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选粹】董凤琴|微信是路

文摘   文学   2024-08-18 20:40   河北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微信是路


最近看了一个很暖的视频。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姐姐,给当地派出所送去一面锦旗,感谢警察的救命之恩。这位老姐姐老伴儿去国外看孩子了,她一人在家。有几位老姐妹,每天在微信里聊天,一位好姐妹发现自个在家的她今天咋没在微信里聊天,赶紧给她打电话,没人接,好姐妹意识到了什么,到她家门口叫门也没人答应,社区民警和开锁的师傅来了,打开房门,只见这位大姐躺在地上靠着椅子背已经说不话来,赶紧送医院得到了诊治。
故乡的一位老嫂子,过年时和我视频,“姑奶奶啊(在故乡,人们以自家晚辈来称呼同辈人),你别往老家里跑了,好几百里地又是坐车又是跑路的,你也是过了六十岁的人了,现在多方便啊,想了,咱就视个频,你看多清楚啊,你脸上的皱纹我都看出来了”。老大姐一直记挂着我,总和我视频,我心里总想回故乡去看看快岁的老大姐,可一想,老大姐照料自己生活已经不容易了,平时儿子儿媳来帮忙做一些事情,我要是几百里跑回去,人家儿子儿媳必须得尽全力来照顾我,他们得从岗位上请假,一想不能给人家带来便利,还要麻烦孩子们,心里就打鼓,想了再想,还是视频更好。
喜欢动笔写点豆腐块。三十多年前,那时报刊杂志比较多,可门槛也高,自己写的内容可投的杂志不多,到单位图书馆里借几本想投稿的杂志,一篇篇地琢磨刊物上的文章,猜谜一样地问自己,什么样的稿子才会入编辑法眼啊,鼓足勇气给杂志社寄去小稿,只要看见邮递员到了,心里就盼着我写的稿子登了吧?偶尔上篇小稿,自己在那里琢磨,为啥这篇稿子能上呢,又是一顿猜谜,心想要是编辑能告诉自己这篇稿子上杂志的原因多好啊。现在,给纸媒刊物写稿子,因为有了微信,不用猜谜语了,可以和编辑进行沟通了。各种文学公众号如雨后春笋,生活的感悟写成稿子,仔细选择公众号,稿子发走了,又找到了一个精神家园。给公众号写文章,互动性强,可以看见阅读量,还有读者的留言,这样越写越有兴趣,在写作过程中不断磨稿,阅读量越来越高,我喜欢写乡土题材的稿子,一篇稿子的阅读量从一百多到三百多、五百多、一千多、三千多、六千多,突破了万。在这慢慢增加的阅读量里,我深感到有微信真好。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过去,不知有啥途径可见到的专家教授学者,现在,他们“不请自到”,开视频号、入驻小红书,定期开直播,“术业有专攻”,他(她)们把自己几十年的专业经验孜孜不倦地传授给大众,而我们不用挂号、预约,只需要你点一个免费的小红心,如果您有疑问还可以留言。想想三十多年前,人们为了挂一个专家号恨不能一家人接力去排队,现在象张伯礼这样的大专家在视频里给大家普及医学知识。视频里,面容和蔼乡音亲切的清华大学经济系教授韩秀云,她解答的都是我想听的经济问题,想想,您进清华大学参观必须出示身份证还要登记排队,进去后您未必能见到韩教授。
三十多年前,你倾心写一段文字,深情画一副画,想与人分
享,也就顶多身边的几个人,就这几个人,也有人未必欣赏你自认为很美的心路。现在,当您看到眼里的美景时举起手机,几分钟后朋友就会在微信里分享您的快乐,当您为某个视频的内容共鸣,并想让更多朋友知道时,您手指一点,远在万里的朋友马上能欣赏。

我在大花盆里种了辣椒。辣椒是有着诗意的植物,淡绿的小叶、墨绿的老叶间开着朵朵小白花,打开窗户,一阵微风吹来,小白花摇曳着,象在妈妈身旁跳舞的小姑娘。这枝条上开着小白花,那枝儿上的白花已结成青绿色小辣椒,不几日这青红色的辣椒通身都红了,一棵辣椒演绎了白花绿叶结红果的诗情画意。这么一棵让日子亮起来的辣椒却送来一道难题,长了个月的它进入了冬天,它象老人一样,枝干上红红的果子干瘪了,枯黄的叶子耷拉下来了,一副毫无气力的样子,生命似乎走到了终点。可它的主干还是墨绿色的,正想处理它时,发现枯黄的叶子旁有淡绿色的小叶儿在生长,不几日在枯黄的叶子和淡绿色新叶间开出了一朵又一朵的小白花,又过了几日,白花结成淡绿色小辣椒。洁白的花朵、新绿的小辣椒,干瘪的红辣椒就那么和谐地住在一棵辣椒上了。
辣椒不是草本植物吗,一般草本植物是一年生,我这棵“神奇”的辣椒咋成了多年生的“树”了。
几分钟答案就出来了,把问题发到李文娟粉丝团,沈工老师就给出了答案:辣椒的祖籍在非洲,种类很多,有一年生的,有
多年生的,较长的有年。他的一位在玉林的朋友一棵小米辣椒长了五年,米高,主干有擀面杖粗有,这位素未谋面的微友介绍了他退休后到国外指导当地农民种粮食的故事,这让我另有收获,一个人退休了为社会做事情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
孙娃香喷喷地吃着奶奶炖的排骨,小手一拍“奶奶,您真会做饭”其实奶奶是真不会做饭,多年以吃单位食堂为主,周末,厨房是老伴儿的宝地,他喜欢做饭,端上餐桌的饭菜色香味让人忍不住赶紧动筷子。孙娃来了,我们老俩口分了工,体力好的他负责看护孩子,我专门做饭,有了手机做饭成了一件乐事,视频号、小红书里的“大厨”随请随到,饭菜花样翻新,孙娃有福气赶上了“遍地是大厨”好时候,跟样学样的奶奶成了孙娃眼里的“大厨”。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微信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热爱微信的我们,要遵纪守法,要传播正能量,为美好的生活添砖加瓦。
微信是路。一路欣赏鲜花、美景,一路去拥抱星辰大海。

作者简介:董凤琴 天津散文研究会会员。出生在一个飘着枣花香的小村庄,16岁参军入伍,喜爱写作,曾发表散文《新北京新首图》《种棵香椿树》《微笑的卢凯》《我和妯娌们》《背影》《又见炊烟》《田野是个游戏场》《乐听秋天打枣声》《过年那些好玩的事》《串门儿》《丁三娟的幸福生活》《桃子进城》《胡尺子》等百余篇散文、小说,有多篇散文获奖。

新锐散文

请支持如下稿件:人性之美、大爱情怀、乡愁、

亲情友情爱情、生态情怀、性灵自然等。

投稿邮箱:

hebeilli@163.com

合作纸媒:西岳评论散文版

主编:云起

微信号:buxiangxin6666

顾问组成员

(排名不分先后)

王士敏  王友明  李东辉   蔡汉顺  李锡文 马明高  丁尚明  高丽君  周  海   张道德  

责编团队

(排名不分先后)

荆淑敏  马明高  吴云峰  李锡文  李佩红  胡安同   蔄红伟  苏小桃   黎  乐   高丽君  赵  阳  袁明秀   邓贵环  周  海    李慧丽    

新锐散文 一个纯净的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系主编。 
苹果手机用户可按下面二维码打赏作者



苹果手机用户长按二维码赞赏作者



扫码赞赏请留言注明作者姓名

新锐散文
新锐散文,感情求真,思想求深,角度求新,视野求广,语言求美。 在新锐散文公众号发表的文章,会择优在纸刊推荐发表。 投稿邮箱:hebeilli@163.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