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花的学校》
教育
2024-09-05 14:11
江苏
为了教这一课,我听了何捷老师的课,看了朱煜老师的公众号,看了学习强国上的两节微课,一位是杭州的特级教师,一位是清华附小的老师,之后,再把教材细细研读。才发现,原来一二小节,是泰戈尔看到的景象,三到九小节,泰戈尔开始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和妈妈对话,写想象。
我们一般都是把孩子比作花朵,泰戈尔呢?他拥有我们的逆向思维,他说,花儿是花孩子。雷云的轰响,是“雷云拍着大手”,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那是东风“在竹林中吹着风笛”,当“温润的东风走过荒野”的时候,“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我觉得第一小节和第六小节,是可以互文见义的。
第二小节,虽然有想象,但是泰戈尔称花就是“花”,有了第三小节到第五小节的层层铺垫,到了第六小节,泰戈尔忍不住脱口而出——“花孩子”。第二小节,泰戈尔说“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到了第六小节,泰戈尔激动地描述——“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所以,第二小节和第六小节,也是互文见义的。
还有,第二小节写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第七小节到第九小节就想象成了”对谁扬起手臂,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这其实也是一种互文见义。
我觉得,泰戈尔是一个非常非常爱小孩子的作家。我清楚地记得,我家儿子小时候洗澡的时候,拿着海绵,和一个小鸭子,喃喃地编故事:“小鸭子坐着海绵船……”。我觉得,泰戈尔就是用一种孩童思维来想象,来写作的。 我今天上课的时候,讲得非常好玩儿。我说,你们看,“雨一来,他们就放假了”,你们放假放学的时候,我们的保安师傅撑起了杆子,绑好了红绳子,站在校门口,等待班主任送你们出来,摆开阵容。书上面写的是“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就是给花孩子们放假的仪式。孩子们一下子就全都理解了。
今天,孩子们被我讲的课吸引了。我没有提“新鲜感”一词,但是无处不是有新鲜感的。
我看了山东美术出版社张琪编著的《泰戈尔诗选》其中的《新月集》部分。书上说:泰戈尔描写孩子的诗篇,脉脉含情、温馨动人。他对儿童世界的体察细腻、生动、贴切,如此真切地描绘儿童之心,大概无出其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