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身边很多家长提起:
孩子学习没有动力,小小年纪就一副躺平的样子。
玩手机兴致勃勃,全神贯注,看书就哈欠连天,三心二意!
为什么一到学习,孩子要么拖拖拉拉,要么就很烦躁?
孩子写作业总是应付了事,对学习也不上心,自控力很差......
面对孩子学习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家长们“连哄带骗”,使尽浑身解数……
可到最后孩子依然整天懒懒散散,越鞭策越不动,甚至直接“躺平”、“摆烂”,放弃学习。
纽扣认为,这些让众多家长头疼的问题,表面上看是孩子缺乏自控力,没有上进心,根源其实在于内在驱动力不足!
只有真正激发起了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孩子才能真正开始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家长老师逼迫完成学习任务,孩子也能从学习中体会到收获感和成就感,重新焕发学习的积极性,一扫“摆烂”、“躺平”的状态。
那么,家长要怎么帮助孩子激发内在驱动力,让他们自主学习呢?
为帮助家长们破解这一困局,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的校长黄杰为我们带来一场专题讲座——“面对学习摆烂、躺平的孩子,该如何提升内驱力?”
黄杰校长为我们深入剖析了孩子出现躺平、摆烂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及影响孩子内驱力的四个关键因素,同时还为家长们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方法,以帮助家长提升孩子的学习内驱力。
擅长领域:青少年网瘾、厌学、叛逆、焦虑、抑郁、恐惧、多动、抽动、精神障碍、亲子教育、情感问题、婚姻家庭(夫妻关系、人格问题等)等。
以下为黄杰校长直播内容,作者整理编辑。
一
孩子出现躺平、摆烂的原因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很多挑战,这些困难或挑战往往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缺乏动力、情绪波动、不良习惯以及缺乏应对困难的能力等。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孩子的心态可能就会变得特别消极,甚至失去前进的动力。
孩子在学校里,需要与老师和同学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参与各种活动。
如果学校的环境给孩子带来一些压力或痛苦,而孩子又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时,那么他们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无助,甚至还会增加负性情绪。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会选择逃避压力。
但是在家庭中,很多父母往往会担心孩子事情做不好,不让他们尝试,或者过度地溺爱孩子,孩子就会很容易在家庭中找到舒适感。
因此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孩子就会选择呆在家里,不想去上学。还会对自己产生很多负面的评价,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没有价值感、没有存在感。
这种低自尊的状态就会导致孩子放纵自己,陷入摆烂躺平的状态。
二
影响内驱力的四个关键因素
心态
孩子在情绪管理方面往往很难做到自律。如果孩子无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他们就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
一旦涉及到情绪问题,就会涉及到孩子的心态问题。
如果孩子的心理状态缺乏激情、热情和能量,没有足够的爱和应对问题的能力,那么孩子的心性就会比较脆弱。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可能就会选择逃避,或者通过内在的伤痛、躯体化的症状表现出来。
因此,孩子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态度
首先,我们应该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定位,让他们明白自己是谁,以及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一个有着清晰自我认知的孩子,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并朝着目标努力。
其次,我们还需要引导孩子明确对家人的态度,尤其是对父母的态度。
许多孩子可能对父母持有负面的看法,甚至对父母不尊重、不敬畏。这种态度不仅会影响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也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为了让孩子尊重和欣赏父母,父母首先就需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关爱、尊重和欣赏的家庭氛围。
父母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充满爱的,彼此尊重和欣赏,而不是冷漠、自卑或攻击性的。
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真正地尊重和认同父母,从而认真对待父母说的每一句话。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并且时刻关注孩子的需求和感受,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情感,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支持。
情绪
孩子对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态度,关系到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也与孩子的情绪管理紧密相关。
很多时候,父母会因为某些事情对孩子有情绪,或者当孩子不好好学习的时候,父母会对孩子说:“你不好好学习,我很生气。”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孩子往往会以父母为榜样。
如果父母以消极的方式表达情绪,孩子可能就会模仿这种行为,也会学着以同样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情绪。
情绪的源头并不是外界的人或事,而是孩子对这些人或事的看法和想法。
当孩子不被外界的因素所干扰,能够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时,那么在日常的学习或生活中无论面对任何困难都不会有情绪的障碍。
如果孩子能够学会自我调整情绪,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那么他就会知道何时该忍耐,何时该积极向上,并且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
能力
准确地说,99%的孩子并不缺乏学习能力,但是因为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导致自我管理能力比较低,所以学习能力也因此受限。
其实,孩子真正所缺乏的是心理能力。就是应对挑战、困难和压力的能力,这种心理能力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心态和行为。
心理能力的三个要素:
(1)思考辨别能力:
思考辨别能力关系到孩子能否专注于特定的目标,进而思考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以及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帮助孩子做出明智的选择,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2)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包括时间管理、能量管理、情绪管理以及协调能力等多个方面。
在这些能力中,情绪管理尤为重要,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
通过有效的自我管理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增强自身的心理韧性,还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3)自我平衡能力:
自我平衡能力是孩子保持内心平静和稳定的关键。
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挑战时会产生各种情绪波动,比如愤怒、焦虑、沮丧等。
如果孩子具备良好的自我平衡能力,就能够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内心的平衡。
可以更加理性地去看待问题,学会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保持平衡,不会因为一时的得失而产生偏激的想法或行为。
三
家长如何提升孩子内驱力
第一,认知内驱力
孩子的认知内驱力,源于孩子对知识的渴望。这是一种源于孩子内心的动力,进而驱使孩子主动学习。
认知内驱力在孩子的学习动机、自我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种驱动力还与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紧密相连,同时也与孩子对自我身份和价值的认知息息相关。
想要激发孩子的认知内驱力,我们需要关注孩子的内在动机,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
第二、自我成长内驱力
除了认知内驱力外,自我成长也是提升孩子内驱力的关键部分。
在家庭环境中,父母应该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父亲应该展现出果断、坚持、不畏挫折的阳性状态,让孩子感受到勇敢和坚定的品质;而母亲则应该充满慈爱,让爱时刻在家庭中流动,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
这种积极的家庭环境有助于激发孩子的自我成长内驱力。
在家庭中,父母可以多去引导孩子阅读一些励志小说或历史传记,还可以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展览馆等地方。
让孩子接触丰富的文化、历史和艺术,不仅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还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从而提升孩子的成长内驱力。
第三、附属内驱力
激发孩子的附属内驱力,关键在于家庭氛围和教育方式。
家长应给予孩子积极的暗示和肯定,让他们在家庭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通过对孩子的鼓励和赞赏,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家长要避免对孩子过多地指责和批评,否则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很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家长应该以理解和支持为基础,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意愿,不要打着爱的旗号控制孩子。
因为控制型的教育方式可能会让孩子感到压抑、烦恼和痛苦,甚至会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
四
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孩子
首先,家长要爱孩子。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让他们更有信心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其次,家长要欣赏孩子。要多去肯定孩子的努力和成就,通过赞赏和鼓励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此外,家长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认同,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同时,还要关注孩子的情绪管理。家长要教会孩子如何调节情绪,帮助孩子在情绪激动时能够很好地缓解内心的压力,让孩子始终保持冷静、理性和积极的心态。
最后,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通过培养良好的习惯,帮助孩子更好地管理时间,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做到有条不紊。
写在最后
想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家长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爱和关注,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同时注重情绪管理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只有这样,孩子才有可能成为我们心目中的优秀孩子。
真实案例
专家访谈
黄杰校长:一招教你解决孩子抑郁焦虑问题!|从小优秀的孩子为何长大“躺平”了? |岳晓东教授:抑郁症“不可小觑”,家长要正确认识抑郁症的危害! |张久祥:如何发挥夫妻关系在家庭教育的关键作用
基地简介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是经国家各级政府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12~18岁青少年心理辅导、行为矫正、兴趣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专门机构。基地采取严格的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采用心理引导、行为纠正、强化训练、感恩教育、社会体验、家庭教育指导等措施对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孩子进行疏导和综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