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远、王保成:河南修武《张胪卿先生教泽碑记》考略

文摘   2024-07-20 00:02   辽宁  

      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张延陵村(原属修武县)村东,有一个名为“双柳苑”的亭苑,亭苑不大,约有二百平方米,苑中有一亭,亭中有一碑,造型别致,当地百姓俗称为“八楞碑”,文物部门称之为“张胪卿教泽碑”。该碑在当地颇有名气,不仅因为碑主是清末民初豫西北名师之一,更因其题碑者、撰碑者、书碑者都是中国近现代名人。

双柳苑


一、碑文释读

      教泽碑的主体为四面柱状体,高约1.3米,由下到上略有收缩。主体碑正面为书法家于右任所撰“张胪卿先生教泽纪念”楷书九字,余三面即碑主门生刘盼遂所撰《张胪卿先生教泽碑记》全文,由张氏另一门生薛声震以隶书写就上石,落款时间为“共和纪元廿有二年五月”,即中华民国二十二年也就是1933年5月。碑记共27行,单行满字33字,原文记名、正文、落款当合计998字,今存985字,有13字因历史原因遭毁。现以句读识记如下:

张胪卿先生教泽碑记  

修武张胪卿先生既卒之三月,凡我同门,顾諟明训,谋建亭于先生故居之艳陵村,期以永教泽于罔替,而以碑文责盼遂。盼遂弗敢辞,谨作而言曰:慨自珠申之衰,荡旧常,启新学。颂言以功利匡国,学子不复知有闲检伦彝。故轻儳没利,临难苟夺,浸成选耎嵬琐之风,驯国事于不可收拾。此则学官之罪也。然此芒芒神州所未遽堕于地者,实赖有一二真儒,捐身横舍,以诱掖翼直,使圣道不尽歇,人心不尽死。如大《易》之“剥极而复”“硕果不食”;《诗》篇之“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者,窃仪图之,惟我  胪卿先生以之。先生世服儒素,早厌科名。一尽心于阳明、白沙、夏峰之学,而于鹿忠节之《认理提纲》,尤为服膺见也,灼而守也,固奉是以与莘莘士子周旋。凡教书院者几廿载,教学堂者廿余载。著籍弟子数百千人,率能束修自精,龂龂然于躬行实践之涂材者;或为茧丝,为盐梅;次亦不失里党善士。哲嗣傧生,毕业上庠,累任河南学政要职者十余年,士情翕然,为一时人望。则先生牖迪之善,于此足征。论者谓先生之讲学怀庆,阖府士风一正,与李公时灿之在卫辉收功相同,而发扬孟晋,殆有过之。先生尝自述教人之方,谓课士首在以子姪视生徒,曲体其意,不责以苛碎。而于曰:《程则》不少假师于教人之外,不须自用工夫。盖“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德”之着落处,在“亲民”,学生即师之民也,亲学生即吾爱人之德明矣。教儿童,譬则鸡之孚卵:两翼密覆,勿使少露,方克成雏。一饮一啄,不稍松懈,则自无不育之卵。师之教人,一颗心,一张嘴,两只眼。应常倚学生为生活,不容轻易□□□□□□□为师者□□□□□传远学生于行路皆是也,闻先生此言可以知愧矣。夫先生平生著书,有《读易诸爻证史》《读史珥言》《双柳语录》《日记》《说文部首注略》《六经假借字表》《韵学一得录》《事物考原》《竹书纪年拾遗》《读书札记》《燕京风俗类编》《晚清六十年然灰记》《春秋讲义》《文集》《诗集》《群经大义》各如干卷。盖皆为诸生讲贯,退而编纂成帙者也。又如游学时组太行保矿会,充省议员时议处黄河堤柳事,修县志,争盐价诸端。又先生立躬行己之实,具详家牒,以非关教泽,迳从盖阙焉。昔汉世姜肱卒后,弟子陈留刘操共刊石颂之;刘宽后碑亦系门生殷苞、李照等共所兴立。今先生文行无愧汉儒,盼遂等乃敢援操、苞之例,勒兹贞珉,冀以昭示来许云尔。

门生息县刘盼遂敬撰

门生高邮薛声震敬书

共和纪元廿有二年五月

      此碑的大致意思是:我们的老师、修武县的张胪卿先生去世三个月后,同门敬奉明训,想在先生的故居艳陵(即张延陵)建一座纪念亭,目的是让老师的教泽精神代代相传,大家把撰写碑文的任务交给了我。我不敢推辞,就谨作此文来怀念、颂扬我们的老师。自从满清衰败(珠申即女贞,“珠申之衰”意即满清衰败),新学兴起,人们都想以实业兴国,却丢下了伦理道德,终致国事不可收拾,这是教育主管官员的罪过。但在我中华大地,还有几个像我们老师张胪卿先生这样的真儒,因为他们的循循善诱,言传身教,才让我们看到圣道没有完全灭绝,人心没有全死。先生出身儒学世家,但早就厌倦科举,致力于对阳明、白沙、夏峰等心学学派的研究,对明代鹿善继《认理提纲》的认识最有见地,并以此“忠烈”精神作为教育门生的宗旨。先生门下弟子有成百上千人,在他的教育下,每个人都能做到自我约束,洁身自好,知行合一,躬身探索和践行真理大道,成为国家需要的贤才。先生之子张傧生,毕业于太学(指北京大学),累任河南省教育厅长十余年,在学界深孚众望。这都是先生用心培养的结果。人们都说,先生在怀庆讲学,全府学风为之一正,与汲县李时灿先生在卫辉讲学一样,功效显著,但在发扬儒家文化上,先生更胜一筹。先生曾经讲过他的育人心得,他说,对待青年学生,要把他们看作自己子侄,只有这样,才不会过于苛责,并能因材施教。对待年龄小的学生,要像母鸡孵小鸡一样关心爱护他们,如此,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先生学识渊博,著述颇丰。先生在时事政治上也很有见解和作为,他曾组织太行保矿会,与英国人针锋相对、坚决斗争;也曾任河南省议员,敢于为民发声,生前还参与了《修武县志》的编纂。东汉时期,大儒姜肱去世后,他的门生刘操刻石颂扬;名臣刘宽的纪念碑,是他的门生殷苞、李照等人共同刻立的。我们的老师张胪卿先生堪比汉儒,我们就以刘操、殷苞为比照,也给先生刻立这块教泽碑。

张胪卿先生教泽碑主碑

       不难看出,碑记对碑主张胪卿的学识、品行、政见及教育成就做了生动叙述和高度评价,把他与当时河南省著名教育家李时灿相提并论,甚至比之为汉代大儒名臣姜肱、刘宽。如此评价,可以看作这是门生对老师发自内心的爱戴和赞美。


二、碑主其人
      1986年版《修武县志》记载,碑主张胪卿(1867-1933),名鸿声,字胪卿,以字行,张延陵村人,清末贡生。其父张輶是增贡生,积学能文,曾于武陟、修武交界一带乡村设帐授徒数十年。张胪卿自幼随父读书,二十岁时参加府院考试,名列第一。其后二十年,先后在修武县北睢村、周流村、大韩村、东新庄等村开馆讲学。因其知识渊博,教学有方,学生易于领悟,精进显著,一时声誉雀起,周边县乡慕名到门下求学者达数百人。当时他在大韩村的塾馆前有两棵巨柳,故其门生尊称他为“双柳先生”。张胪卿四十岁时,自费赴上海中国公学学习近代科学知识,并组织“铸英会”,资助同乡有志青年来沪读书。该年,英商福公司企图掠夺修武县凤凰山一带的铁矿资源,修武人民奋起保卫矿权。张胪卿被推选为旅沪保矿会代表,奔走于沪、汉、郑、汴各地,同英商福公司进行斗争。此间,他还亲赴修武山区向群众宣传讲演,组织有识之士广集股金,筹办铁矿试验厂,以实业抵抗英商经济侵略。民国后,张胪卿历任河南省临时议会议员、北京《黄钟日报》副刊编辑、《日日新报》编辑、河南省立优级师范学校监学官兼检查官以及中州公学、省立一中、沁阳省立十三中学、私立培元中学教员、焦作工学院国文教授。教学之余,倾心治学,著有《读史珥言》《读易诸爻证史》《语录》《说文部首注略》《古今字表注》《韵学一得录》《竹书纪年拾遗》《群经大义》《燕京风俗类编》《晚清六十年燃灰记》和长篇小说《乌衣救国记》等,共十五种三十余卷。
      张胪卿的生平事迹,除1986年版《修武县志》外,1932年本人自订《双柳老人年谱》最为详细。张胪卿有两个儿子,皆是现代著名文史学者。长子张傧生,字价庥,即碑记中所说“哲嗣傧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历任武昌高等师范学院、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安徽大学、河南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教授。主要著作有《魏晋南北朝政治史》《汉书著述旧录考》《北朝三史校记》等。次子张祥符,字卜庥,先后就读于西北大学、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曾任台湾淡江大学、艺术专修学校教授。著述颇多,主要有《谥法及得谥人表》《字母音变汇编》《造字艺术》《中国思想史浅说》等。碑记中提及的部分著作,1966年由其在台二子汇编出版,书名为《张胪卿先生遗著》。

张傧生晚年照(图片来源:河南大学官网)

      张胪卿一生摒弃名利,专心致志于教育事业达四十余年之久,有一套独特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他爱生如子,悉心呵护,因此备受学生爱戴,其学生也多有所成。辛亥革命先烈程毅(修武县城新街村人)、反清志士张盘铭(修武县大韩村人)、南玉笙(修武县小梁庄村人)即出其门。程毅拜其为师后,很快就考中秀才,后考入天津北五省师范、上海中国公学,从此走上革命道路,成为秋瑾的革命战友和得力助手。周流村人李三魁自幼在张胪卿塾馆读书,品学兼优,甚得张胪卿真传。李三魁从覃怀学校毕业后,张胪卿聘他到张延陵任教,摈弃师生辈分,命其长子张傧生拜到李三魁门下。张傧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民国年间曾任河南省教育厅厅长,到台后曾任“考试院”第一、二届考试委员,后为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是魏晋南北朝历史专家。由于张胪卿教学之名日盛,前来拜师求学者已不局限于修武,外县、外省也多有学生慕名而来。加之他后来又曾在开封、焦作等地教学,门生众多,教泽碑主体碑下有八面碑,上有密密麻麻小楷,系其1024个学生名字。这些学生后来大多成为社会各界的精英人才,其杰出代表,就是教泽碑记的作者和书者。

三、碑记作者与书者
      《张胪卿教泽碑记》作者为“门生息县刘盼遂”。刘盼遂(1896-1966),名铭志,字盼遂,河南息县(今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人,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古典文献学家、语言学家。他师从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等大师,一生淡泊质朴,痴于藏书,有“活字典”之称。1946年起任北师大教授。文革时期,其收藏的善本古籍大部被销毁,小部被康生取走。1966年8月,刘盼遂被批斗身亡,时年七十岁。

刘盼遂先生像  

      张胪卿长刘盼遂二十九岁,今所见刘盼遂其他著述,均未提及张胪卿;据《双柳老人年谱》所述,张胪卿本人民国前并未往修武县之外授课,《年谱》中只略举其早年为塾师时主要弟子姓氏,并未提及刘盼遂之名(包括刘盼遂的原名“铭志”)。刘盼遂幼年是在家塾中随其父刘际堂读书。刘际堂为清末举人、息县名士,其子自不须舍近求远、赴九百里外修武县求学。刘盼遂幼弟、敦煌学家刘铭恕,在其《家兄刘盼遂先生遗事》中,也没有载有其兄长中学前远赴修武求学的经历。可见刘盼遂不大可能是张胪卿的私塾弟子。查刘盼遂履历,其在1916年考入开封河南省立第二中学,1921年离开河南赴山西大学读书。张胪卿则于1917年到开封河南省立第一中学任教,刘盼遂从师张胪卿,当在1917至1921年期间。省立第一中学与第二中学实为两校,二人如何相识,交往详情如何,文献匮乏,两家后人又不知,故无从查证。
      从这篇碑记来看,刘盼遂对张胪卿生平极为熟悉,推崇亦可谓备至。碑记称张胪卿为“真儒”,以为张氏之教泽,可比汉世大儒姜肱、刘宽,甚至在“发扬孟晋”方面,与张氏同时代的豫北大儒李时灿相比“殆有过之”。李时灿(1866-1943),字敏修,河南卫辉人,进士出身,曾任刑部部曹。民国时期担任河南教育司司长等职,曾在家乡办“经正书院”,甚有名望。此等评价,不可不谓很高。众所周知,刘盼遂不但是古典文学家,也是方志学家,曾任《河南省通志》编纂,负责宗教、民族两门。还曾受聘纂修太康、长葛、汲县三地县志,志中人物传记多由其亲自撰写。对于河南历代名儒事迹,颇有研究,尝为“张邦乡阐潜德”,曾“发愤放《陈留耆旧》《华阳·士女》之例,先编成《光州先贤传》若干卷,由亲之疎,渐于全省”,且与民初河南名儒多有交往。如与河南固始人、清史馆《地理志》总纂秦树声常往来,秦树声病故后,曾做《秦宥衡先生诔》辞、《哭秦宥衡先生》诗以悼之。但是,刘盼遂在碑记中提到民国以来“使圣道不尽歇,人心不尽死”之“真儒”时,直言“惟我   张胪卿先生以之”,足见张胪卿在其心中地位。何以如此?除张胪卿教泽广施、育才有道之外,与其为人及治学,亦有关涉。张胪卿不喜八股,“早厌科名”,崇尚实学,非保守派,“停科举命下”,即“亦逐渐改良,增加算学史地体操各科”。辛亥后“充省议员”“组太行保矿会”“争盐价”,甚至还到北京做过副刊编辑,可见其人绝非死读旧典之人,而是颇有社会活动能力。其一生思想,主要受王阳明、陈献章、孙启泰影响,也就是以明朝理学、心学为根基,尤服膺鹿善继,而此四家又都以忠烈、笃行闻名。从碑记中所列张胪卿主要著作来看,他的研究跨小学、经学、史学三端,像《读易诸爻证史》《读史珥言》为史学研究,《说文部首注略》《六经假借字表》《韵学一得录》为文字音韵学成果,《春秋讲义》《群经大义》则为经学心得。不止如此,《日记》《诗集》固然是文人副业,《晚清六十年然灰记》实为历史小说,《燕京风俗类编》则是部记录民俗之书。如此看来,张胪卿的治学范围,确实非常之广博,可用“汉宋之学,兼容并收”来概括。故张胪卿本人,绝非一般老儒,称其为“真儒”,的确实至名归。由此推论,刘盼遂对张氏著作应该比较熟悉。刘本人治学范围很广,聂石樵先生曾论刘盼遂治学,说他“从经、史、子、集,靡不阅读,从敦煌曲词到民俗方言,无不了解,博闻强志,触类旁通,他的全部学问,可以用‘博雅’二字概括”。从治学领域来看,张、刘二人确实相近。因此,刘盼遂敬佩张胪卿之为人、治学,在碑记中给与对方极高赞誉,便在情理之中。
      碑记中提到张胪卿有一套独特的“亲民爱生”教学方法,即“教儿童,譬则鸡之孚卵:两翼密覆,勿使少露,方克成雏。一歅一啄,不稍松懈,则自无不育之卵”。类似的话见于《双柳老人年谱》:“或问以训徒之方,答之曰,无他巧术,只是实心爱护,一颗心,一张嘴,谆谆不倦,如老母鸡之覆卵,一时一刻,不使泄亮,一饮一啄,不稍疏忽,则自然各有成就。”可见,刘盼遂十分了解张胪卿的教学思路,二人关系密切。
      此碑文的书写者、张胪卿的另一门生薛声震,字效宽,江苏高邮人,曾就读于西北大学国文专修科,为该校哲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1924年鲁迅曾在西北大学做过一次关于中国小说史的长篇演讲,当时薛效宽和同学昝健行将鲁迅的演讲记录整理,寄送鲁迅修改,此稿日后即为鲁迅修订《中国小说史略》的依据之一。薛声震后任“河北省立第六中学、安徽省立颍州中学、河南省立信阳师范学校等校国文教员,河南大学讲师”,1939年起任教于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字学等课程。从《张胪卿先生教泽碑记》之隶书看,他的文字学功底也相当深厚。

四、结语
      2022年10月,辽宁人民出版社和辽海出版社共同出版的《刘盼遂著述集》将《张胪卿先生教泽碑记》作为佚文放在第五卷,并在《编后记》专门记述了本书编者对这篇碑文的发现与收录:“又如《张胪卿先生教泽碑记》一文,从未公开发表,忽一日我在网上认识了河南修武县的王保成先生,得知原碑尚在修武县张延陵村,急请其助力。王先生与我素昧平生,仍慨然应允,并两次亲往张延陵村勘察,并请修武县博物馆杨天亮先生作拓片寄来,令人感激涕零。”
      修武民间有云:“城南笔杆子,城北枪杆子。”“城南笔杆子”指的便是城南张延陵村的名儒张胪卿。九十年来,教泽碑无语矗立,其碑刻文厚词丽、书雄体壮,使得“教泽”精神熠熠生辉,为后人铭记。

——————————————————

作者简介
王宁远,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都市文化。
王保成,河南省修武县政协文史委副主任,研究方向为豫西北商周、两汉、魏晋历史文化。


      (原刊《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39卷第2期,2023年6月出版。本次发表用原稿,未列摘要与参考文献。如引用,请以原刊为准。感谢王保成先生授权并提供照片)

刘盼遂研究
本号主要介绍刘盼遂先生及其师友的著述和事迹,兼涉燕大、河大、清华、辅仁、北师大等校的史料。内容仅供参考,请勿作他用。欢迎投稿,文责自负。投稿请寄本号专用电子邮箱gudaihanyu@126.com,并请注明姓名、电话。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