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选粹】林英| 岁月有痕
文摘
文学
2024-09-16 08:49
河北
若干年前某天,祝贺同车一同事50岁生辰之喜时,我顺口说了句:“哎呀,年过半百了!”车内刹时一静,我自悔嘴快,却也不由感慨:“这么一说,好像‘老’了不少!”——现在,我自己已然也加入了这“50后”之列,而2024年寒假期间,在四川,我见到了那么多位“85后”,甚至年过百岁的老人,才深刻理解了何为“岁月有痕”——这些老人家里,最年长的世纪老人是我104岁的大舅妈,上了90岁的则有我的姨婆、五舅妈、表哥的大表哥等亲戚,以及成都五姨妈和我母亲的部分同学等,85岁以上的老人就更多了,反正1939年末出生的母亲是她从中学到大学同学中年龄最小的,没参加他们的同学聚会前,我还真不知道呢所幸见到的各位老人家们都能基本自理,其中更不乏爱书法的、爱画画的、爱拍照的、爱打游戏的、爱发朋友圈的等等。别看都上了年纪,却仍能谈得来时事,追得上潮流!老人家们有与儿女同住的,也有住养老院的。这其中,既有如姨妈那样每年最冷或最热时临时去城郊的康养中心里避个寒、避个暑的,也有和母亲大学班长那样与新家一起凑成“四人组”在养老院里抱团的;还有我大姨婆那样,已经在不同的养老院里生活了十多年的……大姨婆已98岁,住的养老院在都江堰市,这一则因为有子女退休后在都江堰置产定居,二则都江堰较成都市区空气更清新更宜居、交通也方便。丽表姑是大姨婆的大女儿,也70多岁了,身体健康,每周都从成都到都江堰去看望大姨婆。这次,我和母亲便随丽表姑一同前往。那是一家私立养老院,位于一座外观颇有特色的大厦的一至三层,据说院长曾是当地一家公立医院的副院长,故管理方面经验丰富。我们抵达时,离春节已不足10天,所以二楼大厅一角,院长正召集工作人员们一起讨论春节时的各项活动安排,听来有花灯、有游戏,很是热闹。养老院的硬件条件不错,屋子里有地暖、空调,保证了冬暖夏凉。每个房间都配有电视、冰箱、独立卫生间,除分单、双人间外,还可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护理级别。串连起各房间的环形走廊相当宽敞,天气不好时可供老人们室内散步;楼下还有个院子,丽表姑说天暖了,护理员们会安排老人家一起在院子里晒晒太阳。各层有大厅,设有桌椅、沙发、电视等,可供亲友探访、老人集体活动等。这家养老院虽说总体规模不大,但管理有方,较大姨婆之前住过的那家大有进步。这点令丽表姑很是满意,更不用说大姨婆尤其喜欢的这儿的餐食了。——在一楼餐厅旁边的墙上,我们看到了这一周的菜单,果然品种丰富,读来也令人胃口大开。也许与我们到来的时间相关、也许与这里住的老人们的年龄段相关,这家养老院在我的印象中是安安静静的,护理员们轻盈地做着事情,老人们安祥地打发着时光……但好像也有点太过安静了,让我联想到医院的病房,少了点生活的烟火气。感觉在姨妈或母亲的老班长口中,他们住的养老院要热闹些,兴趣相投的老人们可以聚在一起听课、聊天、打牌、散步,还有生日聚餐、节日联欢等等。因而在我的想象中,那儿更类似下课后的校园,有着各种声音、往来的人们和老人家们一张张慈祥的笑脸……上述几位老人家每月在养老院的开支都要6000元以上,在四川可能算消费稍高的吧,因为丽表姑不止一次向我们解释他们选择那里的原因,仿佛在努力获得我们的认可的样子。母亲的一位同学也似乎不赞成班长伉俪的选择。大概老一辈人早已习惯了勤俭节约,不那么容易接受这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方式,过不了心理上的那道坎吧。而老人家们的选择自然有相应的思量。譬如母亲的老班长伉俪及亲家夫妇,孩子皆远在国外,他们早去带大了孙辈,现在不想去外国当“老外”,加上年纪大了,在养老院里有人照顾,远方的孩子们也能放心。大姨婆十多年前选择住进养老院,肯定也有不想给仍在各处打拼的儿女们添负担的因素……如此决定,为了自己,更为了孩子们。与子女同住的老人们,在享受天伦的同时,也在尽着自己的努力——大舅妈得知春节我们会回去看她,竟亲自去街上为我们同去的每一家人买峨嵋过年必吃的米包子,难为她老人家把六七家人都记得清清楚楚,还好店家能为老太太送货上门;一位我的表姐,与我母亲同岁,儿子、女儿皆事业有成,孙辈也很出色,可老人家就是有操不完的心,絮絮的叮咛里,满满的慈爱……耄耋之年的老人家们,身体上有些这样那样的病症不足为奇,记得以前父亲就说过:“听力差些,就少听少烦恼,视力差些,就眼不见为净。人老了,难得糊涂,开心就好。”只是在我看来,听力减退对生活的影响似乎要大于视力减退。当然这估计与我自己是视力障碍人士相关,因为我知道有哪些辅助设备、软件可以弥补视力上的欠缺。而听力上的损失,似乎多数的老人家们会认为助听器的助力有限,不太乐意使用。这次只有姨妈的发小罗姨伉俪的助听器用得顺溜。其他几位耳背的老人家面前,说话的人不得不增大音量加比手划脚!但引发我感觉听力之重要的,是另外两点。其一,安全,那天有位叔叔前来聚会,因他开着电动轮椅,所以出地铁站时与老伴分开了,不想我们左等右等都不见这位叔叔,只知道叔叔在一立交桥附近有点迷路,但因耳朵不好,所以无论是我们还是他周围的路人都很难与他交流指引,叔叔又不擅用微信,导致我们一群人生怕出问题,最终见到他到来时,大家嘴上虽没说,心里的石头可是落了地!其二,就是大姨婆住的养老院中的那份“安静”,我想其中不乏“听力下降影响聊天”的因素,至少当时大姨婆与她同屋的老太太间就没多少互动,那天,我才惊觉自己是如此喜欢听到他人说话的声音,如此乐于分享与人交谈的喜悦!认知障碍是不少准老年人自嘲时会提到的,通俗说法就是“老年痴呆”。然而,对于80多岁的老人,这事儿便非自嘲而更可能是事实了。无法相见的不提,能见面的,情况自然还好,即使有认知障碍,尚不算严重,表现可能为记忆上的一些错乱,或言语上的某些重复。于老人自己,固然不自知,但于儿女,肯定不无担忧,却也没有好对策,只能尽力陪伴,如哄孩子那般哄着老人家。若老人家没在养老院,且身体康健、行动无碍,那么要如何安排好每日的生活呢?表哥的表哥已92岁了,是我三舅妈哥哥的大儿子,我是第一次见到他。他非常精神,如素,耳聪目明,每天步行或骑车3华里从现住的新屋到老宅那边去喂养仍在那儿的狗儿。那天是大年初四,是这位大表哥的一个侄儿家每年亲友聚餐的日子,院子里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大表哥与我们一起围炉煮茶,不时聊上几句,简直就是“宁静致远”的标准代言形象!——想想大表哥的年纪,曾迎接了多少风雨,体验了多少变迁,经历了多少离合,此刻,皆沉淀为他目光中的慈祥、面容上的温和、话语中的安然……在成都的我五姨妈,今年将过米寿,因表姐一家远在美国,所以平日里就姨妈自己住在那幢名为“高知楼”的大厦里。姨妈性格开朗,挺喜欢与人聊天,和楼里的邻居、院子的保安、理发店店主夫妇等都谈得来。我们还曾随她过马路去她就读及工作的校园里参观,听她回忆往事,探索变化。在校园里,有时还会遇到姨妈的老同事、老邻居,于是回忆往事的时间拉长、范围拓宽,那些曾被尊敬的师长、曾被仰慕的女性、曾被关爱的孩子的过往与现在重回到这座因寒假而显得空旷的校园……没到四川之前,我真没感觉我的母亲、她的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个、她的同学中最小的一个,已是那么老的“老人”了!虽说近几年,母亲因脊柱受伤侧弯,不得不用上了拐杖以保行走安全,也再不能如以往那般健步如飞,但看她每天都惦记着出门遛弯、拍照、发朋友圈的劲头,假期里我约上她一同外出可真没犹豫!然后,母亲就收获了许许多多的点赞,来自家人、来自她的同学朋友、来自我的同学朋友、来自素不相识却惊讶于“老奶奶会拍照、能发朋友圈”的陌生人……岁月流逝,在鬓边染出白发,在眼角画就皱纹,在校园留下传说,在世间印上足迹……古人说:“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祝老人家们如意、安康!作者简介:林英,广州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錧员,视力残疾2级,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盲人协会文学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作家协会残疾分会理事,广州市残疾人文学爱好者协会副秘书长。请支持如下稿件:人性之美、大爱情怀、乡愁、
亲情友情爱情、生态情怀、性灵自然等。
投稿邮箱:
hebeilli@163.com
合作纸媒:西岳评论散文版
主编:云起
微信号:buxiangxin6666
顾问组成员
(排名不分先后)
王士敏 王友明 李东辉 蔡汉顺 李锡文 马明高 丁尚明 高丽君 周 海 张道德
责编团队
(排名不分先后)
荆淑敏 马明高 吴云峰 李锡文 李佩红 胡安同 蔄红伟 苏小桃 黎 乐 高丽君 赵 阳 袁明秀 邓贵环 周 海 李慧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