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备课——读《<离骚>新论》和备《我不能失信》

教育   教育   2023-05-02 19:47   江苏  

       4月23日,南京图书馆的世界读书日活动引起了我的关注。他们邀请了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许结老师来讲《从楚辞到汉赋:美文写作到国家形象》,还有南通大学周建忠教授来讲《屈原的三重形象与悲剧意义》,郭倩倩老师讲《屈原艺术形象的绘画演绎》。

      我和魏嘉瓒老师学习过吟诵《离骚》和《湘君》,而且在2010年做读书笔记时,曾经抄写过《离骚》,深深被其中美丽的词藻所折服。所以,我很想听一下。

     但是因为是工作日,我只能选择听直播的方式。时间已经到了十点一刻,可是并没有开始。又等了一会儿,开始了,我发现我少听了一个开头,可能是因为网络不够通畅的原因。我赶紧打开听课笔记本,开始记录。

       许教授对汉赋的研究很深入,所以讲得十分精彩。他说,屈原和杜甫都是爱国主义诗人,但是,屈原是贵族的爱国主义情怀,而杜甫是平民身份的爱国主义情怀。他说的修辞,十分好听:屈原不说自己“掉泪”,他说“木兰之坠露”;杜甫不说自己“掉泪”,他说“感时花溅泪”;王实甫写《西厢记》,他也不说“掉泪”,他写“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离人泪”。历史受命于诗人,让他们把自己的情感和美丽的词汇结合起来。

      许教授说的一句话,我特别难忘:“美丽的文字是文学的才华”。我赶紧记录下来,又觉得似乎不是原句,但是意思就是这个。这个句子对我的教学一定是有用的。我赶紧去当当网查找许教授的著作。

     我去忙工作了,等我再来听课的时候,已经到了周建忠教授的讲座。周教授说,屈原的三重形象分别是明星、诗人、政治家,他的作品“惊采绝艳”。

       我在这个五一假期,应该备的课是第二十一课《我不能失信》。我看了课文,讲的是宋庆龄小时候为了不失信而不去伯伯家玩的事情。我觉得不是那样吸引我。我知道课文是用对话的形式来描写刻画宋庆龄的形象的。可是,对我来说,真的是太缺乏新意了,让我打不起精神来备课。

     可是今天我去南京图书馆借到了一本书,确实打开了我备课的新思路。这本书就是《<离骚>新论》,作者是施仲贞。根据书中的跋,我可以知道,这位作者是周建忠教授的学生。这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亚楚辞文献的发掘、整理与研究”、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日本楚辞研究”、2016年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出版社为中华书局。

     书中的第二章节,用“对话”的结构模式研究了《离骚》中的第六小节和第七小节。这是我对“对话”的研究产生了新的理解。女嬃和屈原的对话分别是哪几句?说了什么?灵氛和巫咸的话有什么不同的意思?

      这促使我回到家里,就把《楚辞》拿出来翻阅。同时也让我找到了《我不能失信》课文的备课方法,比较三组对话:爸爸和小庆龄的对话、妈妈和小庆龄的对话,家人回来之后妈妈和小庆龄的再次对话。

        当我读到《<离骚>新论》的片段时,我发现对话这种形式的研究,是可以这样的来研究的,弄清楚对话内容,和对比两段甚至三段对话的内容。这让我感受到对话教学的新颖。

琢玉轩
语文教育教学研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