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集锦第11期|应用Jasper®弹簧圈系列治疗分叉部不规则动脉瘤4例

健康   2024-11-05 18:02   北京  

对于分叉部动脉瘤,开颅手术夹闭以及血管内治疗均是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式[1]。就不同血管内治疗方式而言,对于分叉部动脉瘤,尤其是急诊破裂分叉部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仍是首选的治疗方案之一[2]。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期间的术中破裂是最可怕的并发症之一,具有极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尤其对于不规则动脉瘤、破裂动脉瘤、前交通分叉部动脉瘤,其相比其他动脉瘤术中破裂风险进一步升高[3,4]。因此,在分叉部动脉瘤的弹簧圈栓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中,尤其是对于破裂、形态不规则的分叉部动脉瘤,如何避免术中动脉瘤破裂显得尤为重要。就术者而言,对于术者术中微导管塑形以及微导管调整等操作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就弹簧圈而言,对于其柔软、成篮稳定等性能方面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Contents

病例速览

Case1-Jasper®SS弹簧圈在左侧大脑中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中的应用体会

Case2-Jasper®SS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

Case3-Jasper®SS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

Case4-Jasper®SS弹簧圈栓塞左侧大脑前动脉A3段动脉瘤应用体会

点击查看病例原文

Case-1

左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动脉瘤部位:

MCA

动脉瘤尺寸:

小(3-5mm)

动脉瘤测量:

4.1mm×4.6mm

动脉瘤特点:

分叉且不规则动脉瘤

手术策略: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术中器械

Jasper®SS弹簧圈

长鞘、微导管、微导丝、中间导管、颅内支架

术前影像

栓塞过程

先通过微导管填塞成篮圈,输送支架到左侧大脑中动脉下干并释放,使支架覆盖动脉瘤开口。依次填入Jasper®SS弹簧圈多枚。

术后即刻影像

术者体会

Experience

左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呈分叶状,有子瘤,破裂风险大,累及大脑中动脉上下干,且动脉瘤形态不规则,需分区填塞。填塞使用的Jasper®SS弹簧圈圈体柔软,在瘤内钻缝能力强,能够很好地达到填塞效果,柔软性能强,基本不踢管,电解脱快速顺利,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及成功率。

Case-2

前交通动脉破裂微小动脉瘤

动脉瘤部位:

AcomA

动脉瘤尺寸:

微小(<3mm)

动脉瘤特点:

分叉且不规则动脉瘤

手术策略: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术中器械

Jasper®SS弹簧圈

长鞘、导引导管、微导管、微导丝、颅内支架等

术前影像

栓塞过程

填塞一枚Jasper®SS弹簧圈,由于瘤囊较小,担心弹簧圈的稳定性,半释放支架后,顺利填入第二枚Jasper®SS弹簧圈

术后即刻影像

术者体会

Experience

本例为前交通动脉微小动脉瘤,破裂出血明确,右侧A1段缺如,左侧A1段单独供血双侧A2段,载瘤动脉偏对侧A2段。动脉瘤微小,栓塞导管头端不可能有伸缩空间及刷墙式摆动,需要尽量选择柔软的弹簧圈进行栓塞,而Jasper®SS弹簧圈在填塞如此小的动脉瘤时表现非常优秀。

Case-3

大脑中动脉微小动脉瘤

动脉瘤部位:

MCA

动脉瘤尺寸:

微小(<3mm)

动脉瘤特点:

分叉且不规则动脉瘤

手术策略: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术中器械

Jasper®SS弹簧圈

长鞘、导引导管、微导管、微导丝、颅内支架等

术前影像

栓塞过程

栓塞微导管精准塑形后,前推顺利到位,依次填塞三枚Jasper®SS弹簧圈,瘤颈处有壶腹,为增加弹簧圈稳定性,降低动脉瘤复发率,释放一枚支架。

术后即刻影像

术者体会

Experience

本例为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部动脉瘤,动脉瘤微小,和载瘤动脉M1段具有明显的垂直成角现象,对弹簧圈的柔软性和顺应性要求相对较高,Jasper®SS弹簧圈在术中展示出很好的柔软性和钻空能力,并且不易踢管,解脱快速,这都给手术顺利进行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Case-4

左侧大脑前动脉A3段动脉瘤

动脉瘤部位:

ACA

动脉瘤特点:

分叉且不规则动脉瘤

手术策略:单纯弹簧圈栓塞

术中器械

Jasper®SS弹簧圈、Tethys®中间导引导管

动脉血管鞘组、泥鳅导丝、微导管、微导丝等

术前影像

栓塞过程

3D圈成篮后,依次填入两枚Jasper®SS弹簧圈

术后即刻影像

术者体会

Experience

该病例为左侧大脑前动脉A3段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量相对少,无大面积血肿存在,该瘤体位于血管分叉部,瘤体不规则。在栓塞过程中,Jasper®SS系列弹簧圈的柔软性、顺应性表现良好,未见明显踢管现象,电解脱快速顺利,保证了手术的成功率,不仅提高了手术医师的自信心,更为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福音。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阅览):

  1. Fiorella D, Arthur AS, Chiacchierini R, et al. How safe and effective are existing treatments for wide-necked bifurcation aneurysms? Literature-based objective performance criteria for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J Neurointerv Surg. 2017 Dec;9(12):1197-1201.

  2. Zhao B, Yin R, Lanzino G, et al. Endovascular Coiling of Wide-Neck and Wide-Neck Bifurcation Aneurysm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16 Sep;37(9):1700-5.

  3. Park YK, Yi HJ, Choi KS, et al. Intraprocedural Rupture During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Clinical Results and Literature Review. World Neurosurg. 2018 Jun;114:e605-e615.

  4. Li L, Zhang X, Feng Z, et al. Risk Factors for Intraprocedural Rupture in the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A Single-Center Experience with 1232 Procedures. World Neurosurg. 2019 Mar;123:e9-e14.

© 版权声明

严禁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转载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本文内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或个人,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 特别说明

本页面所包含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本页面所包含的内容,仅为专家个人观点,不能代替医疗专业人士的判断。本页面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觉得内容还不错,点个“在看”呗

卒中视界
以卒中防控为主导,汇聚脑血管内科,外科,介入医师和其他相关学科专业人员、健康界人士,打造中国脑血管病医生分享经验、碰撞思想、参与全球交流的平台,共同推动中国脑血管病医教研防事业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