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脑血管疾病,它主要分为血栓性脑梗死和栓塞性脑梗死两种类型。
一、血栓性脑梗死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血管壁中黄色的粥样硬化沉积物会阻碍血液的流通,进而造成大脑部分区域缺血。
(一)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形成
人体的动脉血管在正常情况下,内壁是光滑的,能够保证血液顺畅地流动。然而,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时,情况就会发生变化。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多种因素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例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以及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一旦血管内皮受损,血液中的脂质,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会进入血管壁内。这些脂质会被氧化修饰,然后吸引单核细胞进入血管壁,单核细胞转化为巨噬细胞后会吞噬这些氧化的脂质,形成泡沫细胞。随着泡沫细胞的不断聚集和脂质的进一步沉积,血管壁内就会形成粥样硬化斑块。
这些斑块的表面可能会出现破裂或者溃疡,当这种情况发生时,血管内的凝血系统就会被激活。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在破裂处,试图修复损伤,同时纤维蛋白原也会转化为纤维蛋白,与血小板一起形成血栓。血栓一旦形成,如果不断增大,就会逐渐阻塞血管,减少甚至阻断血液流向大脑的某些区域,从而导致血栓性脑梗死。
(二)血栓性脑梗死的影响
当大脑的某部分区域因为血栓阻塞血管而缺血时,该区域的神经细胞就会因为缺乏氧气和营养物质而受到损伤。在短时间内,神经细胞可能会出现功能障碍,表现为肢体无力、感觉异常、语言障碍等症状。如果缺血时间过长,神经细胞就会发生不可逆的坏死,导致永久性的神经功能缺失,例如偏瘫、失语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栓塞性脑梗死
栓塞性脑梗死是由于人体血液循环中出现的并且随血液流动的异物,阻塞了脑血管而引起的。这些异物被称为栓子,它们的种类繁多,例如心脏瓣膜上脱落的赘生物、凝血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的碎块、脂肪组织以及气泡等都可能成为栓子。
(一)栓子的来源与运行途径
1. 心脏来源的栓子
- 心脏瓣膜疾病,如风湿性心瓣膜病,可能会导致心脏瓣膜上形成赘生物。当这些赘生物脱落时,就会随着血流进入脑血管。另外,心房颤动患者的心房内容易形成血栓,这些血栓一旦脱落,也是引起脑栓塞的常见原因。
- 例如,一位患有心房颤动的患者,其心房内形成的血栓在心脏跳动过程中脱落,进入主动脉,然后随着血流流向大脑的动脉,当栓子的大小与脑血管的直径相匹配时,就会阻塞脑血管,引发栓塞性脑梗死。
2. 动脉来源的栓子
-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某些情况下,如血压突然升高或者血管受到外力挤压时,可能会破裂并脱落形成栓子。这些栓子会随着血流流向远端的血管,一旦进入脑血管,就可能导致脑梗死。
- 比如,在颈动脉内有粥样硬化斑块的人,在突然转头或者进行剧烈运动时,斑块可能会脱落一块,这块脱落的斑块碎片就会随着血流进入大脑,造成栓塞性脑梗死。
(二)栓塞性脑梗死的特点
栓塞性脑梗死往往起病很急,因为栓子是突然阻塞脑血管的。与血栓性脑梗死相比,栓塞性脑梗死在发病初期可能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当栓子阻塞脑血管后,会立即导致相应区域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这些症状与血栓性脑梗死类似,包括突然的肢体瘫痪、言语不清、意识障碍等。而且,由于栓子的来源可能不同,有时可能会出现多发性脑栓塞,即多个脑血管同时被不同的栓子阻塞,这种情况会使病情更加复杂和严重。
脑梗死无论是血栓性还是栓塞性,对人体的危害都非常大。了解它们的形成机制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这种疾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危险因素,对于预防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存在心脏疾病等高危因素的人群,要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导致脑梗死的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