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国桢先生诗稿两页,收其诗三首,皆为粉碎“四人帮”之后所作。因其中第二首涉及刘盼遂先生,故笔者颇为关注。
看此稿款识,乃谢先生赠“复斋二兄”之物,落笔言“时同客沪上”,也就是当时二人同在上海。用“徐永祚会计师创制、标准簿简社总发行”之“改良中式帐簿”红格纸书写。按此种纸为民国时上海印制的账簿专用纸,盖谢先生当时是就地取材了。
查谢先生生平,他曾在1978年11月23日至12月3日到华东师范大学(当时称上海师范大学,1980年恢复原名,具体见该校校史)参加“中国农民战争史学术讨论会”。据会后发布的消息,当时“应邀参加讨论会的有来自全国二十二个省市、七十一个单位的史学工作者一百四十余人。这是建国以来农民战争史研究工作的一次盛会”(王家范整理:《上海师大历史系举办中国农民战争史学术讨论会》,《中国史研究动态》1979年第2期)。 那么,复斋是否就是参加此次讨论会的学人之一呢?此尚不可确定。因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谢先生曾多次前往上海,他的女儿谢纪青一家就在上海工作。即便是1978年底的这次全国性的史学讨论会后,谢先生还曾留在上海一段时间,并在上海师大授课,他也因此错过了1979年1月13日北京八宝山举行的他的老同学刘盼遂先生的追悼会。如他在1979年1月8日给刘盼遂先生之子刘立三写的信中说: 立三老弟: 好久不见。近想你好。
我在上海,听说令尊盼遂先生开追悼会,未能参加,甚觉抱歉。在英明华主席领导下,凡受林、陈及“四人帮”迫害,不白之冤,得以昭雪,庶可以大平公愤,然凶手必须追查。吾弟望为努力。我近在上海师大参加学术讨论会并临时上课,业已结束,春节即回北京,仍住原处,甚盼过我一谈。
此致
敬礼。
谢国桢 79. 1. 8
谢先生与复斋“同客沪上”的时间难以准确考证,但按诗稿中后二诗“丙辰除夕有感”“丁巳元旦试笔”的时间,此诗稿必然写于1977年2月之后。复斋当为某学人斋号,具体为谁,笔者鄙陋,查了半天,仍未寻得。至于此诗稿所记录的刘盼遂先生谓“明月不如烧饼”之旧事,笔者亦不知具体语境,不敢妄自解读。谢国桢先生与刘盼遂先生为清华同学和好友,其感情非同一般,笔者曾撰《刘盼遂与谢国桢:两位清华国学院“状元”的半世情谊》一文(见本号),代表个人对他们友情的理解,这里不再赘述。不过,刘先生“明月不如烧饼”一说,倒让笔者想起李修生先生说过的一件刘先生的旧事: 老师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的高校文科教材《中国古代散文选》的主编。当时是经济困难时期,在民族饭店召开的会议中用餐后,他拿了一个馒头带走,说:“我给老伴带一个馒头吃。”按规定是不允许外带食品,但一个馒头放在书包中,也无人过问。此事的处理,说明老师的做人原则,也可见老两口的感情,让人泪目。(李修生:《忆刘盼遂老师》,《文汇报》曾刊,此据李先生原稿)
如此看来,在特定时期,不能吃的明月,真不如可吃的烧饼。这恐怕不是而今对着明月吃月饼的我辈可知。
(感谢曹恿先生赐图,宋健、荆蒿先生提供讯息并校字)