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选粹】陈军玲|中秋沉思

文摘   文化   2024-09-20 20:34   河北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中秋沉思


聪慧的祖先,在劳作的过程中,发现每年的阴历八月十五的月亮最圆最亮,望着圆圆的月亮,许多美丽、幸福的遐想就寄托于它。当然,他们也愿把自己对亲人的思念,通过对月亮的祭拜许愿,让月亮代表他们的心,传到亲人的身边。于是,民间就有了关于月亮美丽的传说。嫦娥奔月就是典型的故事。全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望月楼、祭月亭等古迹。古往今来,关于中秋佳节的美好的祝愿,文人墨客们就有了许多优美缠绵的句子千古流传:“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人们传唱着这些寄思的佳句,抒发着内心的情丝。
年年都有中秋月,年年情思却不同。

一岁的中秋,在母亲的安排下,我和姐姐在照相馆,留下了一张举世无双的两寸黑白照片。没有人指教怎样摆POSS的姐妹俩,对着镜头竟然是那么恬静的表情。如今那张连底片都没有的照片,依然在母亲那个独一无二的镜框右下角的边缘摆放着。母亲的那个镜框,不是特制专门镶嵌照片的镜框。镜框长和宽的搭配,怎么看都达不到美观的平面图。镜框中所有的照片也没有按年代顺序、人物长幼的规律摆放,每一张照片似乎就是随机插空排列。真的感谢母亲,如果不是母亲用心,我哪里知道一岁的中秋节会有如此大的福利。我和姐姐都想将照片占为己有,母亲不答应,说没有了底片的照片,她要留存。我俩只好各自拿出手机隔着镜框的玻璃拍照留存那张珍贵的照片。一岁的中秋,月亮圆不圆?有没有月饼吃?不得知,我想应该是没有月饼的,那年月的人们饥肠辘辘,吃饱是硬道理,不会有奢侈的念头。
十岁的中秋,在新疆南疆罗布泊马兰核试验基地的马兰村场站生活。罗布泊附近的马兰基地,是保密级别相当高的单位。第一颗原子弹就是在那里爆炸的。父亲就在马兰村场站工作。中秋前夕,父亲带回了一则好消息:中秋节有特制的月饼供应,但必须按照户口簿上的人数,每人只能买一块。往年的中秋,母亲会用少有的白面,烙上几张圆形的甜饼让我们祭月并许下自己的志向。我真还没有品尝过现成月饼味道呢。中秋节当日,我自告奋勇地早早排队于“军人服务社”的门前。企盼的双眼看着母亲将户口簿递于售货员阿姨。阿姨仔细核对人数后,将五块印有“五仁”字样的月饼用薄薄的牛皮纸包裹好,然后系上似乎是牛皮纸搓成的绳子,交予母亲手中。我们兄妹三人拥簇着母亲往家中走,隔着牛皮纸,我似乎都能闻到月饼的香味。终于盼到晚上,皎洁的月亮挂上了树梢。我从母亲手中接过那块“嵌入心中,诱惑味蕾”的月饼,按照母亲的指点和要求,在距离家不远的水渠旁,找了一颗笔直高大的白杨树,许下了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接好革命班的远大志向和愿望后,仰望着月亮,捧着月饼,都没有细嚼慢咽就使月饼滑入胃腔。虽没有细细品尝月饼的滋味,但满嘴香甜的感觉是我至今吃月饼都不能寻找到的味道。童年味蕾、胃肠的快乐伴随了我几十年。
二十岁的中秋,我在军校摸爬滚打、刻苦学习。部队的这所大学校,将我从一个自卑的女孩子淬炼成一名坚强的女军人。中秋之日,我从班长手中接过那块军校发的、没有任何包装的月饼后,拿出崭新的花手绢,细心地将月饼包裹好压在枕头之下。内心感谢部队这个团结有爱的集体,在我们远离父母的呵护后,仍然能够吃着月饼,许下愿望并愉快地欢度传统佳节。新疆乌鲁木齐市中秋的夜晚,凉风习习,繁星忽隐忽现。当月亮高挂,月光柔美之时,我拿出花手绢包裹的月饼,跑到校园外的不远处,找到那颗既不高大,也不伟岸且不知名的树,双手捧着月饼于胸前,在默默地祝福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亲身体健康的同时,一缕羞涩的情丝涌上心间,便低下头颅,微眯双眼,虔诚对月祈求:希望在我以后的境遇中,陡然回眸时,遇到一位如同琼瑶阿姨小说中描述的那种倜傥有爱的白马王子,来一场“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的追随。
三十岁的中秋,我已军校毕业后分配在新疆乌鲁木齐空军医院工作。一切是那么的水到渠成。兢兢业业地工作,羞羞答答地恋爱,懵懵懂懂的结婚,千辛万苦地育儿。阅历、智慧和见识也逐渐积累。中秋之时,亲朋好友之间相互赠送月饼以表达友情友谊。单位科室也会发放味道各异的月饼。但我却没了儿时对月饼那么期盼的念头。看着诸多的月饼,也只能把消灭月饼的战斗力寄托在娇儿的身上。我苦口婆心地劝导娇儿不能嫌弃月饼;声情并茂给娇儿叙说自己童年物品匮乏时对月饼的期盼;我也延续着父母亲育儿的模式,要求娇儿手捧月饼,寻找一颗笔直高大的树,许下自己的愿望和志向。娇儿却说:妈,你迷信,以后咱家能不能只买一块月饼意思一下,这样也省的你每年辛苦地忆苦思甜了。儿子嘴上抗争着,手却捧着一块随意拿起的月饼,在圆月高挂树梢时,拉开房门快步下楼。我只能感叹生活在蜜罐中的儿子这辈人的志向,不是在月饼思念许愿的层面上。由此推理,我便无条件地相信儿子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四十岁的中秋,是我悲伤的中秋。那年中秋之时,我参与了医院组织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虽然我也曾参加过各类演讲,但以我四十岁的年龄与年轻人同台竞技,我还是压力山大。我的那篇《军人无悔的青春》演讲稿通过初赛、复赛、决赛取得了奖项。可也就是决赛演讲的那天(八月十七),那个给予我生命的父亲,再也看不到他小女儿的获奖证书,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那天,我给父母打电话,以往接电话很积极的母亲没有及时接电话的行为也没有引起我的怀疑。我懊恼自己的大意,悔恨自己只是将心思用在了演讲的激情中。当我撇下读初中的儿子,急匆匆地赶回父亲的故乡。父亲已躺在冰冷的棺椁中。爬扶在棺椁边,我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如若不是长辈提醒:女儿家的泪水是不能滴在棺木上的,我那紧紧扒住棺木的双手是不会松开的。泉涌般的双眼,看着一锹土一锹土将父亲埋葬。我那撕碎的心,疼的长久长久地不能愈合。父亲的离世,让我这个“医者”深感愧疚、自责。梦境中时常会有父亲的音容出现,他虽从没有怪罪于我的不孝,但愧疚的情感无时不敲打我的心。明月千里寄哀思,天堂中的父亲定能收到我愧疚的秋思。四十岁的中秋后,我再没有上台进行过任何演讲。

五十岁的中秋,除了《中秋过后是秋思》对父亲的怀念外,我生生地多了对异国他乡儿子的牵挂。儿子远在大洋彼岸求学,他每一细微的风吹草动,都会撕扯我牵挂的神经。儿子发烧了,我心急如焚,恨不得替他烧坏自己的细胞。不停地咨询同行而后通过网络指导他合理治疗。终于传来了退烧的消息,我悬着的心缓缓地放入胸腔。憔悴的面容是那么地欢愉。此刻月饼许愿的仪式占据不了主导的思维。儿子安好,我才心安。年怕中秋月怕半,半百之龄的焦虑,恰恰验证了岁月是把雕刻刀,在每个人的面庞上雕刻出五花八门的痕迹。与其说每年期待中秋月圆的团聚,不如说是进入了思念亲人愈来愈浓的情感之中。可谁又挡得住每个人在规划的航道上劈风斩浪,勇往直前的动力与步伐呢?
2024甲辰之年的中秋,也是六十岁的中秋。回首匆匆的岁月,父亲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年了。二十年来每到中秋,总会激起我对父亲的思念。有时也会作小文于指尖,抒发我对父亲的想念。我在尽情享受父母给予生命的同时,虔诚地祈求明月,捎个祝福给我那远在天堂的父亲,祝愿他一切都好,以此来消融我心中积郁凄迷的愧疚和遗憾。甲辰之年的中秋,月饼在餐桌上早已占据不了重要的位置。昂贵的月饼也吃不出满口留香的味道。在祭拜明月思念亲人之时,我的眉眼与心迹,明晃晃地就多了对孙辈的思念和牵挂,盼望着他能在这月圆之夜发来视频,来慰藉我那期盼的心。果然,当孙儿圆圆的脸庞出现屏幕上时,没有等到他开口,我的心已经融化在喜悦之中。这也许就是生命延续的魅力。几千年来,只有生命的延续,才能推动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只有延绵不断牵挂的传递,各种传统的佳节与礼数,才能代代的传承。
 六十岁耳顺之年的中秋之夜,我站在窗前,望着天空远远高挂的月亮,思绪不断,沉思绵绵。此篇小文的文字,排列有序涌入脑海。内心忽然间就有了“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的坦然。“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豪放之情也跳跃在我眼前。其实,我知道:在往后的日子里,每到中秋,思念父亲的情感不会减低,牵挂孙儿的情丝会越来越长。虽然“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是人间的常态,它也不是一句“古难全”就能抚平思念的情丝、牵挂的皱褶。但我依旧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表述我的祝愿。
七十岁的中秋,我会是怎样的沉思呢?


作者简介:陈军玲,在部队服役二十多年,喜爱文字,曾在报刊杂志发表过文章。目前在西安某医院工作。
新锐散文

请支持如下稿件:人性之美、大爱情怀、乡愁、

亲情友情爱情、生态情怀、性灵自然等。

投稿邮箱:

hebeilli@163.com

合作纸媒:西岳评论散文版

主编:云起

微信号:buxiangxin6666

顾问组成员

(排名不分先后)

王士敏  王友明  李东辉   蔡汉顺  李锡文 马明高  丁尚明  高丽君  周  海   张道德  

责编团队

(排名不分先后)

荆淑敏  马明高  吴云峰  李锡文  李佩红  胡安同   蔄红伟  苏小桃   黎  乐   高丽君  赵  阳  袁明秀   邓贵环  周  海    李慧丽    



新锐散文 一个纯净的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系主编。 
苹果手机用户可按下面二维码打赏作者



苹果手机用户长按二维码赞赏作者



扫码赞赏请留言注明作者姓名

新锐散文
新锐散文,感情求真,思想求深,角度求新,视野求广,语言求美。 在新锐散文公众号发表的文章,会择优在纸刊推荐发表。 投稿邮箱:hebeilli@163.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