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时间,我认识了邹雷老师。作为江北作协主席,邹老师名副其实。他获得过全国和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冰心儿童图书奖,上海好童书奖等等。我是当小学语文教师的,对他的著作《行走的学校》很感兴趣,所以买来阅读。
书到了,我拆开包装,朴素的封面映入眼帘:七个穿着浅蓝衬衫和深蓝工装裤的男孩子,背着行李,握着一把黄油纸伞。打头的孩子举着一面深蓝色的三角旗,旗子上有五个大字——“新安旅行团”。
值得关注的是,书的序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朱永新老师写的。朱老师在序中说:“新安旅行团的孩子们无时无刻不在践行着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我是晓庄师范的毕业生,对陶行知先生充满敬仰之情。读这本书,重温先生的真知灼见,是我的一个预想。
书中的儿童,童牧、章枣、刘纪宇都是普通农民的孩子。丁捷,后来成为少将,一开始就是一个坐着木盆,在发大水的时候,漂到新安小学的流浪儿。这些孩子最后都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章枣,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童牧,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丁捷,某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1935年10月10日,在国家民族危亡关头,新安小学第二任校长汪达之决定,带着学校里的14个孩子组成“新安旅行团”,以长途修学旅行的方式,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团结民众,宣传抗日救国主张。
全文共22个章节。我最喜欢的是第19个章节“发展儿童18万”。一开头,新安旅行团就向首长要驴皮,要做皮影戏,来教育当地的儿童。他们还指导当地的儿童团工作。他们用油泥做红缨枪,做手枪,还站岗放哨。他们还挖土成字,在“字”上种麦子,做成了“庄稼标语”。他们还带着新四军兵工厂需要购买的硝,智慧地通过敌人的重要据点,顺利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展了儿童团员近18万人,超额完成了上级交给的组织10万儿童的光荣任务。
新安旅行团的孩子们积极向社会学习。他们甚至向要饭的学习打快板。他们自己组织撤退到香港。他们不怕牺牲,完成了一次又一次上级交给的任务。刘纪宇同学就在这些任务的完成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孩子们在经历中成长,懂得了友情的珍贵,收获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安旅行团的孩子们自己管理自己。他们轮流当主席,每人一周,开早会安排任务,晚上开生活会检查落实情况,对没有做好的人要提出批评。他们人人都能当小先生。他们之间相互帮助。
我们现在的教育,也是在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把儿童教育好。可是,我总觉得,做得还不够。现在的孩子物质条件比那个时候,好得太多了,反而和社会的发展脱节,所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不够。我觉得,应该和社会需要联系起来,孩子们才会有动力。
比如这次我们做青花瓷,就可以选出最佳作品,好好表扬。那就是在培养孩子。书中的章枣在新安旅行团时就会创作歌曲,会指挥,所以后来才会成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这本书,让我重温了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让我重新思考我们的教育教学。我们的学校也在努力践行着这一思想,我们的大队委们、中队委们、小队委们在自己的岗位上锻炼着能力,我们学校还有国旗班,孩子们在活动中茁壮成长。我们有能豆豆讲坛,还有能豆豆议事会,孩子们可以站在讲台上尽情挥洒自己的才华,可以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
我们还需要更好地去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让每一个孩子的才华在学校里发光。我要给那个自己谱曲、自己写歌词的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虽然他的识字认字能力是缓慢的;我要给那个思维敏捷的孩子一些鼓励,虽然他做操的时候调皮地直跳……
我觉得,这本书像一个小小的火苗,在我的心里燃烧着,让我的双手变得更加温暖,让我的思想更有温度,让我想去给每一个孩子带来更多的美好和幸福……
真希望能够引领我们教育的作品多出一些,特别是儿童故事,多么令人深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