨询,最终找到了基地。
幸运的是,我遇到了吴老师,她就像一位贴心的朋友,用她的专业和耐心,帮助我逐渐走出了心理阴霾。
初到基地时,我的情绪极其不稳定,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敌意。
尤其是看到身边陌生的环境和一个个不熟悉的身影,更让我觉得焦躁和不安。
每一刻,我都感觉自己像是被困在一个巨大的笼子里,想要逃离。
那时的我,常常故意制造各种麻烦,试图用极端的行为来对抗周围的一切,包括那些真心想要帮助我的老师们。
有时候还故意不吃东西,甚至还用恶意的语言来“威胁”他们。
然而,面对我的各种叛逆情绪,吴老师并没有退缩和回避。
不断地跟我说一些温暖的话来安抚我,试图让我放下心中的不安情绪,仿佛能看穿我所有的伪装。
逐渐,我被吴老师的坦诚和温暖所打动,慢慢向她敞开了心扉。
吴老师告诉我,抑郁并不是我的错,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这并不代表我有什么问题。
而我要做的,就是需要时间去接受自己的情感,去学会面对自己的痛苦。
我向吴老师坦言,我常常因为和妈妈的关系感到困惑和压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
吴老师耐心地听我倾诉,她告诉我,家庭中的问题往往源于缺乏一定的沟通和理解。
她建议我试着站在妈妈的角度去理解她的感受,去接纳她的情绪,而不是被它们所控制。
为此,吴老师还帮我回顾了一些和妈妈之间的矛盾场景,并教我如何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冲突。
吴老师还运用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疗愈方法,帮助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不断引导我倾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她还教了我一些放松情绪的小技巧,帮助我缓解内心的紧张和焦虑,比如深呼吸、冥想等,我觉得特别受用。
我每天都按照吴老师的指导进行练习,慢慢地我发现,心里的确舒服了很多。
我开始愿意和她分享更多的事情,也愿意尝试一些新的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基地的老师和学员们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与支持。在他们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勇气。
三个月时间过去了,我已经慢慢地走出了那段阴暗的日子。
如今,我已经不再是那个迷茫困惑的孩子,而是一个充满希望和勇气的自己。
那些曾经困扰我、束缚我的抑郁情绪都已成为过去。
虽然偶尔还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但我已经学会了如何用更加积极的方式来面对它们。
这场成长的旅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心灵的洗礼。
我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我的心中充满希望和勇气。
我相信只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真实案例
专家访谈
黄杰校长:一招教你解决孩子抑郁焦虑问题!|从小优秀的孩子为何长大“躺平”了? |岳晓东教授:抑郁症“不可小觑”,家长要正确认识抑郁症的危害! |张久祥:如何发挥夫妻关系在家庭教育的关键作用
基地简介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是经国家各级政府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12~18岁青少年心理辅导、行为矫正、兴趣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专门机构。基地采取严格的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采用心理引导、行为纠正、强化训练、感恩教育、社会体验、家庭教育指导等措施对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孩子进行疏导和综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