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诊疗全攻略:规范治疗,缓解病痛

文摘   2025-01-07 18:46   浙江  



痛风,作为一种困扰众多患者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已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它不仅给患者带来关节疼痛、肿胀等不适,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了解痛风的诊疗规范,对于患者而言至关重要,这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缓解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一、降尿酸治疗的关键指征与时机

1. 治疗指征
当痛风性关节炎发作≥2 次,或者痛风性关节炎发作 1 次且同时合并以下任何一项情况时,就需要立即开始药物降尿酸治疗:年龄<40 岁、血尿酸>480 μmol/L、有痛风石、尿酸性肾石症或肾功能损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90 ml/min]、高血压、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血脂紊乱、肥胖、冠心病、卒中、心功能不全。这些指征的明确,有助于精准筛选出需要及时干预的患者,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为后续的治疗奠定基础。
2. 治疗时机
由于血尿酸的波动可能会诱发痛风急性发作,因此大多数痛风指南都建议,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开始时,不宜立即使用降尿酸药物,而是要先进行抗炎、镇痛治疗 2 周后,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酌情使用降尿酸药物。然而,如果患者在稳定的降尿酸治疗过程中出现痛风急性发作,此时则无须停用降尿酸药物,可同时进行抗炎、镇痛治疗,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确保治疗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降尿酸治疗的目标与疗程

痛风患者降尿酸治疗有着明确的目标和疗程要求。一般情况下,治疗目标为血尿酸<360 μmol/L,并长期维持这一水平。但对于那些已经出现痛风石、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或痛风性关节炎频繁发作的患者,降尿酸治疗的目标则更为严格,需将血尿酸控制在<300 μmol/L,直至痛风石完全溶解且关节炎频繁发作症状得到改善后,才可将治疗目标调整为血尿酸<360 μmol/L,并长期维持。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人体中正常范围的尿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血尿酸过低可能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因此,在降尿酸治疗过程中,建议血尿酸不低于 180 μmol/L,以确保在控制痛风的同时,不影响身体的其他正常生理功能。

三、降尿酸药物的选择与使用

1. 别嘌醇
别嘌醇是痛风治疗的一线药物之一。成人初始剂量通常为 50 - 100 mg/d,之后每 4 周左右监测一次血尿酸水平。对于未达标的患者,每次可递增 50 - 100 mg,但最大剂量不宜超过 600 mg/d,且需分 3 次服用。然而,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别嘌醇时需格外谨慎,起始剂量每日不超过 1.5 mg/eGFR,且要缓慢增加剂量,同时严密监测皮肤改变及肾功能情况。当 eGFR 在 15 - 45 ml/min 时,推荐剂量为 50 - 100 mg/d;而 eGFR<15 ml/min 的患者则禁用该药。此外,由于 HLA - B5801 基因阳性是应用别嘌醇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如有条件,建议在治疗前进行 HLA - B5801 基因检测,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2. 非布司他
非布司他的初始剂量为 20 - 40 mg/d,同样每 4 周左右评估一次血尿酸水平,对于未达标的患者,可逐渐递增加量,但最大剂量为 80 mg/d。对于轻中度肾功能不全(eGFR≥30 ml/min)的患者,使用非布司他无须调整剂量,但重度肾功能不全(eGFR<30 ml/min)的患者则需慎用。同时,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病史或新发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使用非布司他时也需谨慎,并密切随访监测,警惕心血管血栓事件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3. 苯溴马隆
成人使用苯溴马隆时,起始剂量为 25 - 50 mg/d,每 4 周左右监测血尿酸水平,若未达标,则可缓慢递增剂量至 75 mg/d - 100 mg/d。苯溴马隆可用于轻中度肾功能异常或肾移植患者,但对于 eGFR 在 20 - 60 ml/min 的患者,推荐剂量不超过 50 mg/d;而 eGFR<20 ml/min 或患有尿酸性肾石症的患者则禁用。在使用促尿酸排泄药物(如苯溴马隆)期间,患者应多饮水,以增加尿量,防止尿酸盐浓度过高在尿液中生成尿酸结晶,从而避免引发尿路结石等并发症。
4. 其他降尿酸药物
除了上述常用药物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降尿酸药物,如尿酸酶【拉布立酶(rasburicase)、普瑞凯希(pegloticase)】以及新型降尿酸药物 RDEA594(lesinurad),但这些药物目前均未在国内上市,患者在选择药物时需注意这一点,避免使用未在国内获批的药物,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四、急性期的治疗策略

痛风急性期的治疗原则是迅速控制关节炎的症状和疼痛,缓解患者的痛苦。在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以减轻关节的肿胀和疼痛。同时,最好在发作 24 h 内开始应用控制急性炎症的药物。一线治疗药物包括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当存在治疗禁忌或治疗效果不佳时,也可考虑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抗炎治疗。若单药治疗效果不理想,还可选择上述药物联合治疗,以增强治疗效果。对于上述药物不耐受或有禁忌的患者,国外也有应用白细胞介素 - 1(IL - 1)受体拮抗剂作为二线痛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但目前国内应用较少。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并无证据支持弱阿片类、阿片类止痛药物对痛风急性发作有效,因此不建议使用这些药物来缓解痛风急性期的疼痛。

1. 秋水仙碱
建议采用低剂量秋水仙碱进行治疗,首剂 1 mg,此后 0.5 mg、2 次/d。秋水仙碱最宜在痛风急性发作 12 h 内开始用药,若超过 36 h,其疗效会明显下降。但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秋水仙碱时需根据 eGFR 调整剂量,当 eGFR 在 30 - 60 ml/min 时,秋水仙碱最大剂量为 0.5 mg/d;eGFR 在 15 - 30 ml/min 时,最大剂量为 0.5 mg/2d;而 eGFR<15 ml/min 或透析患者则禁用该药。此外,秋水仙碱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如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同时还可能出现肝、肾损害及骨髓抑制等情况,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确保用药安全。对于使用强效 P - 糖蛋白和/或 CYP3A4 抑制剂(如环孢素或克拉霉素)的患者,禁用秋水仙碱,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引发严重不良反应。
2. 非甾体抗炎药
痛风急性发作时,应尽早应用足量非甾体抗炎药的速效剂型,主要包括非特异性环氧化酶(COX)抑制剂和特异性 COX - 2 抑制剂。但非特异性 COX 抑制剂可能会引发消化道溃疡、出血、穿孔等胃肠道风险;特异性 COX - 2 抑制剂虽然胃肠道风险较非特异性 COX 抑制剂降低 50%左右,但活动性消化道出血、穿孔仍是其用药禁忌。此外,非甾体抗炎药也可能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肾功能,对于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应充分水化,并密切监测肾功能变化,eGFR<30 ml/min 且未行透析的患者不宜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同时,特异性 COX - 2 抑制剂还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对于高风险人群,应用时需格外谨慎,权衡利弊后再决定是否使用。
3.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急性痛风发作伴有全身症状,或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无效或存在使用禁忌,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一般推荐泼尼松 0.5 mg•kg - 1•d - 1 连续用药 5 - 10 d 后停药,或用药 2 - 5 d 后逐渐减量,总疗程 7 - 10 d,不宜长期使用,以避免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若痛风急性发作累及大关节,或口服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给予关节腔内或肌肉注射糖皮质激素,如复方倍他米松和曲安奈德,但在注射前需排除关节感染,并避免短期内反复注射,防止出现关节损伤等并发症。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时,还需注意其可能引发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水钠潴留、感染、胃肠道风险、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降尿酸治疗期间的预防措施

在降尿酸治疗期间,由于血尿酸水平的变化,患者容易反复出现急性发作症状,因此可给予预防治疗。在初始降尿酸治疗的 3 - 6 个月,可口服小剂量秋水仙碱 0.5 mg,1 - 2 次/d,以预防痛风急性发作。当秋水仙碱无效或存在用药禁忌时,可考虑使用低剂量非甾体抗炎药作为预防性治疗。若上述两药使用均存在禁忌或疗效不佳时,也可应用小剂量泼尼松(5 - 10 mg/d)进行预防发作,但需注意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如体重增加、骨质疏松、感染风险增加等,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并密切关注身体变化,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痛风的诊疗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并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通过合理的药物选择、准确的用药时机把握以及有效的预防措施,患者能够更好地控制痛风病情,缓解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同时,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问世,为痛风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福音。

慢性病科学预防
本公众号专注哮喘、慢阻肺、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痛风、偏头痛、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支扩等慢性病的预防,并科普营养学知识、运动知识、减肥知识等,全面打造受众整体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