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摆脱游戏,不再躺平摆烂,开始主动学习:养废孩子最隐蔽的方式,就是对他太好,“适度饥饿”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文摘   2024-12-12 17:34   山东  


孩子年龄/性别:14岁/男孩

心理指导老师:张老师

情况介绍: 

小学成绩很好,初中后开始厌学,嫌学校管得宽,装病请假不上学,撒谎说一上学就头疼; 

跟父母提条件,威胁父母买新手机才肯去学校; 

脾气暴躁,一提学习就发脾气,对家人恶语相向,骂父母,把奶奶气到生病住院两次; 

躺平一年,在家黑白颠倒玩游戏,不想有任何改变,也不考虑未来,只想摆烂。


现在,孩子不再沉迷游戏,亲子关系和解,懂得为自己负责,开始主动学习,认真规划自己的未来。


“你到底要折腾到啥时候?天天就知道玩游戏,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


到今天,儿子已经休学一整年了。我终于忍无可忍,朝他大吼起来。

 

看儿子跟没事人一样,我继续指着他的鼻子咆哮:


“你是不是耳朵聋了!我们供你吃喝,送你去最好的学校,不指望你有多大出息,可你呢,就这么报答我们吗?摸摸你的良心,对得起我们吗?”


“你烦不烦啊!有完没完!”


我话没说完,儿子“砰”地一声,把鼠标使劲往地上一摔,摔门就走了。

 

这样的日子,我硬生生忍了一年了。

 

这一年里,儿子凭一已之力把家里搅得鸡犬不宁。

 

从听话懂事到叛逆躺平,仿佛一夜之间。这一切,全都是游戏害的。

 

每天,我都被他气得发疯。

 

我管他,他破口大骂;我打他,他直接还手,脏话张口就来。



我觉得,我这个妈已经做得足够好了,给了他最好的教育环境,也给了他其他孩子望尘莫及的物质条件,就差把心都掏给他了。

 

可结果呢?最后却养出了这么一个叛逆、不懂感恩的“白眼狼”。 


我竭尽所能爱孩子

最后,却把他养叛逆了

 

老公在一家私企当高管,每天应酬多得数不清;我和朋友一起开了家美容院,每天也是忙得团团转。

 

我俩都属于事业型,谁也不愿意为了家庭放弃工作。


从小到大,儿子都是由他奶奶在照顾。

 

所以,在那几年里,我始终觉得亏欠儿子很多。

 

为了弥补这份亏欠,在生活上,我什么都想给他最好的。吃的、喝的、玩的、用的,我都挑最好的买。


给他买其他孩子没有的东西,带他去吃高级餐厅的自助餐,给他足够的零花钱,连看动画片用的手机和平板,都是最顶配的......

 

等儿子上了小学,我们唯一的期望就是:学习好不好无所谓,别被欺负了就行。

 

那时候,我们觉得孩子每天开开心心最重要,学习的事等上了初中再努力也来得及,大不了多请几个家教老师。

 

就算学习不行,我们也能养他一辈子。我们家的条件,养他绰绰有余,他想怎么折腾都行。

 

可让我们没想到的是,儿子特别争气。


除了脾气有点急之外,学习特别好,小学时的成绩一直稳定在班里前十名。

 

小升初时,儿子超常发挥,考进了市里的重点中学,我们全家高兴极了,亲戚朋友也都夸儿子有出息,将来是清华北大的料。

 

可谁成想,初一下学期没上多久,儿子就开始作起了妖。


“什么破学校,老师管得真宽,还这么严,天天净事,还不让拿手机,我不想上了!”

 

一开始,我以为他只是发发牢骚,没太当回事,想着过阵子就好了。

 

可结果,他直接装起了病,三天两头请假,还说一上学就头疼。

 

看他每天生龙火虎的精神头儿,明摆着是在撒谎。


我和他爸连哄带劝,最后还让他奶奶一起帮着劝,甚至还说要是不喜欢这个学校,就给他转去最好的私立,但学必须得上。

 

最后,儿子勉强答应了,条件是得给他买部新手机。为了让他去上学,我们只好妥协了。 



那段时间,我忙得跟陀螺似的,一边要兼顾生意上的事,一边得到处打听、找人帮忙,就想给儿子换个好一点的学校,换个环境。

 

我以为转学后,儿子的问题就能解决。

 

可到初二上学期的摸底考试,我彻底懵了——150分的数学卷子,儿子竟然只考了56分

 

我真是又气又急,觉得自己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那种感觉,就像是从天下掉下来,什么力气都没有了。 


但这只是开始。没过多久,儿子就正式“躺平”,不去学校了。

 

不管怎么哄怎么骂,他都不听,还冲我们咆哮:


“你能不能别啰嗦了,是听不懂人话吗!我说不上就不上,别再说了!” 

 

头一次见儿子发这么大的火,我完全被吓懵了,不敢再劝下去。 


后来,儿子越来越过分了。


整天在家躺着玩手机,手机就像长在他身上一样,吃饭玩,上厕所玩,三更半夜还玩。


让他少玩会游戏,多休息休息,他直接冲我翻白眼:“我的事你少管!”


问他什么时候去上学,他直接开炸:“闭嘴,别跟我提上学,没话说就别说!”


想跟他说句话,他要么不理,要么就顶嘴。一句话不对付,就急了,脏话随口就来。

 

他爸为这事没少跟他发脾气,有次爷俩吵起来,儿子连吼带骂地把他爸赶出了房间。


连平时最疼他的奶奶,都被他气得心脏病突发,住了两次院。

 

直到儿子躺平一年后,我终于忍无可忍,冲他爆发了。

 

可他却像一只冷血的动物,把我骂得狗血淋头,好像我是他的“仇人”一样。

 

现在的儿子,真是让我们寒了心。

 

这哪还是我的儿子,分明是我上辈子的债主!

 

每当看着他,我心里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他还那么小,如果现在就不愿意上学,将来怎么办?以后怎么生活?”




无数个夜晚,我都在问自己:我是不是真的没当好一个妈妈,才让孩子变成现在这样?

 

这到底是怎么了?怎么就走到了这一步?孩子将来该怎么办啊? 


过度的“爱”宠坏了儿子

 

为了找出儿子变化的真正原因,我开始学习家庭教育和关于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学知识,还咨询了资深的心理老师。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


儿子之所以变成现在这样,就是因为我们对他的过度满足,对他“太好”了,儿子完全被我们过度的“爱”给宠坏了

 

虽然了解了原因,但我却始终不明白:身为父母,我竭尽所能地爱孩子,希望给他最好的一切,这难道有错吗?

 

心理老师没有急着给我答复,而是向我普及了一个心理学中的著名实验:


这个实验把刚断奶的幼鼠分成两组,一组食物充足,另一组却总是忍受饥饿。


实验的结果是:第1组老鼠行动迟缓,没有活满1000天;第2组老鼠皮毛顺滑,活过了2000天。


这就是著名的“饿老鼠效应”。

老鼠要维持生命,就要保持微微的饥饿感。

 

因为饥饿感会加深老鼠对生存的渴望,会不断刺激它寻找下一顿食物。

 

实际上,养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孩子被“喂得太饱”,也加快了他被摧毁的时间。

 

李玫瑾教授曾说:


很多不听话的孩子都是被父母宠坏的。爱孩子是必须的,但是爱要有节度,若是超出了节度,只会害了孩子。

 

反思过去,很多时候,我就像那些“喂饱幼鼠”的科学家一样,总想把最好的东西一股脑儿塞给儿子,生怕他受半点委屈,吃丁点苦。

 

结果呢,孩子非但没有像我期待的那样成长,反而变得自私、叛逆,还缺乏责任感。

 

一直以来,我总想着用物质来补偿对儿子陪伴的缺失。

 

别人家孩子有的,我家孩子也不能缺,根本不考虑儿子是否真的需要,只要他提出要求,就一个字:买。


不管儿子要什么,我都会毫不犹豫地满足,吃的、穿的、玩的,都是挑最好的。


在生活上,儿子手里的零花钱从来没断过,想买啥就买啥,从来都不缺。除了学习,他几乎没吃过一点苦头。


在学习上也是,给他花高价报的几个兴趣班,他不是说累就是嫌老师不好,一个都没坚持下来,到现在啥特长也没有。

 

当时,我们只顾着迎合儿子的心意,想着让他高兴,但却忘了要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培养他的责任感。


所以才导致他现在一遇到困难或者学习上的压力,就会自然而然地选择退缩和逃避。

 

特别是上了初中,学习压力骤增,周围都是比他优秀的同学,他就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就会开始变得焦虑,渐渐地失去了自信。

 

久而久之,儿子开始对学习失去兴趣,一头扎进游戏里,只想逃避现实,不想付出努力,更不想做出任何改变

 

可以说,儿子的这种逃避和摆烂,正是我们这份“过度的爱”和“无原则的满足”造成的。

 

“适度饥饿”才会让孩子更优秀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最理想的状态是对自己的目标保持一种“饥饿感”,因为它可以促使一个人进步。

 

经过老师的耐心指导,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适度饥饿”才能铸造出更强大的孩子。


好的教育并不是一味满足、一味庇护,只有让孩子保持“适度的饥饿”,让孩子“舍”去一些东西,他才会去努力、去进步。



在以后的教育过程中,我要努力给儿子营造一个“饥饿”的环境,让他学会自己主动去努力、获取和进步。

 

针对我家的情况,老师给了我许多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和建议,我把它总结为以下3点:

 

1、在物质上对孩子“饿一点”,爱需要双向流动,付出也需要。

 

要杜绝孩子将来“啃老”,就一定不要什么都满足,让孩子学会去“取”而不是伸手要。

 

因此,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帮孩子分清哪些是需要的,哪些是想要的。

 

需要的东西:

像学习用具、换季的衣服、生活的吃食这些必需品,我可以无条件地给予,也可以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


比如,孩子可以通过做家务、好好学习来换取这些奖励,这样的过程能够教会他劳动的价值和努力的重要性。


想要的东西:


像一双想要的名牌鞋子、一个昂贵的玩具。


这些可有可无的需求,要学会“饿一饿”孩子,可以让他用自己的零用钱去添置自己想要的东西。

 

同样,对于孩子提出的一些合理性需求,该满足满足,不要盲目地让孩子等待。

 

如果不合理也要先肯定情绪,拒绝要求不要频繁对孩子说“不”,不然以后就算有合理的需求,也不敢轻易告诉父母了。

 

举个例子:


比如,孩子想多看会电视(严重超出每天1小时时间),孩子还闹着想看电视。


我们可以说:“我在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是经常控制不住看电视时间。遵守约定,以后还能再看,不然你想看电视,电视都不想看你了。”

 

正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一旦无条件地满足或弥补孩子,孩子便会得寸进尺,会在潜意识中形成一种信念:是他们对不起我,这些都是父母欠我的。

 

要明白,物质的“饥饿感”会让孩子因为想要一个东西而去努力,得到了之后也会更加珍惜。

 

2、让孩子在生活中“苦”一点,让他体验生活的不易,培养责任感和自立能力。

 

吃苦是最好的教育。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句教子箴言。

 

或许很多父母像以前的我一样,把孩子宠得太过,含在嘴里怕化了,但过于衣食无忧的生活只会让孩子滋生惰性。

 

我现在懂了,一定要让孩子去体验一下生活中的苦,否则当他们成年之后猛然进入社会,很可能会感觉自己适应不了,遇到困难就退缩。

 


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不再一味宠着孩子,要让他更多地参与到家庭劳动中来。


比如,洗衣服、做饭、刷碗、拖地等等,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我都让他学着慢慢去做,培养他的自立能力,而这些也是他迟早需要掌握的。

 

只要有空,我还会带孩子去体验一下农村的生活,让他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方式。

 

我总结出的几种让孩子“吃苦”的方式,供大家参考:


1、带孩子去大街上捡矿泉水瓶子,让孩子感受一下,赚钱是多么不容易;


2、让孩子去贫困山区居住1、2周,看看贫困人家的孩子是怎么生活的;


3、让孩子去贫困山区体验一下艰难的上学路,他就会懂得自己现在条件有多好;


4、安排孩子去工厂流水线干几天,体验一下干活的艰辛,他才会明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5、带孩子去工地搬一天砖,体会一下日头下毒晒的痛苦,他才会明白金钱的来之不易;


……


 

要知道,艰苦的条件能让孩子理解生活的不易,明白很多问题需要靠自己解决。这样孩子才会更珍惜,更努力,更自立。

 

这种“适度饥饿”的教育方法,能够让孩子更加珍惜现有的资源,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品质。

 

3、给孩子的庇护“少一点”,让他学会自己去承担责任和后果。

 

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就是,从“父母牵手”“父母放手”的过程。

 

小时候,孩子走路摔倒了,就要让他自己去承受“痛”的过程,然后再自己爬起来。

 

再大一点,做错了事情,父母要就学会“旁观”,给他方法,让他自己去解决。

 

比如:孩子闯祸了,我们要学会让他自己去承担责任,让他自己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实在是没办法时,父母再插手。

 

所以在以后,我也要学着放手,尽量少插手干涉儿子自己的生活,把原本就属于儿子的责任归还给他。

 

分清楚:什么事、什么时候,替他、帮他、教他、看他、由他。

 

我不会再为儿子的行为买单,他需要自己去面对和承担生活中的每一个后果。

 

不会再像从前那样,时刻担心儿子的作业没完成、有没有吃饱穿暖等。这样的过度关心往往会适得其反,增加儿子的反感情绪。


现在,我已经彻底领悟到一个道理:父母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引路人,“任其生长”也许他会走得更远。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儿子仿佛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从原来“厌学躺平”的叛逆少年,一跃成为现在“主动学习”的孩子。

 

儿子成长的这一段时间,对我们全家来说,都是一段特别难忘的日子。

 

最让我欣慰的是,儿子现在终于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也懂得了“责任”二字。

 

明白了自己的人生,得自己去负责,不论遇到任何困难也不会再逃避,而是想办法去解决。

 

看着儿子一步步成长为这样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有梦想的孩子,我的心里充满了骄傲和感激。

 

我相信,当我再次见到儿子时,他会以更加优秀、更加自信的模样站在我面前。

 

或成熟稳重,或自信从容,或懂得感恩......无论他成为什么样的人,我都会永远支持他、爱他。

 

陪儿子走过这段艰难的路程,我想送给父母们一段话:

 

教育孩子,一定要懂得“克制”,不要把孩子宠成了只会“啃老”的米虫。

 

让孩子保持“适度饥饿”,并不是要让孩子挨饿受苦,而是要让他们学会珍惜、学会感恩、学会独立、学会坚强。

 

就像那些七八成饱的幼鼠一样,我们的孩子也需要在适度的“饥饿”中茁壮成长。

 

让孩子要适度地尝点甜头,也要适当吃点苦头,孩子长大后才有底气。


请记住:爱孩子,不是给他们最好的一切,而是教会他们如何成为最好的自己。


那些在生活中保持“微饿”的人,才能在节制中,修得人生的圆满。 


真实案例

青春期叛逆抑郁焦虑症自卑敏感学辍学沉迷网络

专家访谈

黄杰校长:一招教你解决孩子抑郁焦虑问题!从小优秀的孩子为何长大“躺平”了? 岳晓东教授:抑郁症“不可小觑”,家长要正确认识抑郁症的危害! 张久祥:如何发挥夫妻关系在家庭教育的关键作用

基地简介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是经国家各级政府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12~18岁青少年心理辅导、行为矫正、兴趣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专门机构。基地采取严格的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采用心理引导、行为纠正、强化训练、感恩教育、社会体验、家庭教育指导等措施对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孩子进行疏导和综合教育。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专注12-18岁青少年心理辅导、行为矫正、兴趣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专门机构,采用621筑基计划+(3+2+1)教学模式+双轨动力指导系统等专业指导措施,对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孩子进行疏导和综合教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